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沟村:马踏湖畔的一颗明珠 | ||||||
|
||||||
华沟村的藕田建设施工现场。(李凯 摄) 起凤镇华沟村位于马踏湖湿地保护区,全村共2403户,人口8164人,党员315人,是我县最大的行政村。全村有耕地3900亩,苇田、藕田4000亩,近年来,华沟村结合马踏湖景区的旅游资源,在环境治理、道路交通方面加大投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目前已有70户村民的农家乐达到运营标准,预计马踏湖景区全面开放后,每年可为每户村民增收2万元。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纳税超千万元的村”、“村级事务管理先进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旅游先进单位”。 打造吃、住、行一体配套发展的农家乐生态旅游 据华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宋程收介绍,华沟村的卫生环境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沟头河崖遍布,村民们为求方便,垃圾往往随手扔在就近的小河沟边,村里人口众多,垃圾的处理难度也就相对较大。“这不是村民们的素质和觉悟不够高,里面有着很多客观的因素。”宋程收向记者说道,“一方面,由于村里的垃圾处理工具不齐全,又缺乏环卫工人;另一方面,村民们的生活垃圾既没有统一的堆放地点,又没有规范的处理方法,老百姓多少年来垃圾就是那么扔,只是过去的人口没有现在这么多,生活垃圾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影响不强烈。” 自去年开始,华沟村投入20余万元开始大力整治环境卫生,配备了卫生车和环卫工人,每天将垃圾集中收集起来统一处理,极大改善了村庄的卫生面貌,同时,华沟村还投入50余万元对乡间小路进行修整,既方便了村民出行,也为华沟村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宋程收说:“吃、住、行配套,在吃的方面,我们起凤的美食数不胜数;在住的方面,我们的农家乐都达到了接待游客的运营条件;在行的方面,我们今年还将加大投入,对村内未完善的道路进行修整和绿化。” 发展“千亩藕田”观光旅游农业 自去年秋天开始,华沟村投资500余万元兴建藕田,并成立了桓台县华洋白莲藕专业合作社。据宋程收介绍,发展藕田是华沟村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期开发500亩,不仅扩大了马踏湖景区面积,还可以净化环境。下一步还将扩大规模,发展“千亩藕田”的观光旅游农业。 据了解,藕田为老百姓带来的收益远超粮食作物,一方面收获的白莲藕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社的统一管理,将村民从农业劳作中解放出来,在获取承包费用的同时,可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谷雨养藕是老辈子留下来的传统,我们马踏湖的白莲藕品质优良、声名远播,藕田建成收获后,每亩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是村民、承包户、村集体三方受益的好事。”宋程收说。 全力配合湖区开发建设 华沟村内现有仁丰纸业等十余家民营企业,利用原先村办企业的厂房、设备、资质等条件,不断发展,为华沟村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创造了就业机会,企业发展后为村里公益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持,连续多年为村内老人发放节日福利,带动了全村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 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华沟村“两委”还仔细考察招商项目,平衡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大力引进科技型、环保型、低耗能、无污染的企业,为华沟村今后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宋程收介绍,华沟村下阶段将重点抓好湖区开发服务保障工作,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马踏湖湿地核心景观区续建工程和马踏湖湿地二期工程,配合做好马踏湖近自然人工湿地工程试运行工作等,有力保障湖区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进一步加强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组织专门人员对各类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湿地文化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协助举办了五贤祠庙会、民俗风情旅游节等大型旅游节庆活动,计划今年配合马踏湖景区开放,组织开展更为多元化的文化活动。 (张阳 魏娅丛)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