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桓台县第三小学2024-2026年德育发展规划暨“惠风和畅•悦然成长”德育品牌实施方案 | ||
---|---|---|---|
索引号: | 11370321004221038A/2024-5481416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4-10 | 发布机构: | 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抓手,不断提升学校德育水平,更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目标与任务
丰富德育课程,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帮助学生扣好人生每一粒扣子。拓展德育形式和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追求。全力争取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合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通过“惠风和畅.悦然成长”德育品牌的创建,使学校德育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开展,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在自然而然中悄然生发形成。
三、健全领导机构
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育处、少先队组织负责人以及年级主任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德育品牌体系的整体把握,抓好德育品牌的方向引领;副组长负责制定实施方案、活动动员、活动过程指导、总结;教育处负责德育品牌的具体实施和操作;级部主任、班主任负责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工作内容和措施
(一)构建“和悦”德育课程,帮助学生扣好人生每一粒扣子。
丰富学生德育课程,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中塑造全面人格。
1.引入多元化德育内容
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讲述名人轶事、学习经典文献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孝道、诚信、礼仪等。
公民道德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道德,如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等。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2.创新德育课程形式
实践体验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道德的力量,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主题教育活动:围绕特定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如环保主题、感恩主题等,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互动讨论课程: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开展“和悦”德育活动,让学生的学校生活更有仪式感。
依托社区德育资源,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时俱进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1.走进英模人物世界。定期邀请老干部、英雄模范为学生作事迹报告会,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英模人物,使之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英模的热情。同时,适时开展“英模访谈”“我为英模做好事” 等活动,让学生走进英模人物的现实生活世界,以实际行动向英模致敬,实现英模人物的育人效应。
2.走进德育基地。依托烈士陵园、云涛纪念馆、敬老院等校外德育基地,定期开展“烈士教我做真人,我为陵园作贡献”“老人为我讲故事,我帮老人搞卫生”“看家乡变化,话家乡未来”等专题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走进传统节日。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利用“七一”“十一”等重要的红色节日以及入队仪式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青少年铭记革命历史、崇尚革命英雄、继承革命事业,增强爱国情感,争当新时代好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4.融入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进行丰富多彩的德育文化教育,悬挂科学家、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5.开展德育共建。与社区内居委会、医院、文化站(所)、银行、商店等单位开展德育共建活动。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参观、采访,从广大劳动者身上体会工作的艰辛与快乐,感受幸福生活的甜美与不易,认清什么是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辨别高尚与低级、高雅与庸俗;另一方面,聘请共建单位员工为学校德育工作监督员,服务学生校外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实现社区学校德育教育的互动双赢。
6.开展研学游学。最好的课程在路上,通过研学游学活动,让学生在行走的路上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深厚文化底蕴、国家发展成就等,厚植爱国情怀,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三)建设“和悦”教师团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细致地关注。
通过营造和谐愉悦的教育环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开展“一站式全科辅导”,任课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在教室为学生提供学科答疑、生活指导、心理帮扶等拓展服务。导师面向学生定期开展学法指导、情感交流、家访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2.营造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支持,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3.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关心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以及情绪变化。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及时给予关心与帮助,引导学生积极面对问题,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增强心理素质。
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拓展视野。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比赛和展示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四)打造“和悦”家长群组,以家长影响孩子,实现家校协同,共育成长。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引导家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视学生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养成,实现家校沟通常态化、长效化。
1.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组织家长到校听课、参观,观摩学生活动,和教师交流座谈,了解学生在校表现,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2.开展“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家访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经常性联系,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真正让每一个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关爱下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3.组织亲子沙龙,开展“五个一”亲子教育活动,即与父母共同谈一次心、与父母共同做一件家务、与父母共同读一本书、与父母共同出游一次、与父母共同完成一个小制作。
五、实施步骤
(一)品牌创建阶段(2024年)
打造“惠风和畅.悦然成长”德育品牌,形成品牌文化内涵。
(二)品牌实施阶段(2025年)
丰富“惠风和畅,悦然成长”品牌内涵,并对品牌内容、活动进行调整。
(三)品牌优化阶段(2026年)
在实践中反馈问题、总结改进,优化品牌内容和内涵。
六、预期成效
1.让学生在德育品牌的创建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
2.让教师在德育品牌的创建中,教育教学的方式得到优化,和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
3.让学校在德育品牌的创建中,创新德育模式,拓宽德育途径,构建高质量德育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更多自主修炼、自我成长的机会。
桓台县第三小学
2024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