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我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 深化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 | ||||||
|
||||||
婚丧嫁娶、节庆祭祀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各镇(街道)及村居的醒目位置,总能看见各种各样的条幅——“厚养薄葬就是孝,随礼不坐席才是情!”“红事白事无小事,政府倡导我赞成!”……这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加深了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理解,掀起了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的新一轮热潮,涌起一股甩掉陋习陈规的文明新风。 喜事新办,倡导文明新风尚 今年1月17日8:00,我县首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新婚礼在马桥镇后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礼堂举办,来自后金村的一对新人在全体村民的见证下喜结连理,在音乐声中缓缓走上舞台中央,接受亲朋好友的掌声和祝福,现场气氛欢乐而融洽。 整个婚礼流程简洁而庄重,场地、司仪、舞台装饰等都是免费使用,节俭实惠又温馨浪漫。 “没想到有这么多的人来见证我们的婚礼,此时此刻我觉得很幸福。”新娘李飞笑着说,“整场婚礼流程虽然简单,但更加热闹而富有仪式感,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新时代年轻人新事新办、文明健康的婚礼理念的最好展现。” 在礼堂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婚礼,文明、节俭,既能增加新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能增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让村民“简”了花费,“富”了文明。有条件的村居将把文明实践礼堂打造成新式婚礼的一个主要场所,打造成服务群众的“百姓之家”。 据了解,我县各镇(街道)以深化移风易俗为切入点,以后金村为样板,在全县推广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新婚礼,组织有条件的村居、企业整合礼堂、广场等场所,增设婚庆设施,由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管理,新人婚前报备登记即可免费使用。如果几对新人同日结婚,则一次布置,错时使用。村里成立文明婚庆志愿服务队,统一制定婚礼流程,义务帮助村民操办婚礼。通过算清经济账、时间账、便利账,破解了农村婚礼费钱、费时、费力等难题,实现移风易俗、新事新办的目的。 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就是孝 “我爷爷的丧事是村里丧事简办的第一桩公事,当时,没有大摆宴席,没有穿白大褂,只是直系亲属戴了孝章和小白花,来客鞠躬祭拜。”新城镇河南村村委会主任李磊说,当时村里很多人对此多有说辞。 “面对非议,我解释道,我是村干部,要带头厚养薄葬。家人要是不孝顺,老人不会活到97岁。”李磊说。 “省钱,也省心了。”该村村民李功中是村里的“明白人”,多年来一直帮着村民操办红白事。在他看来,与其在老人去世后大办特办丧事,不如在老人生前好好照顾,让老人安享晚年。一些人在长辈生前忙于为生计奔波,忽略了老人的感受,在老人去世后才懊悔不已,不惜花费更多的钱来悼念以表哀思。 “我们村的村民都习惯了丧事简办,注重生前厚养。”李功中说,丧事简办只是程序简化了,但纪念的本意没有变,丧礼现场一念讣告,就知道这个人是多大年龄,怎么孝顺老人,还能给后人留下好的念想。“其实孝顺与否,人们平时都看在眼中,一个在老人生前疏于照料的人,不会因为一场豪华的葬礼而转变人们的看法,一个让老人晚年幸福快乐的人,也不会因为一场简单的告别仪式而被人指责不孝。” 无独有偶。唐山镇西毕村村民毕作家说:“村里开展移风易俗,给俺们家带来大实惠。今年小孩上大学,我就没办酒席,也不用参加人家的,既减轻了负担,又省了那么多的麻烦,省钱,省心!”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里的党员干部都带头不办酒、不收礼,我们也不好意思拖后腿,移风易俗是好事,结婚彩礼不要了,回头我儿子孙子都要沾光呢。”村民王秀英掰着手指算起了经济账…… 田庄镇刘家村第一个带头签订不大操大办承诺书的党员刘伟说:“我是党员,就要做个表率,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做起,为村民树立榜样。” 政府引导,破除陋习成自觉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各镇的发展考核指标。 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全面开展,我县有关部门深入各村实地调研,了解各村红白公事操办习惯,并到移风易俗工作先进地区学习经验,最终形成全县推进节俭养德意见,并制定了我县红白事操办原则,总结各镇、村现有的优良传统并吸收先进地区的经验,各村则根据此原则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本村适用的红白事操办原则,并交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审核。红白理事会章程对红白公事的操办时间和规格都作出了明确要求。 据悉,新制定的红白事操办原则倡导,市民在举办婚礼时,正席为十菜两汤,宴请仅限于亲戚,不超过20桌。鼓乐队等庆典队伍最多不超过8人,只搭建一个简易彩门,迎亲车队不使用豪华车辆及公车,车辆总数控制在8辆以内,回门等所有仪式须当天办完。白事原则上不设宴席、不待客,本村帮忙人员一律吃大锅菜,不披麻不穿白裱鞋,取消摔瓦、白幡、指路、添罐子、坐祭等陈规旧习,不做道法、封建迷信色彩活动,不搭台唱戏铺张浪费,提倡由红白理事会协助举办简单庄重的告别仪式。 “以前村里哪户人家有红白事,请客摆个四五十桌很常见,动辄就要花掉七八千元,给群众带来很大的负担。”田庄镇高楼村村民于克勤告诉记者,自从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家里的红白事都要由理事会负责操持,一切从简,破除陋习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 党员带动,文明新风入民心 近期,一名干部刚刚结完婚,她在婚前执行报批制度,认真向组织说明了婚礼操办时间、地点、邀请人数等情况,婚礼现场也是仪式从简,人员从少。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移风易俗关键是党员干部这个“领头羊”。 “长期以来,大家都非常看重传统习俗,尽管婚丧喜庆事宜铺张浪费严重,但没有人愿意拉下面子简办。如今,随着党员干部带头,逐渐形成新的风气,老百姓反映轻松多了,压力也小了,纷纷拍手叫好。”县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不良的陋习旧俗,腐蚀的不仅是社会风气,还有桓台的文化根基。为此,我县开展了党员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四带头”活动,带头提倡厚养薄葬,带头倡导婚事新办,带头宣传移风易俗,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同时,我县还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规范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全县各级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移风易俗大签名活动,全体党员、农村干部都签订了《四带头承诺书》,在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几年的努力,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全体党员干部纷纷行动起来,参与其中、率先垂范,倡导文化引领、破旧立新,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中,推进移风易俗,带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突出抓好氛围营造、实践养成、示范引领等方面,积极培育婚丧嫁娶新观念,号召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倡导不攀比斗阔、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等观念,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破旧立新,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善向上,朵朵精神文明之花在桓台大地绚丽盛开,让文明实践新风深入民心。 (董兆云 陈靖)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