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桓台县田庄小学劳动经验及做法
索引号: 11370321004221038A/2022-5285165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10-11 发布机构: 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桓台县田庄小学劳动经验及做法

发布日期:2022-10-11
  • 字号:
  • |
  • 打印

拓宽劳动教育渠道  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典型经验与做法

桓台县田庄小学座落于田庄镇高楼村南首,距桓台县城10公里,属典型的农村乡镇小学。学校占地32912平方米,建筑面积6120平方米,绿地面积12010平方米。建有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劳动实践区等,学校现有劳动实践基地210余平方米。

为了贯彻上级关于做好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建设意见的文件精神,同时进一步提高我校办学品味和办学特色,我校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特色目标,针对孩子在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认识局限性和动手能力不足,以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为切入口,创造性地把课堂教学和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孩子带进田间和生活,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体验劳动的过程和乐趣。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形成良好劳动品德,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劳动真知,从而促进学生的向知情意行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多方位宣传,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一)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劳动意识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结合教研室安排,学校开设五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制定合理的计划方案,保证课堂教学的常态化、规范化,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我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主渠道,少先队主题活动为实施载体,积极开发与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开发特色课程,提高劳动技能

1.家务劳动课程

我校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低年级起,洗涤小件物品,整理个人生活用品;中年级,整理房间,使用一般家电;高年级,清理家庭卫生,会做一两种饭菜。劳动实践教师不定期向学生布置“家务作业”,由家校结合评价,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2.巧手坊“变废为宝”课程

组建巧手坊兴趣小组、进行劳动技能竞赛等。学生用易拉罐做小花篮,塑料瓶做吊兰,刨花贴画,铅笔木屑画、折纸......在系列活动中培养劳动兴趣。

3.跨学科课程

在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语文课劳动小故事、劳动名言的学习;数学课上摆一摆、做一做;英语课上各类头饰制作、佩戴;科学课上实验操作、发明创作;美术课上手工制作、作品展示;音乐课劳动歌曲的学习与创编等等。学生在学科融合间增长知识,提高劳动技能。

4.校内劳动实践

劳动课上教师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在于导,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乐于劳动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把自己当作环境卫生的保卫者、班级的美容师,把枯燥的卫生打扫变得富有人情味,学生干起来也特别积极;也可运用尝试发现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

 5.校外劳动实践课程

积极组织师生校外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经验,真实感受自然和社会。三月学雷锋,帮助社区打扫卫生;五月端午在高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大家一起包粽子;重阳节到田庄镇康寿养护中心捡树叶,清理杂草。在每一次实践活动中,提高孩子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在奉献中享受快乐,体验劳动艰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二、快乐汗水润童心,劳动实践育新人

我校建有两处劳动基地,一处是蔬菜种植基地,面积约百余平方米,主要种植辣椒、生菜、菠菜、大葱、韭菜、油菜、香菜等;一处是果园种植基地,面积约140平方米,主要种植核桃、山楂等,孩子们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到这里给蔬菜和果树除草、浇水、施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并学到一定的劳动实践能力。我校的劳动基地变成了各班的综合种植园、蔬菜园,成为了孩子们的“红领巾开心农场”。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同时要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实践基地的功能,根据基地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土质特点,对基地种植作物进行了合理规划,因地制宜,落实到班,责任到人。每周每班有一节固定的劳动课,从翻地、播种、浇水、除草、施肥、摘采收获,学生每次劳动都是在班主任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每月各班按学校的要求在各自班级的劳动基地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由学校安排专人对各班级劳动过程及劳动成果的多少、优劣进行考核,纳入班级量化管理考核中。每次劳动都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写出劳动心得。学生把观察到的作物生长规律,培植技巧,培育感想及时记录,大大丰富了的学生的写作内容。

三、夯实劳动教育,践行立德树人

劳动实践基地实现书本知识与劳动实践的统一。既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有助于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遵章守纪的习惯、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集体主义的观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的光荣、丰收的喜悦,同时体会到父母种植粮食蔬菜的艰辛,从而做到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良好品质,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愿意学习。在帮助孩子体验成功时,要遵循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层次的平台,让他们逐层提高,收获快乐。

()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十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班级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班级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品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们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干自己,也属干集体。这样学生既学会了交往,也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

四、“三继一坚”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1.继续搞好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做到“以点带点”(以学生带学生)“以面带面”(高年级带低年级),拓宽劳动范围。

2.继续把劳动教育延伸到社会,把社会实践作为劳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3.继续加强学生餐厅劳动教育工作,让学生养成更好生活习惯,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奠基。

4.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我做爸妈的小帮手活动。要求学生在假期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通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成绩记录反馈到学校,学生在校的劳动情况也由此表反映给家长,以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将学校劳动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五、发挥育人功能,提升综合实力

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既确保了师生劳动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又实现了劳动实践基地育人功能,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综合效益日益凸显。

把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当做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劳动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渠道,不断探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新途径、新方法,对青少年学生在提高学业成绩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参与社会活动,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取得了良好的作用。

学生劳动实践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劳动基地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能深刻感到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更加尊重别人的劳动,珍惜劳动果实。此外,在劳动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乐于助人的精神。

我们有信心把我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得更好,把我校的劳动实践教育开展地更加有声有色,从而促使我校的师生的劳动意识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