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桓台县实验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 ||
---|---|---|---|
索引号: | 11370321004221038A/2024-5482567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9-10 | 发布机构: | 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
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分学校教学计划、教研组计划、学科教学计划。
(一)学校教学计划。
在校长领导和参与下,由教务处制订。包括:1.教学情况分析。对上学期教学工作进行简明分析,指出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缺点和困难,以及本学期新情况。2.本学期教学工作目标和要求。3.本学期教学工作内容和措施等。
(二)教研组工作计划。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依据,结合本组实际,由教研组制订。包括:1.对上一学期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问题的简要分析。2.本学期的基本设想和教学研究活动的主要课题及其要求。3.按周安排好各项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时间。
(三)学科教学计划。
依据学校教学计划,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及教材,由教师制订。包括:1.上一学期学生学习情况及本学期教材内容的分析。2.明确提出本学期进度表,写明章节(单元)、课题,所需课时。
二、备课
备课分为全册备课、单元(或章节)备课、课时备课。
(一)全册备课。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立全册的重点难点,找出落实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对学情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学生对掌握本册知识的优势与不足,找出弥补不足的办法;确立主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二)单元备课。
包括教材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措施、教具准备、教学时间安排(课时划分)。
(三)课时备课。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应有复习、新授、教学方法、提问内容、巩固复习、小结、作业设计及板书设计、布置预习以及教学反思等。
三、课堂常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遵循学生认识的三个过程:第一,通过观察,获得关于客观事物的知识;第二,对观察材料进行整理,以便形成概念,认识规律;第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2.处理好教与学,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主导与主体等关系。
3.教书育人,将德育教学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4.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四、作业
1.作业内容符合课标和教材要求,有利于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2.控制作业总量,作业难度要适当。
3.作业类型多样,不要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
4.严格要求学生按时、正确、整齐、独立完成作业。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辅导。
5.教师要及时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不得把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
6.批改作业后要抓住优点和缺点及时进行讲评。
五、听课
1.学校领导要坚持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教师之间要相互听课。
2.每位教师都有听课的责任和被听课的义务,每位教师都应把听课列入自己的工作任务。
3.教师听课态度要认真,记清听课时间、班级、学科、授课人、课题;记全教学过程;记好分析与课堂评价。
4.对授课效果差,学生和家长反映强烈的教师,要实行跟踪听课,帮助改进,限期提高。
六、检测
检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效果反馈和促进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
1.检测次数要严格控制,每学期一般不超过两次。通过检测,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特长的发展。
2.采取闭卷、开卷的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试、操作等方式。成绩评定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批语制。
3.检测命题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不出偏题、怪题,试题的数量和难度要适当,评分标准要准确。
4.教师要及时批阅试卷和质量分析,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共同认清教学中的成绩和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桓台县实验中学
2024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