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不生病”的智慧到炕头了 ——记果里镇沈家村“第一村医”庄士超

发布日期:2018-02-07 浏览次数: 字号:[ ]

“小病不出家门、大病建绿色通道、健康知识送炕头”,果里镇沈家村“第一村医”庄士超对自己工作的定位清晰又有力。

“大爷,今年流感高发,平常要多喝水,天好多通风,你这经常晚上胸闷,还是要定期做心电图,早检查、早预防,我再和你说下注意事项……”2月3日,记者见到了正在给72岁的沈希成大爷看诊的庄士超。

“环境越艰苦,‘第一村医’肩负的使命就越重,希望能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民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就医便利。”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的庄士超,在淄博市中心医院从事妇科临床多年,得知我市开展“第一村医”工作后,第一时间便选择了报名参加。

庄士超帮扶的沈家村常驻人口500余人,以老年人居多,但有近半数人住在村东边楼房,那里距离周家卫生院不过几里路,大多数人一般选择卫生院就诊,只有少数人到村卫生室来看病。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成为摆在庄士超面前的首要问题。

“作为一个专科大夫,我最大的优势就是医院作强力后盾,遇到束手无策的病症时,协调医院绿色通道迅速转诊,让群众小病不出门、大病有通道、健康知识炕头学,这是我的特长所在。”摸清状况后,庄士超结合自身优势,为村民规划了最合理的健康保障方案。

村民脸上比阳光还灿烂的笑容,是对庄士超最大的肯定。

在52岁的贫困户罗卫峰家中,提起庄士超进村后的变化,患有轻度抑郁症的他总是挂着笑容:“我胸闷多年,老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里里外外都是我一人操持,我一倒下,她们娘俩饭都吃不上。庄大夫了解了我的情况后,立即帮我联系了市中心医院的心内科专家,发现原来是抑郁闹得怪,几副药就解决了我的大问题。大医院专家就住家门口,坐在自家炕头就能把病治,我这活了大半辈子算是开了眼了。”

为基层群众看病开药的同时,定期走访是庄士超必不可少的工作。这家老人身体怎么样,那家有没有人生病,庄士超都一一紧记在心。

庄士超说,健康知识的薄弱是村民小病久拖,最终拖成大病的重要原因。他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举办讲座,宣传健康知识。除了给村民讲,他还打算给各村卫生室、妇女主任和卫生院医护人员,让这些专业人士对妇科病症、健康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把“不生病”的智慧真正留在基层,留在村民的床前炕头上。

“健康中国”如何解读?第一村医就是最好答案。随着帮扶深入,庄士超愈加坚定:“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上至国家,下至基层百姓的重要期盼,是让百姓能触摸到的真实惠,让满意的笑脸多点再多点,我们责无旁贷。” (纪哲)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