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3-01 浏览次数: 字号:[ ]

在王渔洋故居宸翰堂内悬挂着一块御书“清慎勤”匾额,仔细看居然有一个“错别字”,“勤”字怎么少一横呢?

在日常文字工作中,“勤”如果少写一横那可是一个错字,但在书法中却是一种特殊的“异体”书法字。书法作品中少一横或少一点的字不在少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有这么几种说法:

一是书法形成的早期,对文字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书法界有一句话叫做“师法秦汉”,意思是说书法要想写出特色,就要从秦汉时期的碑帖入手,而秦汉时期的字体很多还不太规范,不能以错字论之。2

二是根据作者书写作品的需求对其中的字进行“变体”,例如重复的汉字在同一件作品中采用不同的写法;或是为了避讳,比如其祖上或高人名字里有此字,故意改变写法。3

三是为了提高书写速度,有重复的笔划可能会被省略。

阿有些经典的书法作品因为写得好被后人竞相模仿,天长地久被传承下来,这其中就可能包含了一些被减少或增添笔画的字,甚至有些写错了的字也被保留传承下来,成为约定俗成的、公认的写法。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流传下来的异体字,从书法角度来说都不算错别字,这就是常说的“书法无错字”吧,但是可千万别用在日常文字工作中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