氟硅新材料产业是桓台县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年,桓台县把氟硅新材料产业列入重点培育的6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氟硅新材料产业成为桓台县重点推动、培养和发展的一个产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新机遇。其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氟硅新材料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到2013年,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
氟硅新材料产业集群现状
氟硅新材料产业集群布局在唐山镇氟硅材料产业园,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69.1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10%,从业人员5386人;其发展模式是企业主导型模式,也称垂直型模式,是以龙头企业东岳集团为主导,构建起“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规模化生产格局。 东岳集团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22年时间成长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基地、中国氟硅行业的龙头企业,现有氟硅材料等8个下属企业和三个研发机构,建有博士后工作站、泰山学者岗位,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建成了完整的氟硅材料产业链和初具规模的产业群,在新环保、新材料、 新能源等领域掌控了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垄断。公司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名牌、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承担着国家重点火炬计划、国家 863计划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技专项,是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一号工程”实施企业。 目前,新环保、新材料、新能源已经成为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区的基本特征。 东岳清华绿色环保制冷剂是“新环保”概念的代表。1999年,在全球关注臭氧层保护的大环境下,公司主动与清华大学联合,双方共同研制开发传统制冷剂替代品绿色环保制冷剂,实现了环保制冷剂的国产化替代,获得多个国际统一编号,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目前,东岳绿色环保制冷剂生产能力已达 20万吨,居全球第一位,成为海尔、海信、美的、格力、杜邦、大金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第一供应商。同时,公司与日本新日铁、三菱公司合作的全球最大的CDM 环保项目于2007年建成投产,吸碳量相当于种植了 54亿棵毛竹。 “新材料”主要是指氟、硅高分子材料。含氟高分子材料聚四氟乙烯号称“塑料王”。2001年,东岳整合北京、上海、西安等十几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有机氟行业著名专家,仅用了11个月的时间,首次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成功上马了 3000吨 PTFE 装置,目前通过多次技改扩建已经达到 2.2万吨规模,生产能力居世界首位。我国从此结束了含氟高分子材料主要依靠进口和低档次小规模生产的历史,成为与美国、意大利比肩的世界PTFE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东岳氟材料现已从聚四氟乙烯向氟塑料、氟橡胶等高性能材料领域全面发展,达6 大类 80多个品种。公司总投资45亿元的30万吨有机硅,同样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新材料,该项目是山东省重点工程, 30万吨一期工程已于2007年11月份正式投入生产。 “新能源”是指全氟离子膜项目。全氟离子膜是氯碱行业和未来能源必须使用的一种高分子膜,薄如蝉翼,重量不过几钱,但分量却“重如泰山”,以化学工业的支柱产业——氯碱工业为例,我国氯碱的总装备能力位居世界第二,然而,其中烧碱、纯碱装置以及以后的原料定制所用离子膜长期依赖进口。这一技术,30多年来一直控制在美国和日本两个经济强国手中,但只有美国杜邦公司能够大规模生产,是原化工部排出的化工行业四大技术难题之一,并被列在首位,是国家“六五”、“七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自东岳化工初创时,就把目光盯住了全氟离子膜项目核心技术,为此东岳人整整奋斗了19个春秋,他们一步一步扎实攀登,终于登上了辉煌的高峰。公司承担的离子膜863课题于 2006年3月 19日通过科技部验收后,“全氟离子膜工程技术研究”又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东岳还作为主要成员与欧盟签约合作开展第六构架协议项目新型燃料电池膜材料研究,主攻方向为促进全球燃料电池发展和氢能利用。公司还启动了与加拿大科学院、巴拉德动力公司的合作,研发高性能、低成本新型燃料电池膜。公司不断加大投入,加快离子膜项目产业化进程。目前,投资3亿元的200吨/年全氟离子膜所用的磺酸树脂和配套项目六氟环氧丙烷、六氟丙烯、聚全氟乙丙烯等即将竣工。显然,全氟离子膜生产技术的研发成功,将对我国氯碱工业、燃料电池工业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而对东岳化工来说,这项技术的突破也为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发展有了可靠保障。 同时,东岳集团特别注重发展循环经济,以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进行结构调整,通过对氟、硅材料的整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这一产业链群高度耦合,互惠互生,使资源、产品、废弃物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建立起上下游产品接续成链、关联产品复合成龙、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为特色的新材料生态工业体系,成为一条绿色生态高新技术产业链,有效提高了原料利用率,降低了运输成本,实现了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形成了物料循环使用。
政府助力氟硅新材料产业集群 唐山镇党委、政府在用地、供电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氟硅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优惠和扶持。 交通运输方面:将以东岳经济长廊为主线,新建一条北接小清河航运荆家码头,南连淄博高新技术开发区,贯穿整个园区的公路交通大动脉,将荆家码头、兴桓铁路货场、滨博高速公路新城、荆家路口连接起来,形成北有水运、东有铁路、西有高速公路、中有公路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届时产业园区内的煤炭、化工原料等企业原材料以及产品将可以通过廉价的水运送往四面八方,切实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电力方面:将在充分利用产业园区内东岳5万千瓦、唐山热电5万千瓦、辰龙2.4万千瓦三大电厂及唐山220kv变电站的供电优势基础上,东岳集团新建3台25兆瓦背压机组,并配备3台240吨锅炉,满足园区内企业用电供汽需求。 供水方面:下一步将规划引进黄河水,届时供水会更加充足。 用气方面:在东岳集团2008年底用上天然气的基础上,积极协调用气指标,铺设管网,到2013年园区内非发电企业全部用上天然气,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和环保成本。 排污方面:将依托东岳污水处理厂,改造扩建一处大型污水处理厂,届时整个园区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将实现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 资本运作:计划集合园区内5个镇的财力注册成立园区担保公司,以政府的信用为企业的融资作担保,主要目的是通过开展信用担保业务,一方面克服信用等级低、抵押物少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不利影响,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与大企业基本平等的信贷供给条件,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分担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提升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心。同时担保公司还可以为园区内企业的小额融资提供资金周转,从而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带动整个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 人才引进:为使产业园区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解决人才的居住等一系列后顾之忧,将鼓励引导万鑫集团在县内优越地段进行城市化建设投资及高档办公写字楼、住宅区开发建设,逐步将产业园区的居住区和生产区分离,同时为桓台的城市化战略作出贡献。 健全机构:计划在产业园区内根据工作实际分成几个具体的工作机构,各个机构具体负责园区规划的贯彻落实。园区下设办公室、建设环保科、项目科、规划科、财务科等科室,具体负责园区的日常事务,上下协调沟通。
氟硅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和重点
桓台县发展和改革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近10年来,作为一种新材料,我国的氟硅化学品得到重视并有很大发展,江、浙、沪、鲁、粤一带氟硅化学品产业快速崛起,逐渐成为这些地区的经济亮点。氟硅工业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行业,其产品种类繁多、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化工、建筑、纺织、轻工、电子电器、汽车、造船、机械、食品、日用化学品、医疗卫生、军工等行业、部门以及高科技领域,仅氟化材料来说向上就有萤石甲烷氯化物、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向下有橡胶、冰箱等延伸链条。产业集群发展到高级阶段,还要三个条件,一是有扎堆的企业,二是产业链条完备,三是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比较明细。以桓台县东岳氟硅专业产业园的情况来看,以东岳集团为主体,以高科技研发为翼延长产业链,朝着分工细致这一方向发展,具备了产业集群地的优势。 “虽然目前氟硅材料产业链比较完整,但今后还需要搞好含氟含硅为主体的新材料的研究开发,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围绕现有体系,一期项目以建设有机硅单体项目和从现有氟产品入手,抓紧扩建离子膜烧碱、甲烷氯化物、热电厂项目,新增有机硅、聚氯乙烯、氟化物深加工产品、气相白炭黑等产品,同时围绕氯碱产品链发展耗碱、耗氯、耗氢系列产品等项目,进一步提高现有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二期项目是对一期有机硅产品和聚氯乙烯项目进行扩建,对有机硅及其下游产品进行开发与研究,向多门类化工基地化、集约化、一体化综合发展,形成氟化工、氯碱化工和硅化工三大支柱,在生产规模、产品品种和技术水平等方面保持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唐山镇党委一位负责人说。 据悉,目前东岳正在创建中国氟硅功能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必将推动氟硅新材料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