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消防:消防员化身“发明家” 灭火救援“小神器”有大用处

发布日期:2024-08-23 浏览次数: 字号:[ ]

为增强消防队伍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消防科技成果辅助灭火救援工作的实践效能,桓台消防救援大队积极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活动,让“小发明”发挥“大作用”。 

发生高层建筑火灾时,使用室内消火栓出水是比较方便快捷的,目前常用的消防水带是65毫米口径的快速口,需要加装一个转接口,才可以连接室内消火栓进行出水,灭火行动中,快一秒就可以为救援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桓台消防经过构思、研发与测试,一款可直接连接室内消防栓的水带研制成功。


桓台县消防救援大队索镇消防救援站一班班长  唐胜峰:我们改进了的65(毫米口径)水带,直接在上面加装了一个65卡口,可以直接连接室内消火栓出水,大大减少了我们火灾准备的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装备就是保障。消防员出火警时,都会穿带大量的救援装备负重前行,比如水带,每名消防员就需要携带两盘。目前常用的65毫米口径中压水带,重量一般在8公斤左右,而一盘40毫米口径高压水带,重量一般在6公斤左右,为了增强消防员的机动性,桓台消防研发出了不同口径水带之间的转接口,为消防员们“减负”。

桓台县消防救援大队索镇消防救援站一班班长  唐胜峰:用上了我们的转接口,每人携带两盘40(毫米)口径水带,就减轻了4公斤的重量。

电动车在集中存放点着火时,为了减少对其他电动车造成损失,消防员会避免大面积射水,那么怎样才能精准的将着火电动车带离集中存放点呢?这时,桓台消防研发的电动车拖拽钩、电动车夹就派上了用场。

桓台县消防救援大队索镇消防救援站一班班长  唐胜峰:通过热成像仪,我们可以迅速找到着火电动车,使用该工具迅速将着火电动车拖离出集中存放点,防止火势蔓延。

上面的三种小发明是桓台消防“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的一个缩影,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基层队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基层投身装备建设的热情,下一步,桓台消防将不断把器材革新成果转化为实战能力,向装备要战斗力,确保人民群众和消防员的生命安全。

 (桓台融媒记者 王世发 报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