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淄博建筑工程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索引号: 11370321004221038A/2024-5483330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9-26 发布机构: 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淄博建筑工程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发布日期:2024-09-26
  • 字号:
  • |
  • 打印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教学根本任务,以创新高地建设为契机,以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为总抓手,继续秉持“抓内涵、抓管理、抓质量”的办学理念,深化“三教”改革,落实课标促规范管理,深化课改建特色化专业,多措并举抓教育教学,凝心聚力,狠抓落实,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总体目标

围绕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和桓台县教育品质扩优提质行动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五育”并举发展路径,构建“思政+专业+文化”育人体系,打造“品牌+特色”专业体系,更好地服务桓台县经济发展。健全教务科研管理制度,强化教学检查,推进“三教”改革,打造“有效、有用、有趣”课堂,培养更多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坚持特色创新,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实施信息化教学和管理,打造信息化标杆校。

三、具体计划和措施

(一)重点工作精细化,提升职教品质

1.构建“思政+专业+文化”育人体系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科研处制定“思政+专业+文化”工作实施方案,推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文化”协同建设。

完善学校思政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校务工作会议,围绕学校思政课建设体制机制,以及教学体系、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内容,开展专项讨论,同时落实办公会议纪要。思政教研组召开专题会议,落实会议精神,制定学期思政课程实施方案;依据思政政治课课程标准,开展协同备课,同时开展思政课教学呈现活动,组内互听互看、互学互鉴,全面提升学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成立以专业教研组、基础教研组为主的课程思政和专业文化建设团队,各教研组长任建设团队负责人,落实学校“思政+专业+文化”建设方案,对课程思政和专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和详细的部署、规划和指导。通过参加培训、举办讲座、召开专题教研会议等各种方式,提高教师“课程思政+专业文化”育人意识。结合专业特色,深挖思政元素和专业文化元素,开发数字化资源包,借助教学平台,实践课程思政和专业文化建设,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专业文化体系,各专业形成典型案例2个。开设专题教育课程,各专业部本学期组织一次“工匠大师进校园”活动,开展职业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宣讲课。学期末开展课程“思政+专业文化”教学设计、示范课评选,以科研带动教学提升。

2.推进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争创标志性成果

2024年是高水平学校建设收官之年,坚持统筹兼顾,将高水平学校建设与学校发展规划结合落实实施,与国家优质校建设同步布局谋划。

各项目负责人针对两次市级模拟评价和省中期评估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认真分析总结,形成整改台账。各项目根据存在问题,明确整改时限、整改路径、整改责任,挂图作战,细化节点、倒排工期,确保所有问题在规定时间内清零销号。

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做好重点工作重点突破,精准发力,在教学能力大赛、在线精品课、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标杆校、省教改项目、技能大赛、名师建设等方面,培养出一批较高层次的成果。

3.加强专业建设,打造“品牌+特色”专业

实施党建引领双促双进工程,推动党建与专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赋能专业建设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统一思想、强化责任意识,真抓实干,突出特色、协同创新,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工作、更高的效率、出色的成果。

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落实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形成调研报告和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全方位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五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将职业岗位标准、“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技能大赛标准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养点,融入课程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大幅提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和人力资源保障能力。

强化省市级特色化专业建设,发挥品牌专业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其他专业发展;深化“三教”改革,推行教科研一体化,以教促研、以研助教,增强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夯实专业建设基础;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举行“我为专业代言”专业风采展示比赛。逐步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升优势,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4.做好职教高考及3+4贯通培养工作,擦亮建校品牌

坚持目标任务管理,以升学目标为突破口,集结优质师资,“抓两头、促中间”,培优补差,精准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问题导向分析。找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清教学短板,对其进行深度研究,找到症结和原因所在,制定针对性措施,采用“小班化、分组练,过关制”,向备课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向训练要成绩,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努力实现2025年职教高考工作的新突破。

完善职教高考机制,从高一成立实验班。实施月考制度,进行成绩分析,压实责任,狠抓落实;秉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绩效与公平并重的基本原则”优化考评办法,拉开差距,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5.继续实施“青蓝工程”,促进教师成长

按照“青蓝工程”实施方案,通过指导老师的传、帮、带、手把手地传授给青年教师和新分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举行新分教师展示课、汇报课,使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技能、课题研究等方面得到提高,尽快成为合格教师,成为教学骨干、能手、名师,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以一学年为一个周期,逐段考核,引导青年教师逐级而上,不断进取,尽快成材。教科研处定期召开“青蓝工程”座谈会,并进行阶段评估。不定期检查被指导青年教师的教案、听课本和教学反思,学期末验收“青蓝工程”活动总结,每学年评选一次“青蓝工程”活动优秀师徒。新分教师新学期组织一次汇报课(9月份),组织一次展示课(11月份)。

6.推进平台和资源库建设,实施教育教学信息化

以课程为单位,收集或者开发各种形式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文档、教学视频、教学音频、教学图片等,开发在线开放精品课,实现资源共享;上传至超星平台,搭建专业教学资源库,推动教学改革、变革评价方式,助力我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全面推进依能平台的应用,教务处牵头,各教研组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编码、教学计划、课程表录入平台;教师上课点名、调课、教案、教学反思、成绩、评教、获奖均通过平台实现,开展教学诊改,推进教务信息化管理。

(二)常规工作规范化,强化制度落实

1.健全制度,完善教务科研常规管理机制

根据学校实际,修订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研组长管理办法》等,对教学管理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使教学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强化责任,积极推动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2.严格检查,强化教学过程规范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课程,规范对备课、上课、作业、技能训练、高考辅导等教学环节的要求,并做好教学常规的管理与检查,每天进行两次教学常规检查,每学期进行两次备课、作业检查,检查结果纳入教师、班级、教研组、专业部考核。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当行为,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同时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的做法和先进的经验,保证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有序进行。

3.抓实教研,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各教研组根据专业、学科和学生特点,制定学期教研活动计划,每周五下午按课程(专业)召开教研会议,做到有主题、有内容、有记录,有报道,规范常态教研,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教学质量提升专题教研。规范校级公开课的举办程序,强化公开课的实效性和示范性,教研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成员进行备课、评课达到学习、交流、借鉴、提升的目的。深化“三教”改革,各教研组每学期打造一堂示范课,促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具体,教学方法得当,综合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灵活采取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方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学风优秀班集体评选。

4.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开展师德涵养行动。做实宣传、教育、承诺、考核监督、奖惩等各项师德建设工作。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方案,向社会和家长征求师德建设建议,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师德建设读本。通过师德报告会、师德专题学习等,增强教师的师德修养。

开展师能提升行动。依托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地,与高校、企业开展联研联训,引专家入校,本学期开展两次主题化专家报告会,同时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需要,派出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等各级各类培训,及时做好培训总结及研训活动。

开展教科研能力锤炼行动。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创新创业、优质课、基本功等各级各类教学大赛,以赛促教,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开展一次课题研究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开展教师企业实践行动。完善《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利用周末、暑假,各专业部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计划,确保每学年企业实践不少于一月;积极参加各类技能鉴定,考取技师、高级技师等各类高级别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5.规范过程,推进课题研究及成果转化应用

按照《淄博建筑工程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鼓励老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过程,抓实课题实施过程,物化教科研成果,根据时间节点组织开题论证、中期检查及结题结项工作。加强课题成果培育,增强成果提炼能力,促进成果内容转化,拓宽成果推广渠道,通过教学研讨、成果观摩、专题宣讲、案例展示等形式进行资源共享和成果推广,让优秀科研成果惠及更多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6.扎实开展技能实训与技能大赛参赛工作

扎实推进8S实训管理,与各专业部共同协作做好技能大赛辅导及承办工作;做好实训设施建设、配套、维护、管理工作,为实训教学提供保障;加强安全教育,严格落实实训安全操作规程,强化危险品使用管理,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规范管理,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及时排除事故隐患,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做到实训实习工作安全无事故;强化专业技能教学,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学期末举行教师技能比武,提高实习指导教师技能操作水平,同时做好技能标兵的评选工作。

四、具体工作内容

(一)教务科研本学期具体工作

1.20249月,完成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遴选申报工作;

2.20249月,为新分教师指定导师,进行新分教师汇报课;11月进行展示课,持续推进青年教师培年养;

3.20249月,审核2024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4.20249月,上报教学诊改相关材料;

5.20249月,开展教育品质扩优提质自查工作;10月进行提炼亮点,形成本年度总结;

6.202410月,汇总上学年教师企业实践材料;

7.202410月,组织校级思政教学案例大赛。按照“思政+专业+文化”工作实施方案,推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文化”协同建设;

8.202410月,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9.202410月,组织“我为专业代言”专业风采展示比赛;

10.202410月,组织省教改课题验收;

11.202411月,山东省优质课评选;

12.202411月,桓台县优质课及教坛新秀评选;

13.202412月,组织参加市研究院课题遴选,推进课题研究及成果转化应用;

14.202412月,汇总高水平建设成效;

15.推进平台和资源库建设,申报省教教学资源库;

16.通过平台实施备课、听课、评课、巡课等,落实教育教学信息化;

17.落实每天三检,强化教学过程规范管理,评选学风优秀班集体;

18.完善职教高考机制,成立实验班,实施月考制度,进行成绩分析,压实责任,狠抓落实;

19.抓实教研,完善教务科研常规管理机制,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0.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二)高考教研室本学期具体工作

1.2022级新高三设有9个教学行政班,涉及到11个专业大类,共有249名学生。

2.20249月,针对新组建的高三实验班,按照各专业类别《考纲》的要求,制定切实有效的第一轮复习计划并全面展开。

3.分别于202410月、11月、12月、20251月对高三及高一、高二实验班组织月考。

4.202411月,完成2022级学生的高考报名工作。

5.20251月,完成淄博市第一轮、第二轮模拟考试的命题工作。

(三)实训处本学期具体工作

1.根据市赛的成绩,有资格代表学校参加省赛的赛项有14支左右。部分赛项暑假期间就已经针对省赛进行了有计划的训练,其余赛项也将计划于本周开始投入训练。

2.20249月,各参赛队明确目标、制定训练计划,协助各专业部做好各参赛队伍的日常训练工作。

3.202410月,完成省赛的报名等工作。

4.202511-12月,完成各参赛项的参赛工作,并努力取得更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