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七夕”。当我们谈论“七夕”时,萦绕回响的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所歌唱的牛郎织女爱情故事?
傅抱石 七夕 甲申(1944年)作 立轴设色纸本
还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所描绘的月下穿针、乞智求巧的可爱女子情态?
清 任颐 乞巧图 故宫博物院藏
若我们穿越历史,回到两千年前的东汉,你会发现七夕节跟情侣、恋人没有什么关系,它是一个独属于女子的节日。姑娘们会在当天乞求神明赐予她们更为娴熟的织布裁衣技法,在那时,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是女子最高的向往,故而七夕节又被称为“乞巧节”、“女儿节”。
清 陈枚 月曼清游图册-七月“桐荫乞巧” 故宫博物院藏
为了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唤醒现代女性对七夕纯真美好的向往。8月4日上午,桓台博物馆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乞巧节雅集活动,我们特意邀请了桓台实验中学的部分女生来到博物馆里,与七夕活动的志愿者一起重温七夕最初的模样,享受女孩们今天独有的浪漫!
志愿者为同学们讲述“乞巧节”的由来,介绍全国各地举办的“香桥会、接露水、煎汤沐发、染指甲、穿针乞巧、拜织女、吃巧果”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
大家跟随志愿者一起拜织女。传说在这一天可以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女同学们在穿针引线,一丝不苟,很快其中一位就拔得头筹,一个针眼里居然穿上了九根红线,充分展示了她的巧心妙手。
吃巧果的时间到了,博物馆里呈上了为本次活动精心准备的美味小点心。看,姑娘们吃得多开心!
此次活动的开展,锻炼了青少年的动手能力,丰富了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教育青少年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继承传统节日。今后桓台博物馆还会开展更多的传统文化普及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动手动脑,通过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