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不离不弃 一片孝心无怨无悔

发布日期:2015-04-24 浏览次数: 字号:[ ]

宋述云正在照顾身患脑血栓的公公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桓台却有这么一个孝女,她主动照顾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晚期”的嫂子和患恶性淋巴瘤大伯哥的生活起居,在两人相继去世后,又主动承担起抚养年幼侄子的重任;如今,为了更好地照顾年迈的婆婆、奶奶以及患老年痴呆症的公公,她主动把三位老人接到家中一起生活……她,就是桓台县第二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县妇保院“五星级护士”、儿科首席护理专家、儿科病房“爱心天使”宋述云。
    今年39岁的宋述云是妇保院儿科的一名普通护士,同时也是一个四世同堂七口之家的一员,家庭的不幸给这位心地善良的护士带来了很大负担,但是在压力面前,她没有任何怨言,而是担负起了一名好儿媳的责任。
    “说实话,我真没有‘卧冰求鲤’的光荣事迹可写,只是我结婚后家里接二连三发生了几件大事,为了不拖丈夫的后腿,为了给孩子做个榜样,为了年迈的公婆,也为了上班有个好心情,我努力用最积极最阳光的心态去面对、去解决。”面对记者的采访,宋述云如是说。

    嫂子突患重病,她主动担起照顾嫂子的重任

    “我回来了!爸,你吃早饭了吗?”4月2日,宋述云下夜班一回到家,还顾不及脱下外套就来到公公身边,“今天外面下雨了,气温有点低,多穿点衣服啊!”
    1995年宋述云从滨州卫校毕业,在基层卫生院干了两年护士后来到桓台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工作,一干就是18年。
    “我与丈夫2003年结婚,当时来到这个家庭我是暗自庆幸了好一阵子。因为当时看来,丈夫是个人品好、踏实上进的青年,公婆二人心地善良,通情达理也非常疼爱我,虽说公公当时是个脑血栓后遗症病人,但那时他还能骑三轮车上路,自己上下楼梯,大小便也能自己控制,所以也算不上什么负担。”宋述云告诉记者。
    12年前,宋述云的哥嫂正常在周村工作,因为业务比较忙,两人很少回家。当时,宋述云的侄子刚一岁,由公婆带着。受丈夫的影响,宋述云很快喜欢上了侄子,看他这么小就不在父母身边,就指望爷爷奶奶,宋述云心里感觉很不是滋味。
    “也许是老人喂养不当的原因,看他消瘦的样子,我这个儿科护士起了职业反应,觉得他既像贫血、又像缺钙,所以就和婆婆商量给她查了血、又补了钙。现在想来,是不是那时就注定了我们娘俩一生的缘分……”宋述云说。
    2004年,宋述云生下了女儿,公婆很高兴,也给这个平静的家添了一份欢乐。那个时候,她对婚后的生活很满意。
    可是好景不长,就在侄子3岁时,嫂子因行为怪异查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晚期”,精神症状已非常明显,为了照顾她,让大伯哥继续工作,宋述云主动提出把他们接到家住。
    当时,宋述云的家住羿景五楼带阁楼,8口人在一起,虽略拥挤,但也热闹。“由于病情所致,嫂子经常半夜三更跑进卧室把我们叫醒,要么带睡梦中的女儿出去玩,要么她去遥远的娘家惠民县,要么毫无缘由得笑起来或是哭起来。”宋述云回忆说。
    后来,嫂子三天两头地住院,这样一来,给这个原本宁静祥和的家添了负担。这时,宋述云看出大伯哥很难为情,安慰他:“嫂子不是有病吗?她从小就没娘,我们不管她谁管她,我不会烦的,你不要太在意,先住着吧。”
    半年后,嫂子的病情基本稳定,不再那么躁狂,安静了很多,家里也暂时平静了下来,但此时30岁的大伯哥却因为难以承受嫂子日益增长的医疗费,自己一时糊涂,竟偷卖了多年欠他款却索要无果的公司的物资,进了监狱。这不亚于一个晴天霹雳,让宋述云家里真正乱了套,这边嫂子的病情没有改善,那边大伯哥却进了监狱。侄子那时才3岁半,嫂子已成了一个近似痴呆的人,已担负不起一个母亲、妻子的责任。公公婆婆一夜间仿佛老了很多,整日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公公的病情也随之加重了,腿脚不再那样灵便,需要经常住院输液。
    作为家中的小儿媳,宋述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安慰道:“娘,事情已经这样了,光愁也不是办法,不是还有我们俩吗?咱凑凑钱赶紧找人想办法,让俺哥少受点罪。嫂子的病该怎么治就怎么治,不能耽误,我负责看好侄子,不让他生病,行吗?”
    此时,宋述云的话语无疑给两位无助的老人增添了无比的信心。就这样,时间又过去了半年,家里又出了一个波澜,嫂嫂趁只有腿脚不利索的公公在家时出走了,屋漏偏逢连阴雨,那时嫂子已是晚期,如果停药会非常危险,于是宋述云的家里每天二十口人出动,张贴广告,周边地区寻找达半月余,却再也没有任何关于嫂子的消息……

    义不容辞,让身患肿瘤晚期的大伯哥倍感亲情和温暖

    就在大嫂这事稍微稳定下来后,也就是大伯哥入狱一年半时,又一个关于大伯哥的坏消息传到宋述云一家人的耳朵里,他的恶性淋巴瘤复发了,已到晚期,高热不退、疼痛不已。
    这一消息又是一个晴天霹雳。
    “大家都知道,从监狱里接一个人出来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为了让大伯哥在生命的尽头多感受一些亲情的温暖,经过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请,终于把大伯哥接回家治疗。”宋述云说,“虽说当时因为哥嫂的事,家里经济上已很紧张,但他毕竟是我大伯哥,是婆婆的大儿子,是丈夫的亲哥哥,假如换做是我的亲姐姐,不就这样吗!”
       宋述云的大伯哥被接回家后,病情发展得很快,不久就躺在床上不能下地走路了。为了方便,宋述云给公公婆婆、侄子、大伯哥在二小南边租了一个一楼。病情稳定时,宋述云就在家给他输液,严重时就去住院。
    “当时,大伯哥只有30来岁,对生命的渴求可想而知,也许是被病痛折磨的原因,他无暇顾及任何一个人,每天做的事就是平均20分钟吩咐别人为他翻身、垫背、捏腿,还不断要求输血、输白蛋白、输美罗华(一种进口的抗肿瘤药)……”宋述云感慨地说。 
    由于宋述云干护士多年,侍候人早是她的强项,可以说,这些营生她比谁都做得好,而大伯哥也很期待宋述云下班后照顾他。
    一件小事令宋述云印象深刻:大伯哥坐在轮椅上,下身痒得厉害自己却无力伸手去挠,吩咐身边的丈夫,可宋述云的丈夫是个笨手笨脚的男人,怎么也做不到他心坎里,宋述云看他难受的样子,二话不说上手两下就帮他解决了问题。
    还有一次,在医院治疗时,大伯哥要解大便不好意思说,要宋述云打电话叫丈夫赶快来。宋述云看出了大伯哥的窘态,主动说:“哥,志刚忙着不能来,都什么时候了,我就行。”在宋述云的再三要求下大哥还是完成了。
    “此后,还有一段时间由于长期卧床,大伯哥肛周长了一个大的脓肿,恶臭不已,也是我这个护士弟媳给他反复掏脓、换药,直到治愈。”宋述云告诉记者,“那时我就想,在大伯哥最需要妻子帮助的时候,嫂子却已不在,就让我替嫂子弥补弥补吧!反正我已是结婚的人啦,而且我还是一个护士,护士眼里是不分男女的。”
    就这样大伯哥出院、入院地治疗了近半年,最终还是离开了他的家人……
    宋述云说,现在回想起最后那半年的日子还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宋述云除了照顾大伯哥外,还要正常上白班夜班,同时还要担负每天近五百元的医药费。尽管如此,可她这个做弟媳的一点怨言也没有,因为宋述云知道他是一个临终的病人。

    照顾好老人孩子,她更加义无反顾

    短短两年时间,本来兴旺的八口人就走了两个整劳力,婆婆好像感觉天塌下来了,公公也因承受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频频住院。此情此景,宋述云心里明白,她这个唯一的儿媳在干好单位本职工作的同时,必须要在家庭中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了,看着哥嫂撇下的孩子,想起他日后的生活,宋述云知道一个母亲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于是她没和任何人商量就断然对婆婆说:“以后让侄子喊我妈妈吧!马上就上一年级了,不能让同学知道他没有爸妈而欺负他。”
    生活中,宋述云真心对侄子,拿侄子当自己孩子对待,弥补他多年缺失的母爱。宋述云说,不求将来图什么利,只希望他能健康成长,将来能安安稳稳地过正常日子。在学习上,为了不让侄子拉下功课,她还陆续给侄子报了一对一数学班、作业班、跆拳道、书法班、作文班、围棋班等……
    如今,家里情况已基本稳定下来,为了方便公公锻炼,孩子上学,宋述云全家又搬到西苑小区一楼住,虽说公公身体每况愈下,也经常三天两头地输液、住院,但他毕竟还能在婆婆的帮助下挪步,偶尔能去卫生间解大小便。
    “俺公公已是一个接近脑痴呆病人,我和丈夫就拿他当孩子,时常哄他说话、哄他笑,与他同样情况的人相比,我希望他活得最幸福。”宋述云说。
    宋述云的奶奶,今年已是98岁高龄了,头脑清晰、牙齿整齐,腿脚也利索,几乎完全自理。“前些年因为大伯哥、大嫂家里不稳定一直没跟我们住,自从家里稳定下来,每年有三四个月时间和我们六口人一起住,很是热闹。因为奶奶喜欢吃排骨,为了让她老人家高兴,我几乎每周都要为她做一次排骨,让她连吃三天,现在她看见我就满心欢喜。”宋述云告诉记者。
    因为宋述云的丈夫忙事业家里顾的少一些,为了让家中充满温暖,她想尽办法让家人高兴、让家人心情愉快,她总是在干好工作的同时,尽量多顾及家里,多为婆婆分担一些家务。她还是一个厨艺高手,空闲时间总是变着花样给家人做可口的饭菜,让家人都有一个好的身体。因为婆婆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她总是不定期给婆婆“发工资”。宋述云和公婆相处已有十一年,他们从没吵过架,婆婆经常对外人夸起她,于是宋述云就成了邻里邻外羡慕的好儿媳……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今后我也会一直这么做下去。”宋述云表示。
    在家里是这样,在单位上宋述云同样是个让病人百分百满意的好护士。宋述云于1997年进入县妇保院工作,至今已有18年的时间,她告诉记者,她已经把妇保院当成她的第二个家,每天踏进妇保院,她就感觉信心倍增,她希望用自己的笑容感染每一位接触过她的人。
    在儿科病房,由于每天面对的是家庭中的小宝贝,很多护士都不愿意干,但宋述云恰恰相反,她特别喜欢这些孩子们,看着他们宋述云控制不住自己上去捏一把。看到不爱说话的小朋友,宋述云会用鼓励或幽默的语言哄他们笑,并用最巧妙地手法一针穿刺成功。因此,宋述云赢得了孩子和家长的信任,多年来一直是大家认可的“爱心天使”,也是大家公认的“宋一针”。
    但随着妇保院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年轻护理队伍的不断壮大,宋述云为了给年轻护士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为了鼓舞年轻护士的干劲和积极性,宋述云于去年特意申请了不再参加医院“爱心天使”的评选,切实发扬了一个老大姐的风格。
    在这里,值得提及的是,宋述云现在还是一个拥有近40名学员的以她名字命名的“述云班”班长,在这个班里,医院的同事们跟她学习与患者的沟通和服务技巧及静脉输液的穿刺技巧。开这样一个班,是院领导希望以她为榜样,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护士,以便能更快捷更优质地服务于床边每一位病痛的患者,真正满足患者的需要。 (伊丕香 于军 魏启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