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葱段是园子里自种的,没有用化肥,全部是使用处理过的野猪和鸡鸭粪肥。这种葱长成后不辣,发甜,口感特别好,不亚于正宗的章丘大葱。” 11月25日,记者到位于索镇前毕村的毕氏生态园采访,负责餐饮管理的经理孟建君介绍起自己的“绿色餐饮”品牌,显得信心十足。“红烧野猪肉、毕氏咸鸡、清蒸鱼丸和野猪肉大蒸包,都是我们主打的绿色品牌名菜。”
2008年,索镇前毕村村民毕立友承包了村中130余亩地的废弃窑湾,开始养殖野猪,筹建毕氏生态园。经过五年时间发展,现在的毕氏生态园已成为集生态养殖、有机蔬菜种植、绿色餐饮和休闲农家乐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养殖种植区。其中,随着今年10月份生态园内的酒店试营业,生态园真正实现生态种养,绿色餐饮输出。
据了解,目前,毕氏生态园内正常养殖500余头野猪,散养2000余只鸡、2000余只鸭,池塘里放养着鲫鱼、草鱼、鲢鱼、鲤鱼等淡水鱼,还种植着菠菜、油菜、白菜、大葱等时令蔬菜。
“现在酒店用的菜大多数是生态园自己供给。就拿鱼塘里投放的鱼来说吧,我们坚持少放饲料,多种芦苇蒲草,给浮游生物和小鱼小虾创造生长空间,让鱼儿吞食。”毕立友介绍道,“我们还散养了鸭、鹅和草鸡,特别是这些鸡,养得最野,五米多高的围墙都围不住它们,能飞到麦地里去,只能加装防护网。在种植上,生态园里的猪粪都用不完,所以我们坚决不使用化肥,是标准的绿色无污染蔬菜。”
毕立友养殖野猪已有四年时间,猪全部是生态园自己繁育,他养的野猪吃的是自己做的酒糟饲料,住的是冬暖夏凉的窑洞,宽敞的活动空间里种着白杨树,让野猪们变得更是野性十足。记者注意到,从窑洞里钻出来的一只只大大小小的野猪或躺在地上大睡,或靠在墙角蹭痒,或相互追逐打架。养猪场中间的几十棵杨树树干上都被安装了“防护衣”,就是这样,还是被啃掉了不少树皮,野性十足的野猪在打架时会狠狠地撞向这些杨树。“野猪吃的少,运动量大,所以脂肪少,不油腻,比一般的猪肉都香。”毕立友说,野猪肉在春节时能卖到60多元钱一斤。肥而不腻、筋道耐嚼、香醇可口的红烧野猪肉也成为了毕氏生态园的特色招牌菜。
为给顾客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毕氏生态园还注重内部就餐环境的配套。装修典雅、设施高档、古色古香的红木餐桌、餐椅处处彰显超凡品位;容纳120余人的宴会大厅,装潢与布置成熟稳重而又不失现代风格。同时,为了保证就餐环境及菜品质量,毕氏生态园管理中心还定期更换菜品,并在服务及菜品上进行客户回访,力求顾客满意,致力于打造桓台独具特色的绿色餐饮品牌。 (岳可华 朱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