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功章里的记忆

发布日期:2010-08-30 浏览次数: 字号:[ ]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旗帜,跨过鸭绿江,与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这就是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撼天动地的战争中,众多桓台热血儿女也加入志愿军的行列,他们远赴朝鲜战场,抛头颅、洒热血,在异国的土地上谱写了一部又一部壮烈的诗章。60年后的今天,为了不曾忘却的纪念,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忆峥嵘岁月——记抗美援朝中的桓台人”。

  田庄镇宗王村的王友保老人有几件悉心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宝贝”:一枚镶有和平鸽的勋章、一枚镶有毛主席头像的军功章及几张业已泛黄的立功证明书。这些“宝贝”,是王友保在朝鲜战场上用生命换来的,不单记录着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建立的功勋,而且见证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铭记着那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朝鲜战场上的烽火已止息逾半个世纪,硝烟散尽,而王友保老人的记忆却不曾模糊,“三八线”阻击战、雪夜行军、火线抢救伤员……这些往事,老人记得清楚,仿佛时光从未流走。回忆起60年前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老人依旧心潮澎湃。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忍受着严寒和饥饿的双重侵扰行军打仗

  1949年,王友保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隶属第3野战军的第9兵团26军78师232团,参加了渡江战役等重要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前夕,刚刚经历了血火拼杀的26军正在舟山群岛等地进行休整,厉兵秣马,积极准备渡海攻击台湾——在中央军委的计划中,这支精锐的虎贲之师是攻台的最理想部队。但是当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攻台计划被暂时搁置,26军也就自然解除了攻台任务。9月份,26军开始北上,先是集结于滕县,后赴东北。11月份,26军告别了祖国人民,踏上了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
  “从入朝第一天起,我们就开始了新的生活——白天当夜晚,晚上当白天。”王友保老人说:“因为美军的空中优势,我们的部队白天无法行动,只能在夜间行军赶路。为了尽快进入作战地点,每天都是急行军,朝鲜本来就是山多路难走,美国轰炸机又天天往下扔炸弹,路上全是弹坑,过河……翻山……一夜战士要跑七八十里路,累得战士们靠着东西就睡。我们晚上行军,敌机到处袭扰,有时投下十几颗照明弹,把地面照得明晃晃的,紧接着就是‘嗒嗒嗒……’的机枪射声,子弹像冰雹一样刷刷落地,战士们像散开口袋的豆子,‘哗’地一下四处寻找遮掩物。敌人装备全部机械化,我们志愿军却完全凭着两条腿,战士负重二三十斤,照样追击敌人,而且一追就是几十里甚至上百里。”
  26军久居江南,一切战备训练都是着眼解放台湾,由于朝鲜战事紧急,来不及整训和做好在高寒地区作战的物质心理准备,仓促入朝造成被动。王友保老人说,“那年朝鲜的冬天太冷了,零下几十度,露在外面的脸冻得生疼,部队冻伤减员非常大,耳朵冻坏、腿脚冻伤的相当多。”直到今天,老人对那里刺骨的寒风记忆犹新。而且敌机对公路、桥梁不断破坏,祖国的物资运不上来,志愿军有时一天吃不上一顿饭,衣不御寒,食不裹腹,忍受着饥饿和严寒的双重侵扰,走过人迹罕至的茫茫山川,不断地倒下,又不断地爬起来继续前进。可是很多人倒下却再也站不起来了。


枪林弹雨何所惧,刀山火海敢向前
■说到牺牲的战友,王友保老人哽咽难语

  “三八线”阻击战因电影《英雄儿女》而闻名大江南北,英雄王成手持爆破筒、高喊“向我开炮”的铮铮铁汉形象整整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王友保作为一名担架员参加了这场彪炳史册的战斗,并荣立二等功。
  刚入朝时,王友保担任警卫员,后来由于部队减员严重,就担任了担架员。虽然是担架员,不直接参加战斗,但时常在战斗的间歇,冒着尚未停止的炮火和流弹,深入战场的最前沿,救护受伤的战士,将受伤和已经牺牲的战士转移下火线。
  1951年3月,“三八线”阻击战打响了,敌人疯狂进攻。王友保忆道:“敌机上下翻飞,炮弹像雨点一样袭来,整个阵地弹片呼啸,硝烟弥漫,一片火海……机枪扫射与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山上的树木已烧成了灰,山头不知道翻了几遍,随便抓一把土就有好几块弹壳……许多阵地和敌人来回争夺……在敌人的弹雨面前,战士们成排倒下,前仆后继,殊死与敌人搏斗……最后我们把敌人赶过了‘三八线’……这场战斗整整打了38个昼夜!”
  担架员也和战士一样,战斗了38个昼夜!一起冲锋陷阵,在枪林弹雨中穿行,随时抢救伤员。当时和王友保一起抬担架的蒙阴县的小刘累得一丝力气也没有了,王友保背起伤员就跑。“绝不能把一个受伤、牺牲的战友留在战场上!”时至今日,王友保的话语依旧铿锵有力。
  “‘三八线’阻击战,我们付出了很大代价,有个连队只剩下12个人!”说至此,王友保老人心潮起伏,哽咽难语,眼角湿润了。在朝鲜战场上,王友保曾数次亲手埋葬了自己的战友,下葬时大家都强忍泪水,就怕扰乱军心,和平年代老人再也不用顾忌眼泪了。往事不堪回首,老人的心痛溢于言表,对当时战争的悲惨场景仍难以释怀,不愿回忆战争的细节。
  王友保还曾参加临津江、平康等战役,并在平康战役中荣立三等功。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王友保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他永远不能忘记,那些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