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发挥自身优势,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做大做强膜产业

发布日期:2019-08-30 浏览次数: 字号:[ ]

       编者按   8月18日,“中国膜谷”授牌仪式在我县2019第二届膜产业“马踏湖”高峰论坛举行,标志着我县将全力开启“中国膜谷”建设新征程,打造国内一流的膜材料产业集群。即日起,本报开设专栏,对我县膜产业亮点工作集中开展宣传报道,深入挖掘产业特色,凝聚发展共识,展现我县膜产业发展亮点。今日刊发第一篇。

       8月27日,记者来到东岳集团采访。东岳集团研究院院长冯威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膜谷’落户桓台来之不易,这对推动桓台膜产业蓬勃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下一步,东岳将抢抓机遇,发挥自身在膜产业研发、技术、市场和产业量化方面的优势,通过打造平台、匹配资金、做实项目等具体措施,真正把膜产业做大做强。”

       作为东岳集团打造“氢能‘芯片’‘中国膜谷’”的核心项目,150万平方米燃料电池膜及配套产业化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记者在项目施工工地看到,近5000平方米的综合研发中心主体已完成建设,正在进行内外工程装修,紧邻着的一座制膜生产车间已完成钢结构框架搭建。据东岳未来氢能材料有限公司项目部部长高树钢介绍,项目总投资14.2亿元,分为南、北两个厂区建设,其中,南区为膜研发、测试和生产区,研发测试中心计划年内投入使用。北区为膜相关配套高端材料项目,包括HFPO等膜相关配套原材料的生产装置及附属配套设施,一期项目争取年底投料试车。

       “目前,东岳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其中,氯碱离子膜的产品性能已处于国际领先。燃料电池膜则取决于氢能市场的发展规模,将来只要上下游配套完善,东岳燃料电池膜无论是材料供应还是技术匹配都完全能满足。”冯威博士表示,除此之外,东岳将充分发挥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平台优势,进一步加大在ePTFE微孔过滤膜、ETFE膜、PVDF耐候膜等膜材料的研发力度,积极与其他膜材料企业开展合作交流,擦亮“中国膜谷”名片。

       据冯威博士介绍,东岳氯碱离子膜的问世是中国氯碱工业发展的里程碑,中国氯碱工业不再被卡脖子,尤其是在当下国际关系极其复杂的情况下显得特别重要。在解决了国产氯碱离子膜“有没有”以后,研发团队正在努力解决“好不好”的难题。目前,东岳自主研发的第四代东岳氯碱离子膜产品DF2807已经实现工业化稳定生产,2018年产量超过1万平方米,并成功用于上海氯碱等30多家氯碱企业的万吨氯碱生产设备上,各项运行指标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2019年产量能达到2万平方米。今年,东岳将进一步稳定现有工业化产品DF2807的质量,不断提升产品成品率,在实现产量翻番的同时,开辟了10余家氯碱膜应用客户,使东岳氯碱离子膜应用范围达到或超过50家,氯碱离子膜销售额度同比提升50%,东岳将适时推出DF2808最新一代氯碱膜。

       同时,东岳历时多年研发的DMR100燃料电池膜已通过质量认证,可满足备用电源、无人机、工业车辆、乘用车、客车、卡车等大型交通工具的应用需求。在严格按照IATF16949质量体系要求,确保DMR100系列产品生产质量稳定的同时,科研人员结合氢能领域发展,研发新一代电池膜产品。目前,东岳拥有燃料电池膜生产用关键单体、树脂原料生产技术、成膜单体、成膜过程技术、装备技术及检测技术,构建起从原料到膜产品完整的产业链条,在成本预算控制和供应潜力上都具有绝对竞争优势。

       集团董事长张建宏接受采访时表示,民营企业同样担负着科技强国的重任,在开发成功国产氯碱离子膜这一跨世纪重大难题后,早已开始向燃料电池全氟质子膜这一新目标迈进。目前,东岳燃料电池全氟质子膜及配套化学品产业化项目二期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年底完成。东岳是我国唯一一家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用全氟质子膜批量制备的企业,也将成为全球燃料电池质子膜领导者。下一步,东岳将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实施,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中国膜谷”建设。           (田耀 高云志 鲁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