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餐箱里的“舌尖安全”

发布日期:2017-09-07 浏览次数: 字号:[ ]

随着网络订餐行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外卖APP订餐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外卖食品卫生安全的关注和担忧,而作为外卖送餐服务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外卖餐箱的卫生问题却鲜有人问津,成为一个被忽视的角落。近日,网络订餐行业首个餐箱消毒标准出台,人们将目光投向了该领域。那么,餐箱究竟如何消毒?餐箱里的“舌尖安全”如何保障?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市民极少留意配送卫生

你关注过外卖在路上的卫生安全吗?9月4日中午12时左右,在城区中心大街上,正值中午订餐高峰时段,不少外卖骑手匆忙往返于几户商家之间提货,很多骑手忙起来一路小跑,尽管立秋之后,天气舒适,但不少骑手仍然汗流浃背。

“我几乎每天都点外卖。”在惠仟佳附近,市民路女士对记者说:“我既不会做饭,家里也不能开火,点外卖是最方便的。”打开手机外卖APP,选择自己中意的食物,下单等候片刻,就能足不出户享受到餐员送来的美味餐食。

在俪都步行街上,一名外卖公司的骑手提着多份餐盒,匆忙地从一家中式快餐店中跑出来,揭开外卖餐箱的上盖,小心翼翼地将餐盒放在里面,他告诉记者,外卖餐的每一单都以分钟来计时,超时1分钟也不行,因此时间特别紧。“像医院这样的公共场所,时间紧了都来不及等电梯,只能爬楼梯给客户送餐。”说完,这位“外卖小哥”跨上摩托车便离开,消失在繁忙的车流中,他们在大街穿行的身影,印证了当今外卖行业的火热。然而,外卖餐服务市场迅猛发展,也催生出不少问题。

记者在街头采访时注意到,个别骑手的外卖餐箱为了方便放餐,直接将盖子掀开在外,几份打包的餐盒直接暴晒在太阳底下。而在渔洋街上,一位外卖骑手将一个大份的餐盒直接挂在电动车把上,却没有放在餐箱中。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个别骑手的外卖餐箱内还存放着个人物品。

对于这种现象,市民怎么看?午餐时间,记者走访街头多家餐厅,很多市民对外卖餐环节的卫生安全并没有过多的放在心上,大部分市民均是第一次听说餐箱消毒标准。

“平时点外卖,比较关注食品本身和餐具的卫生情况,配送过程确实还没太注意,毕竟我们收外卖时看不到。”一位市民告诉记者。

多位市民在受访时回忆说,以往点外卖时,确实曾发现外卖外包装上粘有少量的汤汁,但这种情况非常少,有些受访市民对此表示理解。“以前还真没注意这个事,颠簸一路,免不了会撒漏一些,外卖都有外包装,少粘一点,没有异味,只要食物没有污染,我就不会过多的计较。”市民罗兆强说。

有的市民对此也很介意,“不能粘上脏东西,外卖也得干净卫生,就算沾上了也希望‘小哥’能说清楚。”市民李女士说。

常点外卖的朱女士则直言:“我从不去考虑这个问题,吃外卖不能细究,一细究全是问题。”

餐箱是我们的饭碗

“毕竟我们收外卖时看不到!”这句话,直接显示出市民对外卖餐箱的陌生,消费者很难见到自己的餐盒放在怎样的一个餐箱内。那么,餐箱究竟是什么构造,又如何使用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9月5日上午10时,记者再次来到位于桓台商厦西侧的俪都步行街,在中心大街路边,5名骑手正聚在一起聊天,由于尚未到送餐高峰时间,这个时段也成为外卖骑手一天中难得的休息时间。

记者说明来意,骑手白先生大方地打开了他的外卖餐箱。他告诉记者,为保障配送环节的卫生安全,一个小小的外卖餐箱本身有很多讲究。“餐箱的材质是防水牛津布覆哑光防雨膜,这种材料有优秀的耐热性、耐低温性和稳定性。”白先生说,此外,为了保障冷热分开,防止交叉影响,箱子里还有一块特制的隔离板。

聊起餐箱卫生及防止食物撒漏的话题,现场的多位外卖骑手都有话要说。骑手王先生说,给顾客送餐过程中,他们会很小心,防止食物撒漏。“对于外卖骑手,就是靠送餐赚钱吃饭,尤其是我们这些全职骑手,餐箱就是我们的饭碗。”王先生说。

眼下,无论是哪家外卖企业,都有一条不成文的约定,即外卖骑手在配送环节出现的问题都大多由骑手个人负责。这条看起来不近人情的约定,既是行业现状也是骑手面临的客观问题。诸如食物受污染等问题,大多需要外卖骑手自己来赔偿,因此大多数骑手对配送的食物非常重视,只要食物不撒漏,餐箱里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卫生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保障食物在配送中不出问题,外卖骑手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记者在查看餐箱时发现了有趣的一点,大部分外卖公司的餐箱,骑手都对其进行了“改造”,在餐箱内的梁骨上拴上了铁丝和挂钩。

王先生表示,他们把食物餐盒挂在这些挂钩上,餐盒悬空不会直接触底,在骑行过程中就增加了缓冲,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食物撒漏。“这是我们自己总结的经验,有些商家没有餐盒只提供塑料袋包装,就必须把袋子挂在挂钩上。”王先生说。

骑手们告诉记者,外卖一般都会有两层包装,即餐盒和塑料袋,餐盒密封很好,塑料袋也会扎紧袋口,食物受污染的几率很小,行驶在路上都会躲着坑洼路段,尽量减少颠簸,一旦发现食物撒漏,会第一时间清理餐箱。“我们都随身带着纸巾,毕竟污染了食物,顾客也不愿意。”一位骑手说,有些食物本身味道较浓,下班回家后,餐箱都会在室内敞口通风散味,避免餐箱产生异味。

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要形成合力

外卖餐箱究竟如何消毒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外卖企业本身就有严格的消毒操作规定,外卖企业还与相关协会、部门出台了多个行业标准,国家食药监部门也正在出台相应的管理规定,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正在形成合力,提升网络订餐行业的食品安全水平,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采访中,骑手王先生说,公司每天开晨会期间,都会对餐箱进行统一消毒。而骑手巩先生则告诉记者,每天下班后,他都会对餐箱进行仔细清理,用酒精和清水擦拭多遍,再通风晾干。

事实真的与骑手表述的一样吗?记者分别来到“美团”和“饿了么”桓台运营中心进行求证。在“美团”桓台站,站长周晓告诉记者,美团对餐箱卫生消毒有严格的内部规定,每天早晨9时,不管是全职还是兼职,当天上岗的骑手都要来公司开晨会,期间会组织骑手对餐箱进行统一消毒,用医用酒精和清水分别擦拭后,再用酒精喷雾消毒,晾干后方可使用。同时做好消毒台账记录,并将当日消毒的图文记录上传给上级公司进行考核。

记者在“饿了么”桓台站的公示墙上看到了详细的餐箱清洗消毒规范流程,记者看到,在餐箱清洗方面,他们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包括清洗使用的酒精浓度需达75%。桓台站配送环节负责人毕先生则告诉记者,桓台站每天都有监管人员在路上对公司骑手进行随机抽查,餐箱的卫生状况就在检查之列,对于违规的骑手会做出相应惩罚。

今年7月,中国烹饪协会第一个《消毒餐饮餐箱(包)》推荐性标准出炉,该标准明确要求送餐箱要定期清洗,内环境菌落总数小于100CFU/平方厘米。而根据国家现行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规定,目前对手套或指套、纸巾、湿巾的菌落总数要求是“小于等于200CFU/平方厘米”。《标准》对送餐箱内大肠菌群要求“不得检出”。

9月1日,由中国贸促会商业分会和百度外卖共同起草的《外卖餐服务规范》团体标准也正式实施,对餐服务质量进一步明确,如对“预估送达时间”、“准时”等概念作出量化规定,推动服务质量的行业升级。

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在制定《网络订餐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就有相关的内容:送餐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使用安全、无害的餐容器,并保持容器清洁。

毋庸置疑,食品安全无小事,行业自律标准和政府管理办法的出台只是对迅猛发展的网络食品经济链监管的一个开端。业内人士指出,若今后进一步完善,提升到法律层面,政府有关部门的主动介入,才能更有效地监管起食品安全的这道环节。(李明泽  摄影报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