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建国小区的高女士拨打热线反映,前几天,她在一家大型商场给丈夫购买了某知名品牌的一件羊毛外套,回家一看,衣服的吊牌和内标对衣服面料成分的标注不一致,这让她十分气愤。
“这几年我一直给丈夫买这个品牌的衣服,那天一进商场的这个品牌专柜就相中了这件薄款的灰色羊毛外套,原价3670元,打折后1000元,觉得挺合适就买了。”高女士说,由于经常在该商场买衣服,加上她年纪大了,眼睛花也就没有仔细查看,付款后就拿着衣服和发票离开了。回到家后,高女士给女儿展示给丈夫新买的衣服时,女儿发现衣服上的吊牌与内标对衣服成分的标注不一致。吊牌上标注衣服的面料是97%羊毛、3%绵纶,而内标则标注是93%的羊毛、6%锦纶、1%聚脂纤维。“服装成分到底以衣服的纸质吊牌为准,还是以缝在衣内的标签为准?”高女士说,“倒不是因为这点成分的差别故意找茬,而是觉得这样正规的商场和品牌不应该出现表里不一的问题。”
吊牌、内标为何会出现“内外不一”的情况呢?记者电话采访了一位多年从事服装生意的服装店老板:“服装吊牌是可以定制的,买回来后再挂到衣服上。”
就此问题,县消保委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服装吊牌与内标完全不同,则表明服装为不合格商品,应谨慎购买。他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本报提醒广大消费者,购物时一定要看清商品标注与货品隐蔽处的批号是否一致,还要向商家索取相关票据,以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岳可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