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精品】之四 清 王士禛手稿
发布日期:2023-02-28 16:25:31 浏览次数: 字体:[ ]

桓台博物馆是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个区县级综合性博物馆,1999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主要有《东夷文明之光》《齐国瓦当艺术》《古泉汇展》《铜镜鉴赏》《古代书画》《玉器、瓷器》《薄姑国青铜器》《印章、陶文》等9个专题陈列。馆藏文物5000余件,包括陶器、瓦当、青铜器、钱币、铜镜、书法、绘画、玉器、瓷器、陶文、印章等15个门类。这些馆藏文物都包含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呢?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馆藏精品》专题,为大家一一道来。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文物是——清 王士禛手稿 

图片

图片

清  王士禛                                                           

清代。长35,宽26.8厘米。

王士禛:清,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顺治进士,由扬州司理累官至刑部尚书,卒。后人避世宗讳,改名士正。乾隆中赐名士祯,谥文简,士禛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朱王,善古文,兼工词,其干济风节,多有可传,皆为诗名所掩,有《带经堂集》《渔洋诗文集》《精华录》《精华录训纂》等数十种。

《分甘余话》一书,顾名思义,是王士禛晚年,在子孙绕膝怡享晚年的情景下完成的一部力作。全书为四卷,共278条目。内容涉及典章制度,诗歌品评,地名考辨、文人轶事、字义辨析、民间风俗、地方物产及治病验方等等,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是王士禛在他晚年有限的时间内,舍却了天伦之乐,为后世留下的又一部珍贵文化遗产。

桓台博物馆所存《分甘余话》书稿手迹,共16页,均为装裱件,纸本墨稿。其书法苍劲朴茂,自然天成,大家风范跃然纸上。当代书家孙伯翔先生评价曰:王士禛是用心所写的。

《分甘余话》一书大约成稿在1709年6月,此后,据《渔洋先生自撰年谱》载,王士禛“忽婴疡症,辗转床褥,苦不堪言”,以后所作诗文,均是他口授,由儿子启开手录而成。这样,可以推断,《分甘余话》文稿的手迹,当是王士禛最后的绝笔,尤其珍贵。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