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党史研究中心
“风氏夫人”的传说
发布日期: 2020-10-19 浏览次数: 字号:[ ]

    王渔洋的祖籍是山东省诸城县。那么,他们是怎样来到桓台县新城的呢?这里边还有段有趣的传说。

    相传,王渔洋的始祖名唤王贵。明朝洪武初年,山东有一股花马军流窜到青州府诸城县初家庄,烧杀虏掠,为非作歹。一日,王贵见一个匪军到户下抢劫,极为愤慨,乘其不备,用镢头将其砸死。他知道自己难以和匪军相抗,就只身逃到济南府新城县东南隅的曹村,给一家姓赵的地主做长工。王贵为人淳朴诚实,勤恳能干,深得赵家的赞赏和信任。第二年秋末的一天晚上,赵家主人让他到田间去看豆叶堆,准备第二天一早派车去拉。谁知天明前刮起了大风,王贵便收拾工具回到场院中。王贵回到场院后,突然发现一个年轻的农家姑娘出现在柴草垛间。只见姑娘衣裳褴褛,便上前询问,听姑娘说没有吃饭,王贵就领她去见赵家主人。赵家主人问那女子是从哪里来的?那女子回答,自己是青州府诸城县初家庄人,姓初,早晨起来到院子里取柴禾,不觉被一阵大风刮到这里来了。王贵非常惊讶地说:“是呀,刚才我在村南看坡,黎明刮起大风,没法把豆叶装上车就回到场院喂牛,忽然听到柴草堆里有响声,一看,竟是这位姑娘。”赵家主人一听这话,心中不禁疑惑起来:天下哪会有这等怪事?

 

    打这以后,赵家主人处处都在留意察看。一天,赵家女眷、婢仆都来看她。无意中问起她有无婆家,那姑娘忸怩了半天说:“幼时听说父母许给了本村一个姓王的为妻,而后那人流落他乡,没有音信。”言语中,赵家人听口音和王贵相仿,且是同乡人,就有意撮合,后来又听王贵谈起过:“八岁那年,爹娘曾给他在本村订下一家姓初的贫户女儿为妻,十几年未见,也不知到哪里去寻找。”赵家的人越听越觉惊异,问王贵幼年订婚的女子有什么特点标记,王贵想了想说:“婚证、简贴都在诸城遗失,只听说女的右手腕上有颗黑痣,不知是不是真的?”赵家女眷立即捋起初姑娘袖口去看,果然应验了,一家人高兴地说:“这是‘天作之合’。”就这样,女眷们征得赵家主人同意后,腾出两间下房简单地给王贵和初姑娘办了喜事。

 

    从此,王贵在新城县曹村落了户。女的缝补浆洗样样拿手,男的身体健壮,帮人做些杂活,日子过得幸福甜蜜。他们生有五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叫王伍,由曹村迁居新城城里,卖粥行善。王家后人称他为“善人公”,修专祠祭祀。称王贵为“琅琊公”,称其始祖奶奶为“风氏夫人”,其子孙繁衍,发展成为“江北青箱”。(转自桓台县文化馆网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