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季节 “敏”感的烦恼

发布日期:2016-04-15 浏览次数: 字号:[ ]

莺飞草长,春天是个令人愉悦的季节。但是有一群人例外,对于过敏性体质的人来说,春天是种煎熬。春天里,不仅皮肤变得脆弱,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哮喘也是高发期,发生在消化道上,则会出现腹痛、呕吐和排便异常等症状,是什么东西引起过敏?发生过敏又该怎么办,过敏能预防吗?近日,记者来到我县多家医院采访,为市民解疑释惑。


外出踏青不能得意忘“粉”


气温回暖,不少市民都会在休息日选择与家人朋友一起外出踏青、赏花。但是,春天也是人们最容易患上花粉过敏症的季节,记者来到县中医院发现,短短两个小时内便有10余名皮肤过敏患者前来就医,据皮肤科主治中医师柏建学介绍,进入3月以来,空气中的漂浮物、花粉等物质发生变化,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和过敏体质人群容易出现皮肤过敏,每天接诊的患者数量比往常增长近4倍,其中10岁以下的孩童是易过敏人群,往往出现湿疹、丘疹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有的孩子外出后,皮肤多个部位布满像蚊虫叮咬过的红疹,这很可能是过敏。”

进入4月后,空气中的花粉、柳絮等漂浮物明显增多,花粉过敏患者也进一步增加。那么,该如何预防花粉过敏症发生呢?柏建学建议易过敏体质的人群,在这个季节尽量避免户外运动,即便是需要外出也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戴上口罩、帽子以及穿着长袖衣物,尽量避免与花粉发生直接接触。户外活动结束回家时,要及时洁面、洗澡,洗掉粘在身上的花粉,若出现过敏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另外,建议市民加强体育锻炼,均衡膳食,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过敏侵袭。

这段时间,易过敏体质市民出行时会受到不小的限制,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不是易过敏体质的市民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踏青赏花,因为一些花、草、树也会导致免疫力较好的市民发生过敏性反应。

据了解,春季开放的樱花、桃花等,因个人体质不同,只会引起少部分人产生过敏反应,但是公园常见的郁金香、杜鹃花等植物,即便是免疫力比较好的市民,也可能产生过敏反应,这需要引起广大市民的注意。同时,自家小区内栽种的一些绿化植物也暗藏“杀机”,因为好多小区里面,都会选择丁香、夜来香等作为景观植物,但是这几种花的花粉也容易让人产生过敏性反应。

爱养花的市民也要注意,居室内不适合养草木科的天竺葵、万年青和龟背竹松树;花木类的玫瑰、百合、夜来香、野菊花、水仙、五色梅、洋绣球、丁香、米兰和茉莉花等,这些植物都有强烈的花树香气,容易导致人体发生过敏反应。

          (田欣)


尝鲜野菜竟过敏 最好浸泡半小时


上周六,家住西苑小区的刘女士和一家人“下乡”采摘野菜。挖了一上午,不但满载而归,还在当地的一家农家生态园吃了一桌野菜宴,味道很是鲜美。可当天下午,其5岁的女儿蓓蓓开始感觉肠胃不舒服,接着开始拉肚子,刘女士赶紧带着家人前往县人民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吃野菜引起的。孩子的肠胃弱,乍一吃野菜也能有点敏感,早知道就不让她吃那么多了。”刘女士说。

“吃野菜也能出问题?”

“嗯,医生说,虽然野菜的维生素含量和膳食纤维含量都比一般蔬菜高,但野菜并非人人皆宜,比如,有肠胃疾病或血液黏稠度较高的病人不宜多吃野菜,吃了反而对身体不利。幼儿消化能力弱,也不能多吃。”医生还提醒刘女士,野芹菜、野葱、莼菜、灰菜、马齿苋、槐花、野生小蒜等,都含有可导致过敏的物质,容易在某些特殊体质的人身上,引起过敏反应。像灰菜、马齿苋、槐花等,吃后皮肤在太阳下暴露,极易诱发日光性皮炎,在眼睑、面部、颈部及手臂等部位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甚至出现水疱,而野生小蒜如果吃多了,会出现咽喉干燥、眼目赤肿等症状。?

对此,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医生张坤朋介绍,野菜分为有毒和无毒两种,市民采野菜要尽量选择常吃的野菜,比如荠菜、苦菜和蕨菜这些品种,对于摸上去有刺的野菜不能食用,根茎部尝起来有麻辣感的也最好别吃。此外,多数野菜性寒味苦,能败火,但多吃会伤及脾胃,引发胃痛、恶心、呕吐等轻微中毒症状。比如野生荠菜吃多了,就会导致脾胃虚弱、血淤气滞。因此,不管是什么野菜,尝尝新鲜就可以了,不要长期和大量食用。吃野菜后一旦出现周身发痒、浮肿、皮疹或皮下出血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马上到医院诊治,以免拖延,引起肝、肾功能的损害。

张坤朋提醒,如果想带孩子去野外挖野菜还要特别注意选好挖野菜的地方,最好到一些大田和果园内进行采挖,对于路边野菜则别采,因为这些地方靠近马路,野菜容易吸收汽车废气里的汞、铅等重金属含量及其他有害物质,食用后很容易中毒。小孩因为好奇心强,喜欢用嘴巴来感受新鲜事物,抓到什么东西都喜欢放到嘴里尝一尝,所以带孩子外出踏青一定要注意这些危险动作,并要告诉他们不要随便碰这些花草。采摘野菜回来后,要先在清水中浸泡半个小时以上,或者最好在开水中焯一下,这样吃起来才较为安全。

         (田欣)


春季心脏也“过敏”

引发心律失常,导致胸闷心慌


张阿姨今年60岁,患心脏病差不多十年了,最近春暖花开,家人带着她去赏花。谁知没过一会,她感觉脸上和胳膊上起了些疹子,有些痒,还明显感到心慌,就吃了一粒随身带着的速效救心丸,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心慌症状反而严重了。被家人送到医院做了检查后,医生说,她的心脏也“过敏”了。随后做了相应的抗过敏治疗,张阿姨的心脏不适症状才消失了。

医生介绍,张阿姨出现的这种情况被称作过敏性心律失常,也称“心脏荨麻疹”。当患者皮肤对外界的花粉等物质发生过敏反应时,不仅会影响皮肤、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还有可能累及心脏,突出表现就是心律失常,导致患者出现胸闷、心慌、早搏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花粉这类物质含有蛋白酶类活性物质,当这类过敏原进入人体后,体内免疫组织产生相应抗体,再次接触时,就会立刻释放出生物活性物质,诱发心律失常。若不注意,耽误了病情则可能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注意查清自身过敏因素,避免接触致敏原。

医生提醒,过敏性心律失常并不少见,但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当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又伴有心律失常的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医,了解有无过敏史和心脏病史,考虑是否为过敏性心律失常,通过排除法明确诊断,及时给予抗过敏治疗,以免误诊,耽误病情。而治疗过敏性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避免过敏原刺激,因为原本就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过敏会增加危险因素。一般来说,过敏性心律失常的预后较好,随着过敏症状的消退,心律失常也将逐渐缓解或消失,很少留有后遗症。?                                     (田欣)


儿童“感冒”久治不愈 

小心是过敏性鼻炎


前几日,市民郭先生儿子出现了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自行服用感冒药后却不见好转,前往县人民医院医院检查后发现原来是过敏性鼻炎在作祟。

据了解,春季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和鼻堵塞是鼻炎的典型症状。由于近期也是感冒多发季,许多患者将二者混淆。医生提示,感冒多还伴有咳嗽、发烧等症状,且有自愈性,但过敏性鼻炎患者很少发烧,持续时间却很长。

医生提醒市民,过敏性鼻炎症状如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到睡眠、注意力,影响正常生活,还可能引起中耳炎、支气管哮喘等并发症。患者应远离致敏物,定期给家中除螨,适时关窗等。平时多吃维生素B与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含量丰富的蔬菜水果、谷类,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坚果、小麦胚芽等,有助减缓过敏现象。如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规范用药。

                                                (田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