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桓台县实验学校文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25) | ||
---|---|---|---|
索引号: | 11370321004221038A/2024-5482547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9-01 | 发布机构: | 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为全面提升学校内涵,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丰富学校文化生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完善学校理念文化、环境文化体系,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文化建设推动学校高位优质发展,高质量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工作目标
构建以师生为主体,具有时代特征、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厚积发展底蕴,铸就“和实教育”工作品牌。
(一)完善优雅大气的环境文化。校园空间更加适合学生成长,生态校园特色更加鲜明,校内陈设与布置,绿化美化工作等,突出艺术性、观赏性和教育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观念与行为。
(二)积极宣传以“和实”为核心的学校理念文化。广泛宣传学校精神、校风、学风、教风、校训等,使其引领师生行为,成为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石。
(三)坚持培育师生行为文化。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并形成系列;在师生言行中积淀“和实”内涵,弘扬“实”字校风,凝聚学校精神,以实以和,至真至美。
(四)不断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完善富有人文情怀的学校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学生自主发展,健康成长,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愿望的融合。
三、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引导师生向上向善。
2.教育性原则。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整体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并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保持可持续发展。
4.发展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保持开放与进取,保证纳新与创新,要主动变革,积极迎接挑战,促使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进行互动,在互动中重建、不断生成、发展学校文化。
四、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
主要从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以“建设美丽校园,优化学习空间”为原则,搞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建设更好的学习空间,更美的实验校园。改造绿化环境、道路环境、运动环境、教学楼内部空间,让校园的每一处空间都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形成生态校园工作品牌。
1. 整理楼宇文化。对教学区原来的文化宣传进行规整,形成学校文化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科技楼、艺术楼体现显明的科技、艺术教育特色。
2.改造图书馆二层。对图书馆二层进行改造,建设优秀文化体验馆,书法绘画、陶笛、京剧、象棋、茶道等馆,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教育阵地。
3.改造学校广场。对学校主广场、综合楼广场进行设计,形成学生室外活动的良好阵地和演练舞台,伴有灯光音响和其他配套设施。
4.优化校园生态。优化学校景点,沟通学校水系,升级鸽舍、建设鸟巢、维修亭子,形成更好的校园生态。建设24节气园。在体育馆东边绿化带建设24节气文化阵地,通过道路铺装,设置特色坐凳、文化牌、日晷、竹简等,形成以24节气知识为主的生态教育园地。
5.创建温馨班级。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其内容包括班级标志(门牌),班风,班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学生作品展示栏、图书角、卫生角、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名人画像及名人名言的美化优化。
6.改善校园设施。教学区部分地面铺装塑胶;整个校区道路更换面层,路边设置用水用电设施,形成随时洗手,饮水方便,用电安全的实用型道路系统;对原来的校园照明系统进行更换,更换成为太阳能系列灯光系统,简洁化、节能化、人性化。
7.添加音响设施。对运动场馆和报告厅进行音响影像系统添加,形成良好的师生活动阵地。发挥校园广播的作用,让师生在校园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
8.美化办公室。布置力求简洁大方,筹措资金逐步改善办公环境。如更新办公柜,警言警句布置等。
9.优化校园细节。力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1. 强化理念文化引领。让以“和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深入师生、家长心灵,并化作行动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校训“让每一个生命更精彩”、学校精神“惟志惟勤 日进日新”引领师生不断成长,校风“实”化作师生工作、学习的行为要求,教风“静心教书 用心育人”成为教师心中的准则。
2.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和教育法规的学习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依法执教、自觉践行师德规范的意识和水平。形成以“静心教书,用心育人”为特质的“四有教师队伍”。
3.打造有凝聚力的工作团队。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温暖。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通过活动的开展,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4.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关注人、研究人、服务人、激励人、发展人,弘扬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终身发展;坚持以教师为本,学校为教师创设一种“安居无忧”的生活环境,“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终身学习”的发展环境。
5.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关心和帮助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对特殊学生的关爱教育工作。
(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它具有规范性、连续性和导向性。学校的规章制度,包含着对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活动等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
1. 强化学校依法办学意识,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清晰地表达在规则中。围绕学校发展,依据学校实际,和改进学校管理机制,完善教代会、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教师学生议事会等多元主体共同担负学校治理的机制。
2. 进一步完善学校章程配套制度及落实机制,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全面推进学校干部竞聘上岗机制,及时根据实际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教师评聘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使之切实能提升教师积极性。
3. 进一步完善师生评价机制。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教师发展评价机制,完善优秀教师表彰奖励机制,制定促进团队建设的各项行为准则。进一步优化《桓台县实验学校学生综合素养实施方案》,形成比较完善的综合素养评价方案。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形成自主发展的学生管理模式,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学校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它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书育人、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事态度,是师生员工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体现在教学、科研、生活、管理、人际交往、社会实践中。
1. 优化“和实”课程体系。尊重现代教育规律,依据学校培养目标,优化九年一贯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和实”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的实施方式、考核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方案。
2. 提升学生活动水平。用心设计与组织所有学生活动,做到活动课程化、系列化;树立“参与比成绩更重要”的意识,保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坚决杜绝把活动做成小部分学生的专利、让大部分孩子扮演观众的现象。
3.开展好校园节日活动。创新校园节日主题活动的形式,丰富其内容。增开社团活动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创建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学科能力竞赛。
4. 建设好团队等德育工作阵地。引领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组织好一年级入队仪式和六年级建队仪式,组织好团代会、学代会和少代会,并对学生进行思想与价值引领。
5. 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世界胸怀,增强学生文明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6.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定期组织师生体验式教育活动,践行知行合一。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培养学生责任心和担当力。
(五)学校品牌创建
1.建设德育工作品牌。完善我校独具特色的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巩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新格局,创建以“小彩虹志愿者”为代表的独具学校特色的学校德育工作品牌,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品质。
2.建设美育工作品牌。以陶笛美育教学为基础,开发美育精品课程,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继续开展好艺术节、合唱节、新年诗会等特色艺术活动,积极参加“百灵艺术节”等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艺术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高水平的艺术活动。
3. 强化“健康第一”体育工作特色。落实“健康第一”理念,以体育人,体育在校园中成为主角,全面提升学生体质;真正让学生学会几项体育技能,并成为终身爱好,让体育教师在育人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形成优质体育教育品牌。
4. 不断优化“和实”课程体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将国家课程校本化落到实处,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确保“和实”课程建设模式逐步成熟, 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的课程。创建以“道德与法治”为代表的精品课程。
五、工作保障
(一)强化工作责任。校长是组织实施学校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党总支进一步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将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主动发展紧密结合。各处室、各级部、各班级统筹安排,学校和家委会携手,积极学校文化建设。
(二)引导全面参与。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努力让全体教师在创建目标上达成共识,发挥其主动性,形成方向和责任的一致性,全校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及时总结整改。对文化建设相关的工作及时安排、督查,克服困难落实好物资和资金。对相关教师积极进行培训。定期向师生家长征求意见,以促进方案的有效落实。同时,积极接受上级教育部门对工作的评估指导,不断改进。
(四)加强舆论宣传。积极利用板报、微信、报刊等校内外宣传平台,宣传报道学校文化建设活动,及各级部各班级的文化建设活动和好做法,形成良好氛围。
桓台县实验学校
2021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