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3季度,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6250人,其中,就业转失业人员再就业2358人、困难群体再就业28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4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43%。我县为742家企业办理用工备案4840人,办理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7002个——
“做梦也没想到我会当上‘老板’。”在县城花之泉花卉水族店里,店主毕俊华满脸笑容地说。从外地打工回来之后,到县劳动就业办公室登记失业后,参加了就业办举办的就业创业培训班,就业办工作人员为他出谋划策,并帮助协调筹措资金,开起了店。如今,在我县越来越多的像毕俊华这样的人员在就业办和街道、镇人社所的帮助下自主创业,带动更多人实现了就业。这得益于县劳动就业办公室积极打造的就业创业培训行动,帮助他们圆了就业梦。目前,在需要就业人员中,呈现着“4050”人员多,大中专毕业生多,城乡新增劳动力多,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员多的特点,这“四多”给全县就业平台的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夯实和扩大全县就业平台,充分挖掘就业潜在能力,让需要就业人员实现充分就业,成为面临的一大课题。今年以来,桓台县人社局以就业服务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铺开了充分就业的打造工作。
创建平台,搭“就业桥”
搭好舞台好唱戏。要做好劳动就业工作,必须要搭建好就业平台,让百姓有地方找工作。基于此,县人社局于2008年6月建成高标准的人力资源市场,市场面积2600平方米,自投入使用以来,按照就业服务“新三化”的标准和要求,以“人本服务”为宗旨,拓宽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热情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今年以来,精心组织了“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大型专场招聘活动,吸引县内外企业395家,提供就业岗位21166个,办理求职登记13450人次,开展职业介绍12030人次,介绍成功7880人次。
“大学毕业后,我就为找工作发愁,听说县人力资源市场每周都举办招聘会,特别是在就业高峰期,举办的招聘会规模很大,效果很好,而且市场免收个人求职登记费、职介成交费,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做了求职登记,没想到一分钱没花就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现就职于淄博市中信银行信用卡管理中心的刘在勋感慨地说。
在县人社局的领导下,县人力资源市场将每周二固定为招聘会。8月17日,唐山热电、赢丰机械、建龙化工等企业早早地赶到人力资源市场,参加雷打不动的周二“劳动超市”。与此同时,县就业办还根据就业重点人群、用工需求、不同季节,不定期举办各类特色招聘活动。今年前三个季度,开展了以“就业援助进家入户,帮您解决就业困难”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以“服务进城务工,帮助就近就业,扶持返乡创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系列活动及“民营企业周”等大型活动,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了就业直通车,大大缩短了“求职路”。除了我县本地企业,张店、邹平、博兴、东营等周边地区的一些企业也进场招聘,带来了多个岗位供求职者选择。
如果说前些年劳动力交流场所呈现的多是人头攒动、热闹繁杂的景象的话,那么现如今的县人力资源市场更多体现的是规范有序、层次分明,更注重了职业介绍服务深层次、高效能的运作——集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援助、就业培训、政策咨询、劳务输出等于一体;求职者进行求职登记、培训申请、档案保管等均可“一站式”办结。此外,县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对全县城乡劳动力进行统一分类登记,建立劳动力资源台账,准确掌握城乡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状况,有的放矢地实施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动态服务;市场外墙上悬挂的大型电子显示屏每天滚动播放就业岗位信息;2600平方米的职业介绍大厅尤为宽敞,功能性布局突出了美观性、实用性,标准制式的洽谈桌、休息椅,加上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给人以亲情般的浓厚氛围,在这种环境下求职感受到的是舒适、方便和快捷。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百姓就业,就业办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市里的“柜员制”服务模式,并于2011年全面推行一站式“柜员制”服务,将业务科室工作职能进行整合,业务人员集中使用,凡窗口下放业务,窗口人员都能办理,实现一岗多能,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为城乡劳动力提供均等的就业管理、政策咨询、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劳动事务代理等服务。
同时,针对基层服务平台表现出来的下放业务办理不扎实等问题,起草了《关于运用劳动保障基层管理信息系统办理就业业务的通知》,下发到各镇(办),同时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宣传板等告知群众相关业务办理事宜。这些措施有效推动了各镇(办)业务的扎实开展,仅一个月时间,各镇人社所就办理劳动就业业务1200余人。
为了实施好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我县由市招投标认定的4家培训机构作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增加培训工种20余个,利用社会力量共同开展技能培训。同时,选择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经营良好、岗位较多的单位,进行专人带教,适合大学生就业见习的18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10家、县级7家)单位为大学生见习基地,为高校毕业生见习提供岗位。
在东岳集团见习基地的见习毕业生李宝说:“在学校里学到的是书本知识,来到这里见习,可以很好地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为将来成才,实现自己的梦想打下了良好基础,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感谢政府给我这样一个机会。”
今年刚刚考上“三支一扶”的李丹说:“来到马桥镇政府,在基层为群众服务,接受锻炼,感觉很自豪,很光荣,我很喜欢这里,我要把自己的所学努力应用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今年以来,18家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共提供见习岗位550个;提供“三支一扶”岗位15个、“社区服务大学生”岗位20个;公务员招考78人,为热力公司招聘工作人员2人,招聘交通巡逻协勤人员55人。
各种服务项目和招聘考试的开展,不仅为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途径,而且提高了基层人员整体素质,为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进步,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培训技能,授予“点金术”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县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不仅可以通过各种平台“挑选”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且还可以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自身就业本领。
“感谢政府组织的SYB创业培训,让我当上了小老板。是SYB创业培训给了我一个‘金手指’,开启了我的创业之门,给我指引前进的方向。”这是起凤苇编工艺品厂的老板田亮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去年田亮参加了县劳动就业办公室组织的SYB创业培训,是SYB点燃了他创业的“火种”。
县劳动就业办公室主任于孝军说,如今像田亮这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青年不在少数,然而社会经验不足和相关知识欠缺是他们着手进行创业的最大“瓶颈”,他们往往空有一腔热情而无从下手,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这种状况,他们引进了SYB创业培训服务,探索出了一条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就业促进模式。通过创业培训,有针对性地帮助年轻人系统学习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在企业定位、战略策划、产权关系、市场营销、生产组织、团队组建、财务体系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进而理清创业思路,增强创办企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通过培训,实现了自己创业梦想的田亮告诉记者:“我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了就业办参加魏娜老师举办的培训班,在魏老师的课堂上,我萌发了在家乡创业的想法,立足于马踏湖的芦苇,我进行芦苇工艺品深加工,产品现在销往日本、韩国等国家。”田亮很感激地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稳步快速推进。今年1至3季度,共培训4547人,就业率达87.2%。经过培训的农民工告别了“力气活”,吃上了“技术饭”,实现了由“苦力”向“蓝领”的跨越。“培训都是免费的,我们不花钱就能学到就业技能,有了一技之长,这多亏了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这样的好政策。”现就职于淄博齐林贵和热电有限公司的毕克高兴地说。
在此基础上,县就业办抓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作为重点,建立健全各类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和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实现城乡“双零”家庭限时就业。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极大促进了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
同时,对于有创业意向者帮助解决资金、人才难题。今年,在县人社局的积极争取下,县财政局拨付200万元作为下岗失业职工、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创业基金,切实为劳动者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前三季度,已有120名下岗失业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创业,同时吸纳了600余名劳动力。
截至目前,共培训城乡劳动力4547人,其中:职业转换能力培训327人、转移就业能力和技能提升培训2320人、创业能力培训607人、就业竞争能力培训1293人,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各类群体的就业竞争能力。
准确“号脉”, 为企业解忧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行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社局领导班子准确判断形势,把转方式调结构对就业的影响转化为转变就业增长方式、改善就业结构的重要契机,进一步建立起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号准经济发展的脉搏,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
针对县里每年都上马重大建设项目的情况,县人社局提前与县发改局联系,对确定有意向的项目提前掌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培训,建立重点建设项目就业影响评估跟踪制度,及时摸清这些重点建设项目对就业的影响,用工需求和职业技能需求等情况,充分发挥重点建设项目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聚美斋的张经理说:“今年夏天,店里的生意特别火爆,缺少服务员是当时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正好赶上县就业办组织外出招工,头天到菏泽,第二天我就领回来了10个服务员,真是太好了,已经三个月了,这10名服务员都很安心地在这里工作,很感谢县就业办。”
今年上半年,县劳动就业办组织博汇集团、博丰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携带450个岗位信息参加了我市劳务对口支援县——菏泽东明县的劳务对接活动;到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与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联系建立劳务输入基地,并举行了劳务合作签约仪式,为招聘企业缓解了招工难的问题,为我县企业用工提供坚强后盾,达成用工意向120人,在一定程度上为招聘企业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
多策并举,铺“就业大道”
“充分就业的标准是各类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率达到92%以上,其中‘4050’人员等救助对象再就业率达到80%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县人社局局长陈峰介绍说。为实现这些目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政策扶持打开了就业之门。李兆霞,原是一位下岗工人,在劳动就业办的帮助下,充分利用县委、县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在澳门风情园购物街成立了自己的企业,成为了新一轮创业带就业明星人物。
为了扶持更多的城乡劳动者就业,县政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等鼓励创业就业扶持政策的同时,大力开展了以落实再就业政策、开发就业岗位、开展就业培训、搜集用工信息、提供职介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重点解决了就业困难人员等人群的就业问题,确保了就业形势稳定。打造就业“大本营”,是县人社局加强就业工作的重要举措。人力资源市场内配置了信息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等信息显示设备,设置了就业创业培训区、信息中心区、信息查询区、洽谈面试区、职业介绍区和集失业登记、劳务输出输入、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档案托管等为一体的服务窗口。建立了局域网和免费求职网,通过局域网和互联网与全国多家劳动部门和人力资源市场、人才市场建立链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网上供求对接,扩展了求职招聘渠道和空间,减少了求职的盲目性,提高了招聘求职的效率。
今年前三个季度,县人力资源市场共发布用工信息7200多条,33800多个岗位,劳务输出输入3.2万人次,举办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大龄特困下岗失业人员专场劳务招聘洽谈会和再就业援助活动130场次,现场招聘1.4万人。构筑就业“服务队”,是人社局强化就业服务的重要平台,该局不断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在全县8个乡镇和一个城区街道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配备了2名专职工作人员,并实现了机构、制度、场地、经费、人员、工作“六到位”。

招聘会现场

认真选择工作岗位
(文/王雪源 杨希 图/成国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