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桓台县第一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20年—2023年)
索引号: 11370321004221038A/2022-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10-19 发布机构: 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桓台县第一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20年—2023年)

发布日期:2022-10-19
  • 字号:
  • |
  • 打印

桓台县第一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20—2023年)

(本规划经全体教师大会(二00年五月)审议

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一、  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桓台县第一小学始建于1988年,原名桓台县职工子弟小学,后更名为城镇小学,最后确定为桓台县第一小学。位于桓台县城北首,占地面积13331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学校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学校现有教学班22个,1000余名学生;专任教师63名,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学历59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31人,县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18名,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淄博名师3人。

学校以“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全面发展、学有所长”为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荣获第一批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山东省汉字书写特色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传统运动项目学校、山东省艺术教学示范学校、省级雏鹰行动示范学校、首批省级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淄博市文明单位、淄博市花园式单位、淄博市教学示范学校、淄博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淄博市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淄博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淄博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淄博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淄博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坚持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特色办学,学校教育教学、文明建设工作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二)学校发展优势

 1.规范管理,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规章制度健全,落实到位,规范、有序、民主的管理方式体现依法治校的教育思想,在德育管理、师资队伍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管理、课程管理等方面建立体现以人为本、追寻校本、讲究成本和精细管理的管理制度。校园德育工作有重点、有系列、有特色,教学工作重研讨、重引导、重督查,安全后勤抓制度、抓规范、抓落实,师生满意率高,社会声誉好。

  2、立足课改,教育科研成果彰显。

校园立足课程改革,实施课题带动策略。课题研究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扎实、成效明显。扎实的校本研训提升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潜力与水平,

3.着眼发展,队伍建设得到重视。

校园坚持以人为本,重视队伍建设。岗位练兵、岗位成才促成班子成员分工合作,认真履职;青年教师自我发展计划”“青年教师素养展示引领青年教师自我加压,砺炼成长;优秀学科组建立、以级部为单位组织活动等举措,激励教师共同发展。校园全体教职工上下一心、政通人和,班子坚强有力,享有很高的威信。

4.德育为首,构建起“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育人为先的理念深入到教师和家长教育理念中,初步构建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学校荣获了首届山东省文明校园,搭建起了较高的文明建设平台;市级德育品牌“孝心教育”与学校发展规划高度融洽,并适应当今教育主流;符合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已经形成。

  5.咬定青山,校园特色初见端倪。

  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师学习制度,着力提升教学品质。校园依托校园艺术节夯实基础,培育特长,学生有展示自我、超越自我、挑战他人的机会。校园瞄准乒乓球七彩课间跳绳踢毽等特色项目,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数百人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校园特色初见端倪。

  (三)学校发展制约因素

  1.校园硬件需要进一步投入。

  桓台县第一小学作为一所老校,生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远低于教育优质均衡县的标准,校园的硬件建设与义务教育现代化校园的装备要求有较大差距,现行办学条件已较难满足区域教育事业持续优质发展的需求。新三年中,亟待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早日完成校园规划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真正到达义务教育现代化校园的各项目标要求。

  2.校园特色需要进一步做强。

  目前我校在青年教师培养、艺术教育和体育工作方面已经初具特色。但是,把这些特色形成体系,并一如既往的坚持和完善,最终建成特色校园,我们还任重道远。

  3.教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目前校园教师的整体素质良好,但高层次骨干力量还比较薄弱,一批青年教师也亟须培养成长。新三年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为教师带给更好的环境及条件,透过多种途径不断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扩大优秀教师群体,确保校园有一支数量足够且能发挥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从而促进校园办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4.课题研究需要进一步突破。

校园课题研究扎实推进,但各科课题缺乏校园统领课题的支撑,部分学科推进力度不够。新的三年,我们要规范各课题的研究,根据校园教育特点,结合课改新思想,研究开放式教学、开放式德育和开放式校园管理,提高教师课题研究水平。

二、 学校发展目标

(一)发展目标

将学校建成理念先进,质量一流,特色突出的全县先进的品牌学校。

(二)办学目标

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三)培养目标

会做人、会求知、会健体、会审美、会劳动、会交流、会创造、会生活,培养学生成为 “基础扎实、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健康人。

(四)管理目标

在依法治校和民主办学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实践现代学校管理理念,深入落实以人为本、以校为本、讲究成本和精细管理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三、  学校发展项目

(一)重点发展项目

开发“微课”资源,推进网络化管理,促进管理走向信息化

目标任务:未来三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网络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制作新的校园网和班级主页,推进统一信息化办公平台,力争做到无纸化办公,使网络成为管理、教育、教学等交流的常用手段,成为学校师生展示交流的共同平台。

责任部门:教学教研处

实施路径:

1.采取鼓励关爱与制度约束有机结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依法治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素质精良、业务熟练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2.加大培训力度,用现代教育技术武装教师队伍。坚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有计划地提高教师们现代化办公水平、“微课”的制作应用能力,也为教师们进行电教研究创造条件。学校的公告、工作安排通过学校工作群及时公示,使办公真正做到无纸化、自动化、网络化。

年度任务:

20209月——202212月学年目标:

1.严格教学信息化常规管理,利用“微课”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留给学生思维的时空,体验思维的展开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2.认真落实县《教育信息化实施细则》,倡导情感管理,体现人文关怀,让每一个教师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和学习中去,结合《桓台县第一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的实施,推出一批教育信息化名师。

3.全面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在质量监测中力求每一学科都能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全面提高。

4.继续完善《桓台县第一小学教育信息化学生评价方案》,使桓台县第一小学的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特长明显、志存高远、人格健全”的一代新人。

5.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优质课、电教论文、教育课题等评选活动,提高教师网络使用水平,提高师生信息技术水平。

支持保障:

1.健全机构,夯实责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参与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信息化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2.落实经费,加大投入。落实经费投入制度,规范管理使用信息技术教育经费。

3.加大考核,严格奖惩。学校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研究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中,与教师签订岗位目标任务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成功标志:

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完成。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达到“随手可得”,进一步完善校本资源库建设,搭建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网络教研平台、资源管理平台、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与课程改革相协调的共建共享、互动开放的新课程资源。

(二)以好家规好家训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好的家风家训家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内含丰富的道德素质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内容,会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填补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会对青少年基本价值取向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规是家庭的“基本法”,家风是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产,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感的源泉,是每个家庭成员“三观”的基石。学校以好家规好家训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的根本途径,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实施路径:

把好家规好家训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个环节中。把好家规好家训融入各门课程、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以及班主任工作、学校日常管理等具体环节。

1.将好家规好家训教育融入各门课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育人要求,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好家规好家训的教育引导应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自然地进行。

2.将好家规好家训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校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实施教育。好家规好家训实践教育教学活动要有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对各个环节和步骤进行指导。

 3.将好家规好家训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中。好家规好家训上墙,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充分利用好“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参观走访和学生团队等活动。

4.将好家规好家训教育融入班主任工作中。无论是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还是解决具体问题;无论是常规的教育引导,还是处理突发事情,班主任都要将家风家训家规方面的教育贯穿始终,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要通过设置问题,将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到家风家训家规方面,广泛推广好家规好家训的读物,增强学生认知度,注重心理疏导,并尽可能将好家规好家训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

 5.将好家规好家训教育融入学校管理工作中。在教学管理中,要对德育教育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把好家规好家训教育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在学生管理中,要以育人为本,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杜绝以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名,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年度目标:

20209月——202212月学年目标:

1.开展“老师带头传家风、议家训”活动。老结合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开展老师亲自写家训、晒家规家教家风、家风专题讨论、经典家规朗诵、家训格言书画赛等活动。教育引导全体老师严以修身、廉洁齐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以“孝”和家,以“学”兴家,以“俭”持家,以“廉”守家,自觉养成敬老爱幼、崇学向善、律己感恩、夫妻和睦、和谐邻里、勤俭节约的好家风。组织党员领导干部重温革命先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优良精神品质,提升个人修养。

2.挖掘推广一批好家风好家训。在全校开展“家风家训家的故事”征集活动。一是家规家训内容:可以是世代传承的家规家训、治家格言、良好家风,也可以制定现代家庭的家规家训,反映家庭的新变化和新感受,反映家庭文明建设以及家规家训的文化传承。二是家的故事内容:本着亦古亦今、古今结合,以今为主的原则,既可是历史上的家庭美德经典故事,也可撰写当代“最美家庭”的感人事迹,亦可阐述自家的家风渊源、文化传承以及有关弘扬好家风的思考等。

3.开展“清风满家”主题家风建设活动。在全校家庭,开展各具特色的寻找“一小最美家庭”活动。在老师和家长中开展“扬清廉家风寻最美家庭”征文活动,评选树立一批廉洁家庭典型。

4.设立宣传展示栏。在学校和各班宣传栏等制作一组宣传栏,悬挂图说核心价值观宣传画,张贴班级公约,张榜“最美家庭”先进典型,展示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

5.开办“道德讲堂”。以开展“国学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围绕“仁、义、礼、智、信、忠、孝、廉、和、勇”等“十德”,在班级和学校分别开设以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讲堂”,按照唱一首歌曲,讲一个故事(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做一个承诺,送一份吉祥“五个一”流程,组织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宣讲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师生见贤思齐,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凝聚社会正能量。

6.开展好家风“微”传颂活动。利用学校、各班级微信群、公众号、QQ群等“微”手段,传播颂扬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

(二)基础发展项目

1.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力量,培养一支学风浓、教风正、身心健、业务精、有思想、有智慧的新型教师队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目标任务

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我校教育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设一支数量适当、分布合理、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明显提高。

责任部门:教学教研处

实施路径:

①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学习形式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学原文与研讨交流相结合,并认真记好各种形式的学习笔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写出学习体会。

②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认真完成继续教育的学习任务,提高知识、业务水平。认真执行我校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

③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条件。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期安排骨干教师作展示课,使他们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与全体教师共享。

④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提高教师工作水平。加强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健全。通过规范评价引导、激励教师模范地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提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教书育人,积极进取。

年度任务:

2020.9——2021.8 :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强化师德教育,提高师德修养,爱岗敬业,具备责任感、使命感和甘为学生和家长服务的精神。

2021.9——2022.8 :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获奖的层次和数量能有所提高。

2022.9——2023.12 :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师资结构合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骨干教师比例增长。

支持保障:

①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组建教师队伍建设领导机构,由校长任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任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由各部门中层领导任组员。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有导向性、可行性、时效性的具体政策措施。

②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每年筹措一定数量的资金,通过政策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挖掘教师的潜能,实现教师充分而自主、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成功标志: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师教学水平提高;骨干教师比例增长,能够出示各级公开课。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2.德育工作

目标任务:

树立“大德育”理念,构建一体化“大德育”格局。透过培育校风、培养队伍、丰富资料、创新形式、拓宽领域等方法来构建和谐校园,温馨教室、精彩教育德育大环境;100%班级行规合格,鼓励60%班级构成特色;鼓励参与各级各类班主任评比,举办班主任沙龙德育论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探索素养教育的德育新品牌。

责任部门:

教育处  少先队  教研处

实施路径:

①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潜力,构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加强班主任培训,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发挥德育骨干引领、辐射和孵化作用,开展年轻班主任指导培养工作。力争完善教师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并在学科教师队伍中培养若干位育德意识和专业潜力双发展的领头人,在班主任队伍中培养若干位班级建设和教育教学潜力双发展的领头人。

②探索素养教育的德育新品牌。在原有市级德育品德孝心教育的基础上,透过一日常规、好习惯等资料,开展养性、养正、养智、养德等系列活动,开展德育课程研究,整合校园、家长和社会资源,构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体制,以素养教育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塑造完美心灵。

③营造立体化的德育发展环境。抓好社会实践教育,让德育“动”起来。逐步确立以校内多彩实践课程为主体、“社会大课堂”场馆课程补充、示范性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拓展提升的金字塔式实践教育框架。开展主题鲜明、生动新颖、趣味性和感染力、且为不同年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校外活动;建设一支具有奉献精神、综合素质高、业务潜力强的校外教育师资队伍;逐步构成较为完善的、并能与课内体系相融通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力求让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健康成长。

④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让德育“连”起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开展家庭教育课堂,拓宽教育领域。充分发挥家长参与校园教育管理的用心作用,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促进管理走向开放化。将用心开发家长教育资源,透过强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家长在校园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进一步促进家长之间的教育交流,让家长资源主动成为校园教育和管理的新资源,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

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不断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队伍建设、学生个别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为工作抓手,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透过阳光小屋心理辅导室和信箱等对个别心理有偏差的同学进行辅导与追踪研究。加强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化培训,树立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使之辐射到每一个课堂,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安全礼貌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

⑥打通学科育人的德育主渠道。要真正实现全科育人,不能只依靠少数学科或者几堂课,必须在每一科课程中都要落实德育目标。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打造精品德育课程。开拓德育的新思路,构建完整的德育体系。发挥课程建设在学科德育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用心探索贴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构成一批以素养教育为主题的精品课。发挥教育科研的指导和引导作用,注重德育科研,引导教师针对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开展课题研究,切实发挥德育科研的引领作用。

年度任务:

20209月——20218月:深入落实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日常工作中落实德育常规教育,实施全员德育管理制度,落实学生多元德育评价,用心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落实素养教育主题德育细节,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塑造学生优良品性。

20219月——20228月: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和班级主题文化建设评比,做好特色社团建设,完善升级校园网、班级博客、特色中队建立活动,成立家长校园,做好一小心理辅导站和家长学校的建立活动。用心推进富有一小特色的素养教育德育工程,打造个性德育品牌,为学生提升潜力,健康成长,丰盈个性搭建平台。

20229——202312月:透过培养德育队伍、深化德育资料、创新德育教育形式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到达市级德育特色校标准,德育素养教育成为校园特色和品牌。

支持保障:

①建立以分管校长→教育处(少大队)→各班主任(辅导员)→(班)队干部为主的德育管理网络。

②抓好学校德育管理三支队伍。中层队伍由分管校长任组长,少先队大队部、德育组成员和年级组长组成德育领导小组,在学校德育实践活动中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教师队伍:以班主任为核心团队,科任老师协作的全员育队伍。小干部队伍:学生德育教育由政教处、少大队按照学校每个时期的中心教育内容,开展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题教育活动。班级管理自动化,让孩子成为班级的主人。

③制度建设。为了加强德育工作的管理力度,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有关德育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职责,责任到人,层层负责。

④学校创设的条件保障。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不论从组织领导,还是资金、条件支持,都给与充分的保障,保障教师能够顺利的进行开展德育工作。

成功标志:

①德育队伍精良,德育资料丰富、德育教育形式多样。

②构成一小素养教育品牌。

③逐步构建特色德育教育校本课程。

④建立市县德育特色校和优秀家长学校

3.校园文化

1)目标任务:

①让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拓展学校“和美”文化内涵

②将“孝心教育”德育品牌打造成精品

③依托“家风家训”课题研讨,探索推进家校共育新模式

④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的校本文化为师生“树魂、立根、打底色”,把三大文化资源,有机融入课程、活动和校园环境中,融入到师生日常生活中。

2)责任部门:

教育处、教研处、总务处

3)实施路径:

①弘扬传统经典文化,塑造学生“中国魂”

一是把经典文化纳入课程和课堂教学:构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本课程;推荐集体收看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少年等优秀电视节目;派出教师参加上级主办的各类传统文化讲座等。二是将经典文化融入师生的日常活动:开展特色鲜明的“我们的节日”中国节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晨诵、午唱、晚听”活动,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组织开展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等主题节日,融入经典诵读、书法艺术展、国学小名士等活动,传承中华文化之瑰宝。三是完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方案,将传统文化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

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立根”

一是重点打造学校的空间文化,让学校的墙壁文化、教室文化、楼道文化处处彰显“核心价值观”理念;二是通过主题班会、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践行核心价值观;通过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特色校本文化打底色

一是完善制度文化,让制度文化推动管理;改进组织文化,加宽家长、学生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加强物质文化,物尽其用;规范行为文化,让行为文化文明校园。二是擦亮校园“孝心教育”特色品牌,深入挖掘内涵要义;三是开展好“家风家训”课题研究,拓宽校园文化内涵;四是加强德育校本课程主体化、生活化、系列化顶层设计,形成学校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4)年度任务:

2020.05——2020.12

①精细规划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突出“和美”理念,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打造有传统文化神韵的空间文化。

②探索德育课程主题化、生活化、系列化顶层设计,初步形式学校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③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组织开展“晨读、午唱、晚听”活动;组织开展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等主题节日,融入经典诵读、书法艺术展、国学小名士评选等活动。

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制度;成立家长讲师团;细化文明行为教育,让行为文化文明校园。

擦亮“孝心教育”德育品牌,形成孝心教育校本课程;

推出“家风家训”课题研究,组织开展相关活动,评选文明班级和最美家庭。

2021.01  2021.12

①与时俱进,进一步精细规划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

②进一步丰富德育 “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③开展各种体验活动,让“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的体验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家长讲师团出精品课程;进一步细化文明行为教育,让行为文化文明校园。

深入推进“家风家训”课题研究,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争取出阶段性成果。

探索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

202201年—  2022.12

①凸显“和美”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三大文化资源”初步形成。

②进一步丰富德育 “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争取出精品课程。

③常态化、制度化的校园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内容不断丰富;“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丰富多彩。

“家风家训”课题研究结题,并制度化、常态化开展。

继续探索把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纳入综合素养评价。

5)支持保障:

①合理的资金预算保障

②各处室规划设计到位

③阶段性工作目标及达成情况的总结提升

6)达成标志:

①“和美”的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初步显现,“三大文化资源”初步形成

②德育“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系列化成型

③省级文明校园特色更加鲜明

四、保障机制

(一)思想保障

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工作中贯彻执行

(二)组织机构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管理小组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

1.规划领导小组

组 长:韩家云

副组长:于爱英 姜长龙 王磊  李瑞

 员: 陈美华 王华林 郝晓娜 成延凤 于新星 吕文德 王国栋 田海

2.项目工作小组

在学校规划领导小组的部署下,根据本《规划》的工作任务,落实校长全面负责规划实施制,副校长具体分管制,中层部门执行责任制。

教导部门:提升教育质量,探索有效教学的评价机制。

科研部门:负责课题运作,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德育部门:完善德育管理机制,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新模式。

总务部门: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支持。

(三)规章制度保障

1.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

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

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四)师资队伍保障

加强学校行政班子的建设,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形成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观念新、学历层次高、教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