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桓台县第二小学点、线、面立体布局,探索强课提质的校本化路径
索引号: 11370321004221038A/2024-5483299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5-15 发布机构: 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桓台县第二小学点、线、面立体布局,探索强课提质的校本化路径

发布日期:2024-05-15
  • 字号:
  • |
  • 打印

    桓台县第二小学始建于1994年,现有5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72人,专任教师128人。近年来,学校以“美好育人·育美好人”为核心,以高质量课程实施体系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大美育观”统领文化、组织、治理、教学、师生、评价等要素,实施“三好六美一核心”行动路线,建设以“尚美少年、隽美教师、致美课程、臻美课堂、和美校园、融美家校”为表征“共生·共美”的“美好教育”新生态学校。

建校三十年来,学校砥砺深耕,履践致远,先后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优秀特色学校、全国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国学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教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家长学校建设实验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优秀实验学校、山东省绿色校园、山东省乡村温馨校园等百余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2021年以来,荣获国家级表彰3项,省级表彰29项,市级表彰41项,学校办学经验分别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全育研究院、《校园足球》《中国德育》《山东教育》等宣传报道。

一、改变从课程和课堂开始——新生态学校建设的着力点

为深入贯彻“双减”政策,落实“双新”要求,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淄博市“双新达标课堂”建设实施方案》《桓台县“双新达标课堂”建设实施方案》精神,推进“强课提质”行动走深走实。学校按照上级部署,牢牢把握“双新”发展机遇,把“双新达标课堂”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研讨“双新”工作的“常”与“变量”,以“学习培训、课例研磨”为抓手,以“新教研”为支撑,以“师能提升”为基石,组织全员达标课、同上研究课、单元整合课等,抓牢“臻美课堂”和“致美课程”两条主线,搭建“金蔷薇—云智评”平台,研发述评模型,把握“双新”脉动,促进教师深度的“教”和团队深度的“研”,生成“教研新质生产力”。

(一)实施臻美课堂立标定准与塑型建模行动

“臻美课堂”以“美”为原点,将美的立场与儿童真实“全域融合”,通过重塑目标、重组结构、重构关系、重建评价,聚焦关键环节,抓实校本教研,“点”上着力,“线”上用力,“面”上发力,立标定准,探索构建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双新·高效”课堂,实现学生知情意技能和合共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共美。

   “点”上着力。抓实“备、研、教、学、评”五个着力点,:根据县统一要求,教师依托《单元备课模板》,首先以单元大概念为基点分析教材;制定以单元大概念(任务群)为内核的单元素养目标;以单元大任务为支点,二次开发单元学习内容,规划学习流程;最后设计开展任务驱动学的活动研:抓实每周学科大教研,落实日小教研和集体备课,“云端集备”数智赋能“新教研”。教:教师围绕评价任务,以学生为主,逆向设计,以评定教,研究在课堂上怎么教、如何练、怎么学、怎么评,打造“臻美课堂”范式。学:聚焦关键环节,培育核心素养,让学习真实发生。课前,以预学单为支架调研学情,自学为主;课中以探究单为支架学中创、创中学;课后作业单巩固提高,拓展运用。评:据准而评,设计基于学科评价指南的“三个好”,语文学科为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数学学科眼光好、语言好、思维好等等。

   “线”上用力。学校顺应教育评价改革的政策导向,深耕评价线,以“美好教育”新生态建设为行动取向,确立“让美好变化看得见”的评价观念,围绕培养“六有”(有诚心、有孝心、有爱心、有信心、有担当、有梦想)“六会”(会表达、会欣赏、会健体、会合作、会阅读、会探索)尚美少年育人目标,结合课程实施,从“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素养”+“个性发展”6个维度,21项指标128个观测点,宏观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细化学科学业质量标准,顶层设计学科评价指南,结合日常、测评、实践等三种场景N个支架,探索“量表评价”“AI智能评语”“成长档案”“荣誉体系”等多元评价机制的方式方法,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多元参与,完善述评路径,上下贯通、纵横交错、内外结合协同评价形成两张画像生成学校数据看板,建构了更富活力、更具弹性的评价生态。

“面”上发力。学校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任务、新发展,“课题+项目”双轮驱动,形成“乘数效应”,实现扩优提质。申报市重点课题《指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县规划课题《新时代县属小学“美好教育”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研究》,以市县重点课题为龙头,依据总目标分解子目标、子课题,围绕课程体系建设、学科教学改革等“双新”实施重点领域进行项目规划,融通淄博市创新素养实验学校、淄博市首批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基地、评价试点校等,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学校共有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2项结题,立项课题达10余项。

(二)实施致美课程迭代升级与融创出彩行动

   “双新”以来,学校以培养“尚美少年”为目标,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迭代升级课程体系,从“游于艺”的视角建构“六艺”致美课程体系,形成学为中心的层级化课程群三层级:基础层、特色层、引领层;六板块:诗、书、礼、乐、体、数),正式构建了“六艺·致美”课程体系3.0版本。研发与实践《“金蔷薇—云智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生成学生专属的“学期图谱”和“精准画像”,完善“尚美少年”养成生态链。

“乐·致美”课程群为例,国家课程音乐、戏剧,乐器进课堂课程葫芦丝、巴乌、口风琴,结合常态化开展艺术节等节日课程,构建致美课程“基础层”;依托渔洋文化、马踏湖湿地文化自主研发地方艺术课程,结合合唱、古筝等社团课程,创生致美课程“特色层”;通过“主题式”艺术节、线上线下星光舞台秀、尚美之声等,打造致美课程“引领层”。学校课程方案获山东省优秀课程方案、优秀特色课程。

二、改变从优化作业实践开始——新生态学校建设的生长点

作业是链接教学与评价的重要桥梁,也是落实“双新”“双减”的重要支点。学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作业管理和设计新模式,减数量、加质量,提升作业质量,凸显作业的育人功能。学校成立作业管理领导专班,制定《作业管理绩效考评制度》《年级作业总量调控方案》《学科作业质量审查方案》《作业公示制度》等,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教师四级联动,层层推进、有序实施,形成“管理层统筹引领——教研组研修践行——年级组优化调控——教导处监督把控”的完整闭环,建设“四新”作业体系(建立作业新观念、完善作业新设计、实践作业新系统、建立作业新评价),形成“整体评价+优点评述+不足点评+改进建议”的作业评价模式,构建了学校作业评析课教学模式。

构建教评一致的学科作业体系。语数英学科以配套练习为基础,补充市、优质作业资源,适当拓展开放、综合题目,以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构建跨学科融合实践作业体系。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研究跨学科实践性作业,建立同一学段不同学科横向关联的作业设计体系。

     三、探索“一体五翼”科学教育+模式——新生态学校建设的新动能

强机制。科学教育是学校的特色,学校从“教师队伍、课程建设、馆校育人、科普教育、竞赛活动”五个方面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系统推进“一体五翼”科创教育模式,拓宽“STEM+PBL+创客”场域,开发“小而趣、精而优”系列“蒲公英”课程群,形成“科技实践节”、“蒲公英科普大讲堂——科学家进校园”等品牌活动

建课程。“蒲公英”课程群建设通过嵌入式科学课程基础层,抓实科学课实验课、常态化开展家庭小实验,嵌入“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项目化学习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以STEM+项目式”特色层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编写基于乡土乡情的科学、科技研学课程,如《游乌河湿地公园,探生态环保之妙》,该课程荣获山东省优秀研学课程;以纸、水、气球等低成本材料开发科学小实验、小制作的项目课程,形成·创”科教育课程群,层级课程助力科学教育加法。

聚合力。学校以科学素养为纽带,用“科学大概念、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馆育课程、家庭课程设计的顶层框架,用系统思维将资源结构化。通过主题式科技实践节、沉浸式科普讲堂、馆校联合基地建设、流动科技馆、科学家进校园、蒲公英竞赛活动等,出了一条具有二小特色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新路径。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试点单位、山东省人工智能科普示范基地、山东省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普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中小学科普教育研究会理事单位、淄博市智慧校园领航校。仅2023年就有6人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5人次获市级一等奖以上。

为者常成,行将必至。桓台县第二小学将继续以“双新”建设为引擎,努力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培养好每一位学生,讲好二小美好育人故事,深度推进指向高质量发展的学校美好教育新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