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桓台一中附属学校2022年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 ||
---|---|---|---|
索引号: | 11370321004221038A/2022-5274648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2-09-29 | 发布机构: | 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
学校秉承“格物致知,求真至善”的核心理念,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坚持把强化美育教育作为育人成长的重要内容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中,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丰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课堂改革,不断提高美育水平,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美育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学校被评为淄博市美育工作特色学校、山东省美育工作特色学校。
一、建立机制,加强艺术课程管理
学校成立艺术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学校艺术工作。建立了艺术教育工作机制,每月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每季度向领导小组汇报一次工作情况,每学期全面总结一次美育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艺术工作考核。同时,制定了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确定各年级艺术课程目标,确保艺术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师结合课改,努力钻研教材,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提高备课、上课、评课的质量,真正做到教学过程的细化,有效保证了各项艺术工作计划的贯彻落实,推动学校艺术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开足开齐课程,保障艺术课程规范建设
为巩固课堂教学达标成果,规范艺术学科教师教学常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学生接受全面素质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充分利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标准实施的契机,开足开齐艺术课程:我校初中的班级每周各开设一节音乐课,一节美术课;小学的班级每周各开设两节音乐课,两节美术课。每个艺术教师每学期全面按照教学计划实施课时。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全体学生,按照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认真编写教案,认真进行二次备课,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倡导探索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储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
三、加大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创设美育条件,夯实美育基础
没有艺术教育的“硬件”设施,就不可能培养出艺术素质较高的学生。学校根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积极创设美育工作条件,加大对学校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配备有陶艺教室,版画教室,数字化书法教室、音乐教室、器乐排练室,舞蹈教室,合唱教室,电子钢琴教室,琴房14间,创课教室2间,包括航模模拟飞行、激光切割、3D打印等;数字化史地教室1间,科技馆1个;高配置实验室8间,以及面积近500平米的成果展厅等,配备了键盘乐器、打击乐器、鼓号队乐器、管弦乐器、多功能一体机、多功能教学软件、音响系统、舞蹈把杆、乐器挂图、画板、画凳、写生台、石膏教具、静物器皿、画具材料等艺术教学设备器材,确保了艺术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优质的硬件条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使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了致力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
四、注重美育过程管理,涵养学校美育文化
(一)多措并举,优化艺术教师配备
建设一支专业的艺术师资队伍,是发展好校园美育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将积极申请增加音美教师招聘名额,增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初中部有艺术专职教师9名,小学部有艺术专职教师19名。同时学校注意加强艺术教师专业培训,提升艺术素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使教师走出校门求师问道,请进专家授业解惑,每年组织音乐、美术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其中有音美教师基本功培训、合唱培训、指挥培训、舞蹈培训、书法培训、绘画培训、写生培训等,培训主题种类多、内容丰富,同时选拔我校美育骨干教师积极参加省级培训。旨在“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出技术过硬、能力突出的“学研型”美育教师队伍。
(二)学科整合,加大审美教育与课堂融合
课程是美育的有效载体。学校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德育课程引领学生了解社会美。德育蕴美育,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把思想品德教育富于美育之中,心美引善,使学生在效仿榜样的潜移默化之中实现道德教育,使人乐善好为。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从而逐步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情操,明确善恶,振奋精神,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归心”向善,培养学生诚信、友善的良好品质。
上课时,充分发挥美育的核心辐射作用,把美育融合或辐射到语文、数学、体育等各个学科中,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也因为美育的辐射,变得更有趣味。老师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美、意境美、人物美、结构美、语言美、修辞美,引导学生加以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生动洗炼的教学语言,工整流畅的板书等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综合实践课程让给学生接触和欣赏自然美,我们定期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走进“山东省麦基邦生态园”进行研学,通过自身的实践,去寻求美、发现美和感知美。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活动空间、成长空间和审美空间,让学生们沐浴在美的氛围里,愉快学习、快乐成长。
通过开设科学发明校本课程、科技制作校本课程,运用以美导真的原理,吸引着学生探索真理的奥秘,开拓了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辨视事物的异同,发现特征,掌握变化,深信事物的美和大自然的和谐是相一致的。
(三)丰富课外艺术活动,落实特长培养
多元智能理论,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优势,基于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全校组建了舞蹈、合唱、管弦乐、民乐、朗诵、书法、版画、篆刻、园林设计、掐丝画、科技小制作、编程、模拟法庭、美食地理等140多个社团,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了成长和展示平台。学生在自己组织和参加的活动中发现美,体验美,享受美,潜移默化地被美的魅力所征服,审美情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在不断提升。
音乐实施“器乐模块教学”。“每人一乐器”也是我校一直坚持且有条不紊的实施的策略。以年级为单位,每个班级都购置了尤克里里、陶笛、卡林巴、口风琴等不同的班级乐器。器乐教学给学生更好地架起了通往体验音乐的桥梁,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创造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美术实行“主题式”教学模式,从一年级至八年级,每个年级一个主题,依次开设了太空泥浅浮雕、线条禅绕画、综合绘画、插画、水拓画、篆刻、园林建筑模型、剪纸。极大丰富了美术学习的内容,有效延伸了美术课堂教学,拓展了美术学习空间,改变了美术学习方式,其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美术文化的学习,学习能力的养成,创新精神的培养及人文素养的提升。
(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艺术环境,涵养美育文化
美来源于生活、优美的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我校一向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使之达到“四化”标准,即净化、绿化、美化和教育化。通过学校广播、多媒体、网络、黑板报、景观雕塑、书院文化展厅、宣传栏等各种形式,分主题布置学校的各个区域,比如书院文化墙、复兴少年宫成果展厅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用书画作品布置“艺术走廊”;少先队组织“值勤队”,在校园里制止和处理不文明的现象。优美的校园环境时时给学生启迪,校园成为了学生智慧的沃土、心灵的绿洲,把生活中蕴藏的美的因素点点滴滴地浇灌到学生的心里,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搭建立体开放平台,助力重点项目推进,打造美育特色
艺术教育融于学校各项工作是我们落实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重要工作。学校以育人为核心,秉承节目育人、品质育人、过程育人、细节育人为一体的理念,坚持每年组织 “五个一”展示活动,为美育成果展示交流搭建平台。坚持每年举行一届合唱展演,坚持每年举行一届经典古诗文诵读展演活动,坚持每年举行一届书院文化节,坚持每年举行一届师生书画美术作品展,坚持每年一届科技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诠释了“以美育促德育、以艺术化人心”的教育理念。
我校每年都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制定出台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方案,确保所有学生每年欣赏到一场优秀戏曲演出,挖掘一批青少年戏曲人才,培养一批戏曲骨干教师,形成全校重视戏曲、关心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
五、完善中小学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制度,激励学生自信
学校逐步建立健全了艺术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工作的有效进行,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是对艺术课程教师的评价,内容涵盖学生参与情况、艺术学科成绩、成果展示等方面,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问卷等方式,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二是细化学生评价,通过对艺术课程教师的走访调查,在学生评价考核的基础上增添美育活动考核内容,重点从收集资料、过程性表现、作品展示等方面进行评价,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师生参与艺术课程的热情。
进一步深化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加大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培育力度,逐步建立艺术教育质量测试制度,促进艺术教育工作健康有序科学发展。
六、美育工作的成效
几年来,学校坚持进行美育教学改革和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逐步形成了美育课程、美育活动、美育队组构成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学校通过实施课程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活动支持指导与质量建设,保障了师资、设施、经费三到位,促进了美育工作的蓬勃开展,收获着丰硕的成果。
学生在全国省市县“百灵”艺术节比赛、中小学生创客比赛、NOC比赛、征文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教师在各级优质课、“一师一优课”、教师基本功等比赛中获一等奖比例占总教师的60%;现有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92名,形成了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学研型教师队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山东省美育特色学校”“山东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 “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学校”“山东省轮滑训练基地”“山东省学校卫生工作先进集体”“淄博市美育特色学校”“淄博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淄博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淄博市首批智慧校园”“淄博市党建示范点”等40余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