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县中小学生“博物馆主题”征文、绘画、微视频比赛已圆满落下帷幕。博物馆是人类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宝库,是人类文明的守护者。在后疫情时代,孩子们逛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孩子们带着天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博物馆观看不同时期的文物,认识多元而灿烂的古文化,感受着数千年璀璨文明带来的冲击和震撼,将其内化于心,成诗文、成书画、成视频,由此就有了千百种博物馆的样子。
今天,桓台博物馆公众号继续为大家展示本次大赛的优秀作品,让我们一起追随孩子们的目光,去一睹他们心中桓台博物馆的风采吧!
小学组征文
一次厚重的文化之旅
姓名:高晨曦 指导老师:孙慧
桓台县第四小学四年级二班
还记得我第一次走进桓台博物馆,是2019年4月,我们班的同学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参观博物馆。进入博物馆大厅,热情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已将我们今天的活动主题投放到屏幕上,昂首迎面映入眼帘,令人精神振奋。在讲解员带领下,我们开始有序地参观,开启了一场盛大而又厚重的文化之旅。
【龙山文化·玉璧】
陶器展厅,展示了自8500年至3100年的各类陶器及石器、玉器,有精美的大汶口文化彩陶器物和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的岳石文化甲骨文等。
【明·王象乾传文】
《古代书画》以明清两代为宗。有清康熙帝御笔“信古斋”、王渔洋的诗文手稿和新城王氏明清两代书札等。
博物馆里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三楼的《彩蝶世界》展厅,一共展出1500余种20000余只世界珍稀和濒临灭绝的蝴蝶标本。这些蝴蝶美极了,有的像仙女在空中翩翩起舞,令人陶醉;有的像一片枯黄的树叶,落在树干上休息;有的像京戏中的脸谱,引人发笑。在灯光的照射下,每一只蝴蝶都折射出它们独一无二的色彩,它们的翅膀上也绘制着不同的图案,这些色彩和图案将整个展厅变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走进桓台博物馆,便走进了桓台源远流长的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着我们的心灵。那一刻,我们用心去感悟桓台人文,感知家乡艺术,感叹千百年前那份曾经绝世的惊艳。
中学组征文
观文识物 美哉桓台
姓名:刘敖宁 指导老师:于英杰
桓台县实验中学六年级四班
在门外看到桓台博物馆的一瞬间,就令我感到了极大震撼:一级级的石阶整齐地列在门前,大约有几十层吧,让人不禁严肃了起来;扶手上雕刻着各种精致的图案,显得古典又庄重,让人眼光一亮。在上面便是博物馆的大门,金光闪闪的框架显得整座博物馆充满了古代的气息。四根红色的柱子伫立在门前,光是看看就能让人感到它的壮观。再往上看去,便是五个大字:桓台博物馆。
博物馆共分为三层楼,主要有“东夷文明之光”“齐国瓦当艺术”“古泉汇展”铜镜鉴赏”“古代书画”“玉器、骨器、瓷器”“薄姑国青铜器”“印章、封泥、陶文”“彩蝶世界”9个专题陈列。馆藏珍贵文物5000余件,包括陶器、瓦当、青铜器、钱币、铜镜、书法、绘画、玉器、瓷器、陶文、印章等15个门类。
【西汉·金错刀】
刚进入一楼,大厅的屏幕上显示着各种文物,可谓是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匆匆掠过后,我来到了二楼,各种珍贵无比的文物映入眼帘。进入钱币展厅,我立刻眼花缭乱了起来。展柜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钱币:铜币、布币刀币、金币、纸币等;各种时代的: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再到民国……
书画也丝毫不比古币逊色。展厅中的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把当时朝代的繁盛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展厅中的书法有的天马行空,有的龙飞凤舞,还有的力透纸背。
【清·将军罐】
陶瓷、雕刻和古代兵器的展厅也是无比的精彩。色彩鲜艳的唐三彩钻入了眼中,布满雕塑的陈列柜,古代战场上令人触目惊心的刀剑,各种历史事件随之在脑海中展开……
再到三楼,进入五彩缤纷蝴蝶的世界。一幅地图先展示在我的眼前,美丽的蝴蝶数不胜数,五光十色,令人赞不绝口。其中,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枯叶蝶。枯叶蝶翅膀上的颜色和纹理都与枯叶十分相似。展柜中的枯叶蝶立在一根枯树枝上,乍一看,还真像一根长满了枯叶的树枝,可能这就是他保护自己的方式吧。再看去,惊喜一个比一个大。蝴蝶,蛾子的翅膀最为显眼,有的更是惊为天人……最美的还要数多彩多姿的闪光蛾,它的翅膀五颜六色,像极了挂在天边的彩虹。还有翅膀几乎透明的透翅蝶,也让我惊喜万分。除此之外,还有月光闪蝶、凤蝶、梁祝蝶、蛱蝶、鹤顶粉蝶……真是美不胜收。
这个地方,承载了太多太多,我很喜欢。
中学组征文
岁月畅想 三足小鼎
姓名:徐伟洪 指导老师:李铁英
桓台二中高二·十七班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淌过了五千年的光辉岁月,激起了层层浪花,而最美的浪花就是这灿若星空的历史文物。走进桓台博物馆,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触碰了历史记忆的开关。
进入馆中一道道展口散发着人文的气息,一件件文物静静地躺在展厅里,它们历经沧海桑田,沉淀了岁月的痕迹。也不知这广袤的华夏大地上,还藏着多少像它们这样的历史记忆的碎片和多少尘封已久的故事。
馆中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件来自大汶口时期的三足小鼎。它不同于其他文物被摆在光鲜亮丽的位置上,豪迈大气地向人们展示历史的繁荣昌盛。它只是安然寂静地躺在展厅不起眼的小角落里,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躲藏在母亲身后,露出羞怯的眼神与片片衣角。也许我被它羞怯而又童真的眼神吸引,也许我被它斑驳古朴而又带些微微光芒的外表吸引。停住脚步,抵身俯瞰,这只三足小鼎像是有魔力般让人置身在黄海之滨,远古文化正以悠扬崭新的面孔如滔滔不绝的汶水推动着中原历史进程。
听,乒乒乓乓那是汶水河岸的先民他们逐水而居,将生活与乐趣都驻留在这精美的陶器上,古老的文化和精巧的手艺使他们精湛此术,薄如纸、黑如漆、亮如镜的蛋壳陶正是他们的得意之作。历史很长转瞬即逝皆是历史,历史很短一只小鼎就可以代表大汶口6000多年的时代变迁让人惊叹连连。回神观望它通体磨光、圆面耸耳、光亮润泽身上遍布着红色陶衣像刚刚出嫁的新娘子。千百年来精美的陶器都是从不起眼的黄土炼化而来,光鲜亮丽的外表上却是经受住了血与火的熬炼才涅槃重生。虽然经过了岁月的考验但也在时间的冲刷下鼎口红衣已经褪色渐渐泛白,身上也染上了尘土变得凌乱,像是娇羞的新娘在岁月中变成耄耋老妪,可就算如此也未能忽略她的存在,如今她仍颤颤巍巍的站着这里,见证着历史,展示着文明,也宣誓着自己曾是先民的骄傲。何为历史?举目皆知。
一件岁月斑驳的小鼎却是当时人民赖以生存的炊器。正是它的出现才让人民知道了分生熟、辩真假,让人们不再果腹而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它的出现是汶水先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风姿绰约、熠熠生辉的生动展示,是勤劳朴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千年积淀。
一件三足小鼎却在漫长的岁月中印刻着屹立不倒的中华民族精神。
小学组绘画
学校:桓台县特殊教育学校
班级:中年级二班
姓名:郭皓宇 指导老师:李丹
小学组绘画
学校:桓台县第三中学
班级:三年级三班
姓名:于莆曼 指导老师:段梦娜
小学组绘画
学校:桓台县田庄小学
班级:四年级二班
姓名:刘梓晶 指导老师:崔瑞芳
中学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