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桓台县实验学校劳动教育介绍 | ||
---|---|---|---|
索引号: | 11370321004221038A/2023-5274809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3-11-17 | 发布机构: | 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
让生命因劳动而精彩
多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校把劳动教育纳入了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最突出的工作是制定出“四主两渗透”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四主”即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种植课程、劳动包干责任区课程和家务劳动课程;“两渗透”即校园节日活动渗透、社团活动渗透。
一、“四主”:以校内外劳动为主渠道的课程构建
(一)提高技术素养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
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科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紧跟科技迅猛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活动、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指向自主探索的种植课程
1.学校开辟种植基地“蔬香园”,分片划拨给各班自主管理,劳动任务主要包括种植、浇水、拔草、移植、保洁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劳动基地分级部任务
1-2年级:认识基本的农作物和蔬菜种类,了解田间杂草品种。
3-5年级:学会使用简单的种植工具,初步掌握种植的一般方法;亲手种植1-2种常见农作物或蔬菜;增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
6-7年级:了解当地主要蔬菜及作物的生长习性,基本掌握浇水、施肥、修剪、喷药、采摘等管理技能。
8-9年级:了解不同蔬菜的管理方法,熟练使用各种农具,亲身感受菜农工作的辛苦。
(三)强化自我负责的包干区课程
包干区是现成的劳动教育基地。每学期初,由学校为各班划分包干区域,学生每天按值日表进行打扫。一二年级主要负责教室,三至九年级主要负责教室、公共区域等,每一区域均制定具体的劳动实践目标和评价指标。在清扫中,学生学习劳动工具的使用,树立劳动责任意识,体会劳动艰辛,真实感受劳动使校园整洁,并由此学会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四)培养自主精神的家务劳动教育
1.利用劳动课进行家务劳动教育,学习相关的家务劳动技能。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活动特征有机融入家务劳动教育内容,确保家务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
2.家庭服务。引导学生从家庭小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家务劳动。一是让家长和学生共同确定孩子每天适当的常规家务劳动量,由家长负责督促检查,形成固定的家务劳动岗位。二是利用节假日期间,为学生布置适合学生身心年龄的实践活动,规定时间内学会做某一件事,由家长作指导,让孩子时时有所收获,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并在每一项完成后有简短收获或感悟,在实践中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磨炼、成长,在劳动中体悟个人的幸福生活。
3.定期开展家务劳动展评活动,将自己的劳动技能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相互学习新的家务劳动技能。
4.结合特定的节日和主题活动开展相关的家务劳动,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
二、“两渗透”: 整合校内活动,深化劳动教育
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校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通过对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等传统校园节日活动及社团活动用课程的要素加以改造,使活动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深化劳动教育实效。
(一)校园节日活动课程。
将传统校园节日活动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联系和有序整合,可以发挥节日活动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等方面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亲近劳动的积极情感、良好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体悟劳动之美。如体育节开展“志愿行”课程,为运动员端水、整理衣物、提供座椅;读书节开展“小馆长”课程,体验日常图书的借阅与管理工作;科技节开展“小小修理工”课程,为学校修理劳动工具;艺术节开展“为劳动模范点赞”课程,搜集宣传劳动模范事迹等。将劳动教育寓于校园节日活动之中,以课程化的形式创新劳动教育方式,使学生的劳动情操、思想、性格等不断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校园社团活动课程
以兴趣小组、社团等方式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是劳动教育的途径之一。通过组建学生社团,开设快乐农夫、花草四季、厨艺达人等社团课程,将劳动教育寓于特色社团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让劳动成为学生的一种技能、态度和修养。
丰富的课程设置,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实施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内涵,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学校秉承“让每一个生命更精彩”的校训,立足实际开展的课程研究与实践,使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桓台县实验学校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