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的美食哲学
- 发布日期:2017-03-17 09:00:15
- 浏览次数:次
作品简介:这是一本关于地道上海菜的烹饪美食书。作者孙兆国先生为中国烹饪大师、国家高级评委、法国美食协会会员,曾作为中央电视台各类美食节目的专家评委及导师,也是传统上海菜的继承者。
书中,他教给大家14道传统上海菜,无论从选材用料还是烹饪过程及贴心提醒,无不体现出一位资深美食家的细心与对美食及生活的热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国内顶级厨师孙兆国的首部美食书《味觉的记忆——孙兆国的私家厨房》在去年首发,仔细一看,其实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厨师参考书,而是国内首部原汁原味呈现上海本帮菜的美食书。
书中不仅从选材用料、烹饪过程以及贴心提醒等方面,100%精准呈现了各道菜品最正宗的做法,而且从这道菜的结缘以及记忆分享了这道菜背后的文化和故事。书中处处体现出一位资深美食家的细心与对美食及生活的热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味觉的记忆》这本书,共收录了孙兆国先生所做的14道老上海家常菜,如四喜烤麸、腌笃鲜、响油鳝糊、松子黄鱼、糟三样、老上海油爆虾、熏鱼、酱鸭等,都是老上海人平时会享用的家常美食。
书皮封面上有一句体现了这本书精髓的话:于温暖中寻味,于寻味中体味温暖。心念的,是那舌尖上的记忆。有时候,我们最难忘的,或许就是小时候妈妈做的某道菜的味道,即便长大了,离开了家乡,那样的味道,依然会萦绕在脑海,刻印在舌尖,挥之不去,记忆犹新。
孙兆国先生说,这本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厨师参考书,很多菜,很多做法,他都力求讲得明白、简单,是想让大家在家里也能烧出正宗的味道,让家宴也能呈现出我们在高级餐厅里吃不到的味道,让本该回归到生活中的本帮菜回归到生活中去。这也是孙兆国先生写这本书最大的初衷,也是心愿。
曾经《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陈晓卿先生这样评价孙兆国:“他贵为烹饪大师,却不忘初心,处处留意家常小菜的细节,并把它们一一记录在心,再用平实、流畅的文字讲述出来,让人读后有阅尽繁华、返璞归真的惊喜。”
孙兆国确实是这样一位厨师,作为上海西郊5号餐厅董事总经理兼主厨,中央电视台2台全国电视烹饪大赛全国总冠军,各类美食节目常驻评委,国内顶级烹饪大师,他品尽天下美食,却唯独对地道的家常的本帮菜情有独钟,他认为虽然本帮菜难登大雅之堂,但确是最平民化最让人魂牵梦绕的菜系,是最能体现美食精髓的菜系。
同时,孙兆国也是一位美食哲学家,他也品出了做菜与做人相通的道理。他在自序中写道:“每一种食材都有自己的特性,每一种调料都有自己的味道,就好像和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有的温和而包容,有的浓烈而有个性,不论是那种朋友,我们都要用心对待,以心传心,不忘初心。”
对孙兆国先生来说,厨师,并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身份,一种守业的精神,做菜做得多了,它们就像是他的朋友一般,让他学会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厨师的功夫,初时在于刀功、技巧、火候,而后渐渐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他们追求的则是食材背后的内涵、文化与传承故事。
所以,在书中,作者孙兆国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与这些菜的结缘、经过以及小时候他对这道菜的记忆。如四喜烤麸这道菜,是他跟上海师傅学到的第一道菜。年轻时,好学却苦无门路,正好乡村里有人办喜事,请有上海师傅,他便卖力帮忙,虚心求教。如今,这道菜仍是他印象最深刻,也是最喜欢的一道菜。
曾有一部电影,里面的美食家因为吃了一道菜后,竟然感动地哭了,只因为——太像妈妈做的味道了。
那么,就让我们打开书,为你奉上一场老上海的温暖家宴,从中寻找儿时的味道!(樊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