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都市农业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生态园正在显现出优势,但是我县很多生态园在发展中存在设施不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记者通过采访发现,生态园要实现科学发展,需做到精准定位、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
精准定位 科学发展
县委、县政府在关于发展都市农业的意见中提到,要大力发展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休闲、观光、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型都市农业。生态园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从中不难看出,生态园顺应了都市农业发展要求。
县农办副主任程云明说:“作为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之一的生态园,受政策扶持、消费者喜爱、‘钱’景广阔等因素影响,发展后劲很足,可以说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生态园要做到科学发展,需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要有前瞻性。”
生态园,首先要体现生态,做到良性循环,这被越来越多的市民认可。县生态农业办公室主任徐业新认为,应把生态园建设当作循环经济、生态产业来进行定位,如在生态园建设沼气池,通过沼气池的纽带作用,把整个园区的各个元素穿插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打造循环产业链。这也符合国家倡导的“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定位越精准,发展越科学。位于荆家镇周董村的祥瑞生态园,占地310亩,包括生态养猪区、黄金梨种植区、有机蔬菜种植区、果菜采种体验区、生态鱼塘、花卉苗圃、美味餐饮及办公区等九大片区。走进环境优美的祥瑞生态园,可以悠闲地在河中小亭垂钓,可以在“开心农场”采摘果菜,还可以尽享生态园提供的美味餐饮。
祥瑞生态园负责人石国华介绍说,祥瑞紧跟都市农业发展要求,以“发展有机特色种养,拉长生态循环链条”为目标,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为特色,采取种养结合的新模式,从韩国引进优质高产的黄金梨品种,采用Y字型棚架密植的栽培模式。2010年,与得利斯集团建立销售合作关系,新上了散养莱芜黑猪1000头,实行订单养殖。目前,生态园生态养猪规模已达3000余头,笨鸡散养1万只。同时,为了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园在原先基础上又种植了荆家优质蔬菜品种——实秆芹菜,实行有机种植模式,打造知名生态绿色品牌。
除此之外,春江源生态园、益康生态园、古城生态园、毕氏生态园等在发展中进行了合理规划,通过不断调整定位,实现科学发展。
专业化管理 规范化运作
前些年,桓台也出现了几家生态园,但是这些生态园不能说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园,存在一些弊端。有的规模小,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有的缺乏投资主题,定位不准确,以至于发展了几年下来,没有大的突破,仅仅停留在一种低端发展模式。
“造成这些生态园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还是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没有专业的运营团队,没能跟上发展的节奏和市场需求。”曾一度研究生态园发展的县旅游局局长曹同伦分析说。
在曹同伦看来,发展生态园,应该做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产业、农村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城市提供多元化服务。发展生态园最终目的还是归结到旅游上,吸引游客到生态园来消费。
曹同伦建议,生态园应建立一支专业运营团队和管理人员,对农业生产和旅游休闲项目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对餐饮等休闲项目实行目标管理,对种植、养殖等生产项目实行承包经营,通过分类管理,将责、权、利落实到人,大大增强员工责任感和积极性,从而使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专业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而在人才管理方面,采取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员工素质和专业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促进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
盛腾农牧负责人刘国庆表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是生态园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在创办盛腾农牧之前,刘国庆曾开过饭店、销过煤炭、干过纺织,多年的商海打拼,让他学会了如何管理。依托养鸡业发展起来的盛腾农牧循环生态园,正是得益于管理精细化、生产标准化的科学运营,悄然壮大。

融入地域文化 打造特色品牌
作为一家生态园,拿什么来吸引游客?怎样留住游客?游客来了看什么?这是一系列值得探索的问题。
其实,做生态园就想做产品一样,要有后续服务,培育固定的客户群,进而形成自己的市场,塑造个性化品牌。简而言之,就是要进得去、住得下、玩得好、吃得放心。
业内人士指出,每家生态园都应充分发掘自己的内涵,尤其要融入地域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的优势品牌。纵观桓台周边的玉黛湖、淄川梦泉等生态园,都是依托当地的特色文化叫响了品牌。
拿果里镇麻家、黄家等生态园来说,可以围绕服务城市发展,大力发展花卉观赏、垂钓、马术、餐饮、种菜、摘果等“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形成“春赏花、夏垂钓、秋采摘、全年农家乐”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紧靠中心城区独特的地理优势,突出特色,提高标准,全力打造淄博“后花园”,服务、提升和丰富都市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县委、县政府在关于发展都市农业的意见中还提到,要因地制宜,立足区域特色,积极策划、规划一批独具特色的都市农业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都市农业发展。位于荆家镇东孙村的绿海农业生态产业园,依托四色韭黄种植基地,建成了特色蔬菜文化展厅,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荆家镇特色蔬菜的种植情况和四色韭黄的种植历史、种植技艺,扩大市场影响力。通过品牌运作,2010年,荆家四色韭黄种植技艺被列入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在全市乃至全省蔬菜种植业尚属首家,并且获得了“荆家四色韭黄”国家地理保护证明商标。
(伊丕香 王希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