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高度关注 慢粒白血病,你了解吗?

发布日期:2018-07-12 浏览次数: 字号:[ ]

近期,电影《我不是药神》火热上映,刷爆朋友圈。影片围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称“慢粒”)患者寻求低价救命药展开,讲述主人公们在高价救命药与低价走私药、法理与人情、对与错之间的选择。“慢粒”到底是怎么样的疾病,真的会吃药吃垮一个家庭吗?7月11日,记者采访了县人民医院血液风湿科主任张进。

张进介绍,日常生活中,提及白血病,很多人会闻之色变,觉得那是不治之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而且有一种白血病不用四处找配型移植,患者只要每天口服药片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可以正常工作、生活、结婚,从事自己喜欢的运动,这样的状态可维持十多年甚至更久。因此也被称为最为幸运的癌症,医疗界把这种病称之为慢性髓性白血病。

“‘慢粒’患者只要每天口服药片就能有效控制病情,从外表上看完全不像‘病人’。”张进说,临床上常有因为乏力、低热,感到身体不适影响生活质量来就医的患者,医生通过触诊发现脾脏明显增大,再配合外周血检查出现明显的白细胞增多,就会高度怀疑是不是“慢粒”,建议患者做骨髓穿刺检查来进一步确诊。在成年白血病中,“慢粒”约占15%至20%。但是症状并不明显,常表现为疲劳、浑身无力、不明原因发热等,而且,“慢粒”症状与病情轻重关系并不大。

“‘慢粒’的发病机制是染色体异常造成的,9号和22号的染色体发生易位,导致基因异常表达,从而使白细胞急剧上升和脾肿大。”张进说,“慢粒发病原因至今都不明确。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接触苯、甲醛等化学物质,坚持正常作息、规律饮食,避免熬夜等。”

在《我不是药神》中,王传君饰演的“慢粒”患者在最后没有药服用的情况,被医生建议做最后的尝试——骨髓移植。张进介绍,“骨髓移植并不是每一种白血病患者都适合”。对于“慢粒”这种疾病来说,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一类药物的出现,不仅使慢粒患者免于移植、化疗等,还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样,服药治疗,其效果比移植效果更好、更稳定,所以一般医生是不推荐做移植的。

“无论是1代TKI,还是2代TKI,在我国都已经用得很成熟了。多数患者使用了TKI以后,病程会停留在慢性期,即没有不适症状、血常规检查正常、骨髓结果正常,部分患者会达到持续的深度分子生物学缓解时,就是常说的带药治愈,临床中有一半带药治愈病人可以停药。”张进提醒,只要开始吃药,就需要进行疗效监测,即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一旦发现疗效不佳,出现耐药等情况时应及时调整治疗策略。特别是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这四个时间点,只有定期监测才能知道药物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慢粒”患者,一定要规范治疗,定期做好随访。  (田欣 于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