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桓台县第四小学2023年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 ||
---|---|---|---|
索引号: | 11370321004221038A/2023-5407018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3-11-07 | 发布机构: | 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
桓台县第四小学2023年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桓台县第四小学一直致力于打造“和雅教育”,并在其基础上开发了“和雅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成为“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四会”文雅少年。在学校“和雅”文化的引领下,以“五育”融合为课程理念, 开发了丰富的学校课程资源,建立“1+3”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 开发学校、家庭、社会为三位一体的劳动实践教育。
一、创新劳动新课堂
一是校内基地实践。依托“青葵园”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亲手拿起铁锹锄头翻地,亲手种下种子,亲手浇水除草,看 着一株株幼苗长大收获,学生们一脸幸福满足感。
二是跨学科学习。在语文课堂上, 老师将课堂搬到青葵园中,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音乐课上,老师教孩子们唱《劳动最光荣》等劳动歌曲。美术课上,老师带领学生玩粘土、欣赏劳动名画;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教孩子们整理书包、摆放文具。总之,学科融合已成为教学常态,教师树立“大劳动观”,将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三是节日实践活动。学校组织“迎新春 品年味”家务周活动、“粽叶飘香” 活动、“我做月饼你来尝”活动、重阳节“我是孝顺的好孩子” 义务劳动,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四是技能大比拼。每月一次劳动技能大比拼。根据学生年龄不同,在不同年级中开展符合实际的劳动实践活动,并通过劳动技能比拼活动,启发劳动之思,感受劳动之新,磨炼劳动之志,体会劳动之美。
五是设立劳动周。学校组织学生在每学期的劳动周里,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
二、设立校园新岗位
一是设立校园劳动实践岗。每一位同学认领自己的劳动实践岗,每天完成自己的劳动实践,学期末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表彰。
二是设立校园公益岗。除了固定的劳动岗位之外,学校设立公益性劳动实践岗位,例如整理图书室、分发相关书籍、打扫功能室等。同学们在完成固定劳动任务后,积极投身于公益性岗位,在劳动实践中快乐成长,既担负起了劳动责任,又学会了一项技能。
三、开辟劳动新天地
一是鼓励参与家务日常劳动。学校建立劳动教育手册,制定家务劳动清单,促进学生养成做家务的习惯。每学期开展“我会做一道菜”主题活动。鼓励家长把学生家务劳动成果分享到家长微信群,起到以点带面和示范引领的作用。
二是鼓励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每逢节假日及寒暑假,学生们走进社区,走进图书馆,走进农业园,在那里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学校鼓励学生自主自愿参加社会公益劳动,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劳动教育手册,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
四、阵地建设, 构建“1+3”劳动基地新格局
学校加强劳动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和能力,培训专兼职的劳动技能老师。在此基础上,学校整合教师、家长和社会资源,形成专兼职教师 为主体,家长志愿者为辅助、社会能工巧匠为补充的劳动教育队伍。
学校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形成了以“青葵园”绿色有机蔬菜园为主体,以山东麦吉邦生态农业发展园、新华书店、鸿嘉社区为辅的“1+3”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格局。在实践基地中,学生在“种、管、收”中品悟劳动的快乐。
五、多元评价,助力“四会”文雅少年培育
一是建立五育融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
二是开展过程性评价。建立劳动实践手册,全面客观的记录学生组织开展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以及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对劳动技能和价值体现情况的考核,把学生劳动成果作为衡量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桓台县第四小学在“和雅”文化引领下,坚持立德树人、五育融合的课程理念,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 让孩子们经历出力流汗的劳动实践,磨砺意志,健全品格,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播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种子,实现劳动育人价值,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文雅”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