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镇大有村:直播助农 让林下赤松茸“走出去” | ||||||
|
||||||
近年来,桓台县唐山镇大有村积极盘活村内闲置林地,着力发展赤松茸种植,打造集特色种植、观光采摘、社会实践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逐步探索出一条林下“掘金”、生态富民的新路子。 驻村“第一书记” 孙保强:这个赤松茸,也叫益肾菇,是整个菌菇类当中的一个“劳斯莱斯”。它的种植环境,对环境要求条件比较苛刻,比方说空气当中,如果说周边有化工厂,赤松茸就真的是不生长。 眼下,桓台县唐山镇大有村种植的赤松茸进入采摘期,为了让产品更好走出去,大有村邀请驻村“第一书记”孙保强,通过公益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宣传推介赤松茸。 驻村“第一书记” 孙保强:今天炒的这个赤松茸小鸡,咱们尝一尝味道怎么样,特别鲜香,很新鲜,还是那句老话,这个高端的食材用最简单的烹饪方法,效果绝对好。 除了味道鲜美,大有村更看中了赤松茸的市场前景。大有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盘活村内闲置林地,因地制宜种植赤松茸,在加强科学管理、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吸引周边市民前来采摘,体验农趣。 市民 杨素萍:俺家老人孩子都很喜欢吃,炒着吃也好,打汤吃也好,营养很丰富,大人孩子俺全家都很喜欢,所以我今天又来采摘了。 经过近一年的尝试和摸索,大有村现种植的5亩赤松茸长势喜人,每亩可产赤松茸5000斤,每年预计能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桓台县唐山镇大有村党支部书记 张秀峰:下一步,我们大有村计划盘活村内的剩余闲置林地,扩大赤松茸种植面积,打造集特色种植、观光采摘、社会实践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更好地满足周边市民的需求。 (桓台融媒记者 王波 报道)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