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高考时代,做好这些再嗨

发布日期:2017-06-09 浏览次数: 字号:[ ]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月份,此时,有多少“高三党”家庭正暗自紧张捏汗。虽然,2017年高考大战已落下帷幕,但人生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比如填报志愿,面临新的高考招生政策,在这场博弈中,谁将是现行教育体制下最后的赢家,取决于你选择的学校是否适合?专业是否热门?就业前景如何?这些都是让考生和家长纠结的问题。后高考时代,需要做些什么,听听专家和前辈们怎么说吧。


一本二本合并,二本好大学有了“出头之日” 

最后的博弈,考生收好这份锦囊“攻心计”


都说,“考个好分数,不如填个好志愿”。高考结束后不久,考生就到了填报志愿的另一个紧张时刻。可以说,这是跨入18岁成人档后面临的第一个人生十字路口。因为在这之前的选择,无论是进幼儿园、读小学,还是中考,都有点身不由己,要么父母拿主意,要么根据成绩投档。长大了,稍微能做点主,就碰上了高考的艰难选择: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根据新的招生方案,2017年起,我省夏季高考合并本科一批、二批录取批次,这是我省自“老二本”“老三本”合并之后,本科批次的再度融合。合并批次后,所有本科高校在同等竞争位置,在谋划程度上更加公平,二本好大学有了“出头之日”,也增强了学生的选择性。新的本科批次共包括3次志愿填报,依次为:首次志愿、第一次征集志愿、第二次征集志愿。与以往每次只能填6个学校志愿不同,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时,首次志愿和第一次征集志愿将各设12个学校志愿,第二次征集志愿设10个学校志愿,每个学校仍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志愿。相比较而言,批次合并后,考生增加了院校选择机会。不过,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考生为新政下的高考志愿填报愁眉不展。一二本合并对桓台考生有啥影响?没有了一批、二批之分,很多考生和家长乍一看有点蒙,“不分批次了,那怎么填志愿?总得有个参照标准吧。”

其实不必担心,一二本合并,没有了重点和普通院校之分,考生的机会其实是更多了。对此,记者采访了专业的升学规划咨询教育机构——计桥升学规划研究院淄博分院相关负责人为考生及家长解疑答惑。

据介绍,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普遍利用,如今在高考升学规划与志愿填报方面,已经进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这将为解决大学生所读专业与自己特征不匹配的问题带来更多办法与机会。

“以去年的政策为例,考生只能报考6所学校,第一志愿, 考生还是希望报考一所比自己分数高的学校。 万一运气好呢? 第二、三所学校,考生就希望报考分数和自己成绩接近的学校。 第四、五志愿,往往选择比自己分数低5至8分的学校。 最后的志愿,一般选择一个低15分的学校。 作为一个考生担心的是,这个方案是否安全。 第一所学校可能不抱什么希望。但是考生最希望的是第二、三所。 一旦第二、三所学校没有录取, 考生的分数可能就会相对有些浪费。 如果第四、第五志愿没有录取, 虽然考生进入了最后一个学校,但往往心有不甘。2017年,高考招生政策变化后,考生用来托底的学校保持不变,但是报考的学校由6所变成12所,每个学校之间的分数差变小。有可能最终录取的学校也是和成绩比较接近的学校。但是,不可否认,学校数量的增加会让学校与学校之间分数差变小。还有一点,进入一所学校学生的分数也更加接近。而同一个学校的学生分数接近,带来的是专业报考的难度增加。因此帮助考生填报志愿最好的办法是给考生一套有效参考数据。这也就是我们计桥升学规划研究院利用大数据给考生提供意见的优势所在。”计桥升学规划研究院淄博分院相关负责人建议考生,可以分析志愿院校往年的录取分数(位次),结合自己的分数(位次)准确定位、合理分配自己的志愿选择,前几个志愿可以考虑“冲一冲”,中间的要考虑“稳一稳”,最后几个志愿要考虑“保一保”。要尽量保证所填报的院校之间有一定的梯度,不要全部填报同一层次的院校,以便增大投档成功的概率。还要注意院校排列的排序。考生所填的院校虽然平行,但计算机录取系统在对考生院校志愿检索时是按考生填报院校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的,除了个别符合多轮投档条件的考生以外,一般情况下,考生一旦投档,系统不再检索排在后面的志愿,即使考生成绩符合后面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也不会被再次投档。因此,考生要注意院校排列的顺序,在保证填报的院校之间有一定梯度的同时,将最心仪的院校排在前面。

   (田欣)


高考后第一件事做什么?听过来人支招


一年一度的高考战役刚刚落幕。十多年的寒窗苦读,高考后又该如何合理规划呢?听听过来人怎么说吧。

考虑志愿填报是第一大事

过来人说:山东师范大学大一   刘璐

刘璐说,考试结束后最主要的事应该就是考虑填报志愿。“去年高考完,我上网大致估了分,之后便与父母和老师从各种途径搜集填报志愿方面的有用信息。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大致的专业方向,了解到了这些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方向。”正因为做足了功课,刘璐在填报志愿时才会得心应手。最终,她顺利被心仪的大学录取。

离开家乡前多陪陪父母

过来人说:南京农业大学大三   王泽溪

高考结束后,王泽溪并没有太多地出去疯玩,而是选择待在家里陪父母。“很多同学高考结束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如何和同学朋友出去玩,却忽略了考前及考试中和自己一样辛苦或更辛苦的父母。高考这段时间,很多家长甚至比孩子都紧张,既要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又要照顾好孩子的情绪,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最舒心的考试环境。考后家长也需要适度放松,考生们何不跟爸爸妈妈谈谈心、吃吃饭、散散步或者看场电影?”王泽溪说,很多人上大学就意味着要离开父母了,要好好把握这段幸福时光。

去心仪大学所在城市锻炼适应能力

过来人说:青岛大学   大四   张雅淑

高考前,张雅淑几乎没去过别的城市。高考结束后,母亲鼓励她出去走走。于是她想到了去几所心仪大学所在的城市看看,一来了解一下学校基本情况,二来看看城市的气候、环境等自己喜不喜欢适不适应。一趟走下来她发现,北京城市生活节奏太快,地铁太堵,南方城市气候潮湿,短时间无法适应。这次出行,让她选择了各种条件相对均衡的青岛,开始她的大学生涯。“高考生们在考试结束后最好出去走走,一来多长点见识,二来为以后去陌生的地方读大学做准备,并试着学习在外地如何独立生活。”张雅淑说。             (田欣)


高考成绩6月25日前公布

将召开三次新闻发布会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新闻中心和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消息,今年我省高考成绩6月25日前公布,并将举行三次高考新闻发布会等系列活动。

一、安排两种形式的咨询活动

(一)为配合教育部学生司“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咨询周”活动,省考试院将组织有关人员在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上开展相关咨询活动,为考生及家长答疑解惑。时间待定。

(二)按照省里统一安排,6月26日上午,省考试院将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阳光政务热线》节目,为广大听众解释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政策,解答听众提出的相关问题。

二、举行三次新闻发布会

(一)考试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6月8日下午6:00,我省2017年普通高考实施的基本情况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为通报我省2017年普通高考实施的基本情况,通报成绩公布时间及查询途径。

(二)公布考试成绩及录取分数线新闻发布会。6月25日前,就2017年普通高考的考试成绩及录取分数线情况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为评卷工作组织实施情况,公布今年本科录取分数线。具体时间根据高考成绩统计情况确定,届时将通知相关媒体。

(三)录取情况新闻发布会。录取结束后,就录取的总体情况进行通报。                                (田欣 整理)


老师寄语:放松不等于放纵

自我调节是缓解问题的关键


高考结束,随之而来的是长达3个月的等待时间,又称“后高考时期”。评估分数、填报志愿、录取发榜,一环扣一环,大多数考生期待中伴有焦虑,容易产生突发性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现象。对此,桓台一中教师王颖颖提醒,考生一定要注意心理保健,适当调整心态,合理规划暑期生活。

王颖颖说,高考后的暑假常被称为学生的“空窗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一是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挫败心理;二是成绩比较好的容易产生放纵心理;三是高考前以应付考试为唯一目标的考生会因考试结束而丧失目标产生迷茫心理。但无论考的好不好,大家都渴望放松。因放松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不同。疏导式方式只为调节状态,不会对毕业生造成太大影响。相反,发泄式的放松会产生各种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躁极端、酗酒多疑等。

针对以上情况,王颖颖建议,考生可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自我调适。值得注意的是,家长更要把心态放平和,在等待高考发榜期间,最好不要过多提及高考的相关问题,选择到近郊旅游或找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去做,释放压力。考试发挥不理想的考生,加强自我调适、释放情绪至关重要。家长要鼓励孩子把烦恼和痛苦说出来,不要埋怨,理性引导他们把注意力从高考上转移过来,并对未来作出规划选择。考试发挥比较理想的考生,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上网查找相关院校的录取信息,并引导其自己选择院校和专业,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把规划的主动权给考生。这样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后会有足够的自我规划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田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