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桓台的农业品牌越来越多,在这片星光灿烂的天地中,有一颗特别耀眼的“星星”——荆家镇姬桥实秆芹菜。芹菜不过是普通家常菜,为何加上“姬桥”两个字,身价就翻了几倍?为什么其他地方的芹菜价低且乏人问津,而姬桥实秆芹菜却“皇帝女儿不愁嫁”? “姬桥实秆芹菜的发展路线图有三个关键词——品质、品牌、集约!”姬桥村党支部书记王翠霞见解独到,“品质是市场最好的代言人,品牌是独领市场风骚的秘诀,集约化经营则为菜农带来切实的利益。”
品质——市场最好的代言人
目前,荆家镇姬桥村的实秆芹菜还未到收获期,很多村民的芹菜还长在地里,但已经名“菜”有主,找到了“婆家”。村民王树荣种植的5个棚的阳畦实秆芹菜被客户预订一空,村民荆义沛也有2个棚的阳畦实秆芹菜被客户预订了……前来姬桥村预订芹菜的客户络绎不绝。姬桥村党支部书记王翠霞说:“姬桥村实秆芹菜一般于每年元旦后大量上市,春节前售罄,一箱芹菜50元钱还供不应求,这几年芹菜几度脱销,过了腊月二十五,就买不到了。” 为什么其他地方的芹菜乏人问津,而姬桥实秆芹菜价高却受人追捧?姬桥实秆芹菜为啥“皇帝女儿不愁嫁”?王翠霞道出“秘诀”:“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在意的不是价格,而是品质和安全。只要品质好、食用安全,价钱贵点倒没啥。品质才是市场最好的代言人,姬桥实秆芹菜物有所值。” 同样都是芹菜,缘何姬桥实秆芹菜有如此卓越的“品质”?王翠霞一语中的:“好种子、好水土、精管理,铸就了姬桥实秆芹菜卓越的品质。” 实秆芹菜是荆家镇的传统特色蔬菜,已有百年历史,系经过漫长的优中选优,采用老根留种的方法逐年提纯复壮,形成的一种地方独特品种。1957年,荆家镇陈桥村村民陈公祥精心培育的实秆芹菜成株达1米多高,单棵重达1斤多。1957年2月 22日,陈公祥出席全国劳模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彭德怀、邓子恢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合影留念。同年,荆家实秆芹菜被农业部授予“土特名产”称号,芹菜标本在全国农展会上展出。 一方水土养一方“菜”。由于当地特有土壤、水质和气候条件,荆家实秆芹菜与其他地方的芹菜大有不同之处——其色绿如翡翠,颜色比普通的芹菜更深更绿;其芹秆充实,比普通的芹菜茎秆饱满、结实,食之香脆可口,芹香浓郁独特,更重要的是它的营养价值,它富含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及纤维素,长期食用有降血脂、血压等功效。这种独到的外观和口感,一般芹菜难比的丰富营养,正是其畅销的主因。因此,尽管价格高,客商仍然纷纷上门抢购。 近年来,姬桥村村民在芹菜生产中严格标准,摒弃化肥、农药,全部撒施有机肥,加喷生物肥料等有机物质,种出了名副其实的无公害芹菜。王翠霞介绍,今年姬桥村实秆芹菜已经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的有机农产品认证。 “我们村的实秆芹菜都可以直接生吃。”王翠霞自豪地说。拿起色泽青翠的实秆芹菜咬一口,会感觉到一股浓郁芹香。
品牌——独领风骚的秘诀
品质好,就一定能卖出高价钱?答案是否定的。大名鼎鼎的姬桥实秆芹菜也曾有过曲折的“成名史”。姬桥实秆芹菜虽然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上佳,但一度处于卖大路菜、摆地摊的经营状态,身价提不上去。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姬桥村党支部书记王翠霞到寿光、平度马家沟考察后,决定对芹菜进行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有菜农说风凉话:纸箱再好看,咋打扮也是芹菜!王翠霞就以个人名义注册了“姬桥”牌商标。为了宣传姬桥芹菜口感好,在一次订货会上,王翠霞边介绍边吃下一斤多生芹菜。 姬桥实秆芹菜经过分拣、包装,每斤卖到八九元钱。尝到甜头的菜农自发把芹菜运到村委大院,统一包装,等待客户上门收购。“实秆芹菜贴上商标,不但好卖了,价格还翻倍”、“原来的芹菜几毛钱一斤还烂在手里,现在市面上一斤‘姬桥’牌芹菜能卖到八九元钱了,亩收入一季就达到万元以上”……谈起品牌带来的效益,菜农们喜笑颜开。 姬桥实秆芹菜身价倍增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对这一地方名产的精心呵护。为让更多人了解荆家实秆芹菜,荆家镇政府倾力当好“红娘”角色,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形式提升品牌效益,举办了蔬菜文化节,让八方宾客闻其香、品其味,真正了解到了荆家实秆芹菜独特的品质;同时进一步挖掘荆家实秆芹菜独特的历史、人文、食用及商业价值,体现其品牌历史沉淀与现代科技的成功结合。自此,荆家实秆芹菜的生产和销售逐步打入精品特色菜行列,成为节日馈赠佳品,结束了传统芹菜成捆上市、地摊买卖、低价出售的历史。 目前,荆家牌实秆芹菜已成为桓台县家喻户晓的知名农产品,在济南、滨州等城市也有一定知名度。这个具有百年栽培历史的农产品品牌在经过市场的洗礼之后,终于升级成为农产品中赫赫有名的“贵族”,信心百倍地挺进高端市场,频频在济南、青岛等大城市的超市、高档酒店现身,村民张延福的芹菜还远销到了重庆。这个品牌已深深吸引了天南海北客商的眼球。 从无人问津到几度脱销,从每斤不足一元钱到一斤八九元钱,从“藏在深闺人不识”到登陆各大城市超市、星级酒店,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姬桥实秆芹菜书写了一段现代农业的发展传奇。 这便是品牌的魅力!
集约——合作社“给力”
“我种菜已有二十多年了,但从加入合作社以来,无论是种菜还是日常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买种、种菜、销菜、选购农药化肥和农机具等都需要亲自打理。入社后感觉像进了蔬菜车间,我成了车间的一名工人,除了按照订单要求种出合格的产品外,其余几乎用不着操心。”姬桥村菜农荆义沛说。 荆义沛以前像村里其他农民一样,对于种子、农药、化肥的选择随意性较大,常常看到邻居买什么,大家就一阵风跟着买什么。一旦被虚假广告所骗使用了假种子、剧毒农药,常常是周围一个村,甚至几个村的农户都跟着遭殃。 加入合作社后,种子、农药、化肥几乎所有农资物品均由合作社统一采购,既无质量上的担忧,价格又比自己单购便宜许多。而菜地日常的田间管理均由合作社的技术人员逐一进行辅导、监控。种出的蔬菜大部分可由合作社包销。 通过技术指导员的技术传授,像荆义沛一样,社员们不仅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模式,而且彻底摆脱了农药、化肥超标的危险。如今,姬桥村菜农对于有机蔬菜的种植已是驾轻就熟。 “以前一家一户闷头种植、分散经营,就像一个人走夜路,根本看不清哪儿是坎哪儿是坑,一旦落错步,大半年的辛苦就会泡汤。”荆义沛认为,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是必然的趋势,仅靠单打独斗、零销碎卖很难保障种植收益。 “我们成立合作社,就是为了解决农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难题,通过集约化经营闯市场,让全体社员得到共同发展。”王翠霞介绍道:“荆家镇姬桥实秆芹菜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发展社员120多户,还有很多菜农希望加入。”之所以有大量的菜农希望加入姬桥实秆芹菜专业合作社,是因为入社能为菜农带来切实的利益。 王翠霞说,目前姬桥村实秆芹菜种植面积有100多亩,种植户大都以“菜园地”的形式零星种植。但是通过品牌培育,实秆芹菜需要成片集约发展,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姬桥村正在进行合理的土地流转,建设500亩的实秆芹菜示范园。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不断壮大这一地域特色蔬菜品牌的影响力,着力加快发展有机特色品牌农业,提高菜农市场组织化程度,通过创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