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明:打造全国农机装备先进制造基地 | ||||||
|
||||||
转型,这个词汇在2015年被说醒,在2016年被说透,在2017年被说精。实现转型升级,其中的关键就是企业。近日,记者探访了中国农发巨明集团,看传统农机企业如何实现高频次的转型升级,取得跨越式发展。 当前,玉米机、大豆机、花生机等秋季农机产品进入销售旺季,在集团的生产车间内,各条生产线马力全开,公司加紧备货、发货,厂区内一片繁忙的景象。近年来,巨明集团紧抓国家支持农业、支持农机发展的机遇和政策,以农民实际需求为导向,在创新、管理、服务等方面苦下功夫,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严把产品质量关,凭借良好的市场表现和品牌形象,其收获机械以规模、经济效益、市场占有率跃居全国同行业前三位,玉米机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实现了从“从背负机到自走机”、“从小麦机到玉米机”、“从收获机械到动力机械”、“从单一生产型企业到生产创新贸易型企业”的四大经营战略转移,成为国家重点农机装备制造企业。 搭科技平台,建自主创新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对农业装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农民需要高科技的农业装备产品,国家需要高科技的农业装备生产企业,企业需要高科技人才,农机生产行业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 “巨明作为一家涉农企业、收获机械行业内的重点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理应顺应时代要求,承担起研发高科技农业装备的重任。”中国农发巨明集团总经理崔守波说,“多年来,公司树立了‘搭科技平台、建科技巨明’的理念,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型企业,把科技创新摆在生产经营的最显著位置,从人才的培养、引进,科研经费的投入,直到企业完整的创新体系形成。” 据了解,巨明目前建立的科研开发平台主要有:“山东省作物收获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院士工作站”“淄博市工业设计中心”,另外还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组织项目研发。公司先后与中国农机院、中国农大、山东理工大、济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公司现有小麦机、玉米机、大豆机、青贮机、大马力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其中,小麦机、玉米机等逐渐向多功能、高性能、大型化、智能化转变,逐步形成研发体系化、产能系列化、品种多样化,成为国内收获机械行业品种最全、产品线最丰富的生产制造企业,大马力拖拉机逐步形成高端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 在研发队伍建设方面,巨明优化研发组织体系,公开向社会招聘高科技人才。坚持“以财富回报才智,以效益体现价值”的人才理念,每年都有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公司的研发中心和生产一线。多年来,巨明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自主创新体系,具备了较强的自主设计、研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巨明通过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先进农机制造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建立产学研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优势、技术资源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及时了解农机市场新动态,掌握农机产品新技术,通过科研项目锻炼队伍,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与经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前沿、高端、高附加值产品,体现产品特色,确保“巨明”产品技术性能的超前性,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产品做到了不断更新换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方向在玉米籽粒收获、青贮收获这两种产品上将会实现快速的发展。而巨明从与小麦互换割台的籽粒机,到籽粒直收型,再到纵轴流的籽粒机开发,巨明在这方面的研发是不遗余力的。 从十年前研制巨明“德斯”青贮机到茎穗兼收型,再到圆盘式,依托自身科研力量,巨明进行了无数次技术改进和升级,实现了总体性能较为稳定,作业效果较好。目前,圆盘式的青贮机已经通过检验部门鉴定,开始批量生产,纵轴流的籽粒机在去年已经进行了反复试验,试批量投放。“对于今年两种产品的批量投放和预期效果的实现,我们很有信心。”崔守波说。 牵手中农发:收获央企品牌名片 近年来,随着市场饱和、玉米种植面积减少、用户购买力下降等因素的集中显现,国内外上百家的企业、琳琅满目的品牌、数不胜数的各类机型,造成市场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残酷激烈,农机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大量的库存、各种品牌产品的积压、很少人的问津,经销商卖不动,生产企业更是不断地调减计划,甚至停产。 “特别是作为以收获机械为主导的生产企业,很明显的感受到市场的压力。玉米机市场不会太好已成事实,而小麦机市场在今年也出现了大幅下滑。”崔守波说,“玉米机市场遭遇快速发展后的快速跌落,业内以‘拦腰斩’、‘断崖式下滑’来形容玉米机市场的现状。” 面对农机市场不太景气的局面,巨明在立足不断研发新产品的情况下,牢牢把握市场走向,不断研发适合地域、适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其收获机械的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等指标仍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居安思危,成绩的取得到底有多难,旁人不得而知,但是巨明的创新、诚信、实干收获了中国农业发展集团的青睐。与巨明集团进行战略合作,是中农发集团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的战略规划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完善产业链,而共同提升产业链结合价值和共同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是双方合作主要的助推因素。 2015年,巨明集团与中农发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收获了央企品牌这一“名片”。中农发集团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综合性、国际化的国有中央农业企业,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在资金、研发、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中农发集团与巨明集团的合作,既是中央驻淄企业与地方企业深入融合、协同发展的有益尝试,也是央企与民企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大胆探索。依托中农发集团的资金、管理、资源和品牌等优势,结合自身已有的农机研发、渠道等,巨明以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适用型的农业装备机械的研发为重点,将“互联网+”与传统农机制造进行结合,打造高端、专业的综合性农业装备制造企业。 进军动力机械,是巨明与中农发集团战略合作后做出的重大经营决策,这使得巨明迈出了从收获机械向全程农业机械化的最关键一步。 依靠已有的营销渠道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巨明全部装配国三发动机的120-220马力段系列拖拉机批量投放市场,因其广泛的区域适应性、大气美观、实用可靠,受到用户的欢迎和认可,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喜人形势。 据介绍,虽然巨明打出去的是大马力拖拉机牌,同时也一直在运作全系列拖拉机的生产,以便更好地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结合当前玉米种植面积减少、国家环保政策等,以及中小地块、丘陵湿地等区域的需求,巨明有针对性地开发了玉米秸秆收获打捆一体机、四驱型玉米机、履带式玉米机等机型,受到了用户的欢迎。即便在遭遇行业下行、市场波谲云诡的年景,巨明的发展质量仍然不断提升。 联姻卡拉罗: 实现共赢发展 有了中农发这张央企品牌的“名片”,巨明立足于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贴近百姓,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为民造福。农民需要什么机械就开发什么机械,国家需要什么机械就生产什么机械。目前已形成了小麦机、玉米机、大豆杂粮机、花生机、拖拉机等多个系列产品同步开发与同步经营的局面,是同行业中品种最全、产品线最丰富的生产制造企业之一。二是坚持自主创新,产学研用结合,以人为本,科学管理,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相结合,研发适合中国国情、市场需要、农民适用的先进农机产品,做到不断更新换代,始终站在市场的前沿。三是坚持品牌战略,保证产品质量,全员售后服务,成为中国老百姓用出来的名牌。 巨明的优异成绩和巨大潜力很快吸引了意大利机械制造巨头卡拉罗集团的目光。据了解,双方自2015年底开始接触,经过友好、深入地了解、沟通和磋商,决定共同进军动力机械市场,成立合资公司。 今年6月份,双方在北京举办合资合作签约仪式,新公司的法人治理团队与企业运营团队,由双方选择的高素质、且有丰富的农机行业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公司将根据中国市场发展需要,围绕中国“三农”资源配置,引进先进技术,引导高位发展,有序推进中国业务。 合作后,双方积极整合各自优势,建立独具优势的综合性拖拉机装配生产线,提高合资公司整体运营的效率,为中国市场提供最佳、最方便的本地化服务,并为双方创造更高、更多的价值。这次合作也是双方战略协同与业务协同的重要体现,将推动各自的优势资源高效配置,实现共赢发展。同时,借势“一带一路”,实施产品走出去,引领欧美市场关注中国农机装配制造,为中国乃至世界农机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崔守波表示,巨明本身所从事的农机产业属于朝阳产业,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节能,适销对路,有较好的销售市场,同时产品技术含量高、质量可靠、适用性强,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巨明重点突出“质量优先、创新驱动、管理筑底、员工为本”经营方针,继续追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持续盈利、和谐发展”的局面,将把巨明打造成真正健康的企业。 两年前,巨明实现了与国内最大的农业央企中国农发集团的战略合作,成为央企成员企业。两年后,巨明即实现了与世界著名的农机制造商意大利卡拉罗集团的合资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从国内迈向国际,足见巨明发展的实力和速度。“只有永远的质量和永远的服务,才有永远的巨明。有了中农发和卡拉罗两大集团的助力,巨明将全力打造全国农机装备先进制造基地。”崔守波说。 (张阳 贾照东 马建忠)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