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全市文旅系统“齐风清韵•先锋文旅”廉洁文化品牌建设,桓台博物馆在公众号推出“文博物语 清风荡涤”文物背后的廉政故事系列,带您发掘展现文物中蕴藏的清廉风骨、清廉符号,多角度诠释清廉文化,弘扬崇廉风尚。
瓦当寓廉
瓦当俗称瓦头,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古文解释为“瓦”,即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所谓“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水、排水,保护木构的屋架部分;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瓦当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在相当长的时期扮演着房屋建筑及其文化内涵的重要角色。失于保护的建筑构件极易损坏,腐烂倒塌。为此,人们利用烧制出来的瓦片覆盖屋顶,并用瓦当加以严密保护,才能封堵雨水渗透,保护飞檐,以达到建筑物长期使用的目的。其现实意义犹如党纪国法对工作人员的保护作用,至为重要。
馆藏汉代“长乐未央”瓦当其寓意深远,"长乐"的乐 ,最早出自周公旦“制礼作乐”,“乐者,天地之和也”。周公以礼乐文明把当时居住在中原地区的虞、夏、商、周各族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礼乐"是西周一种亲和力的治国方式,以"礼"来区别诸侯等级,以"乐"的亲和力来落实"礼"的等级秩序制度。礼是下对上应遵从的规范,较刚; 乐是上对下的亲和力,较柔,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长乐"的意思是: 国君以亲和力善待臣民,国得以永续。西汉宫殿是汉帝国的统治中心,以"长乐"为宫名,体现了帝王自我激励的"君与臣民长和"的愿望。秦的兴乐宫亦如此, 意思是: 天子以亲和力治国,国得以昌隆。若把"长乐"解读为"永远快乐"的国君愿望, 与商纣的酒池肉林一样,天天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国不亡也难,如何长乐 ?
"未央"意为未尽、没有穷尽,最早出自诗经《庭燎·小雅》:"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西汉宫殿以"未央"命名,其愿景是希望汉帝国永续,传之"千秋万岁"。
长乐未央一词应在商纣之后,它的意思是: 天子与各地诸侯长和,则国能传之"千秋万岁"。
现存民居建筑上的瓦当最早的约在明末清初,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瓦当图纹十分丰富。馆藏的莲花瓦当象征高雅廉洁,体现着桓台先民对清廉、简朴等传统美德的推崇之情。
这个县学模型上的四字“中和位育”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指的是修养工夫之极致,“中和”是目的,不偏不倚,谐调适度;“位育”是手段,各守其分,适应处境。因此匾意是:按圣人之道治世,就能达到天地间一切事物各就其位,各行其是,呈现勃勃生机,蓬勃发展的景象。
“中和位育”最先出自《中庸》,其开篇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编辑:巩桂兰 王春梅
初审:桑声明 许彩霞
终审:伊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