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和劳动实践的情况说明报告 | ||
---|---|---|---|
索引号: | 11370321004221038A/2024-5483654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10-28 | 发布机构: | 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我校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基础上,深入分析学校实际和历史沿革,结合现有德育工作基础,探索学校实施推进劳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模式,助力培育学生全面发展,助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提升。将努力构建学校特色劳动教育模式,实现“以劳育德、以劳润美、以劳健体、以劳启智、以劳促创、以劳立行”的育人目标,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一、建立劳动教育长效保障机制,确立劳动教育总体目标。
强化机制建设。成立学校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工作领导组组长,分管校长统筹部署,教育处实施推进,年级组、班主任和劳动教师具体落实,形成全员育人整体格局。并确立了学校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和劳动能力。
1.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提高学生劳动兴趣,具备必备劳动技能,培育学生积极劳动精神,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
2.确定学校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定位,各年段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探索创新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形成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3.挖掘劳动教育内涵,提升劳动教育品位,彰显劳动教育个性,构建学校特色劳动教育模式,打造附小特色劳动教育品牌。
二、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系统规划劳动教育的分段目标
研究挖掘劳动教育的内涵,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确定学校1-5各年级“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三大类劳动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和阶段要求。低年级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以日常生活自理劳动培养为主,初步感知劳动乐趣。中高年级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学会基本家务劳动和简单生产技术劳动,适当参加校内外服务性和体验性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劳动光荣。
(二)科学研发劳动教育的校本教材
将学校“基础性”“拓展性”“选择性”三级课程体系中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梳理归纳、挖掘提炼,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根据各年段劳动教育目标、内容和要求,深入研究、精心设计,研发形成附小各年段劳动教育校本教材。
(三)家校社协同打造劳动教育一体化
学校开设家本课程,为学生分阶段布置家庭劳动作业,强化家校共育。在学校现有实践场地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回到家中实践在学校学到的劳动技能,将劳动技能与生活技能相互转化。学校引导家委会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服务性劳动,推动劳动教育从学校辐射到家庭、社区,实现学校与家庭、社会在劳动教育上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协同实施,内容上的有效衔接,功能互补。
(四)整体架构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
学校为学生量身定制劳动课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实现必修劳动课进课表,劳动教师进课堂。建立劳动实践课程,强化实践育人,制定实施“劳动清单”。突出学校劳动教育的主导地位,依托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劳动周”集体劳动等,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机会;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通过衣食住行等日常居家生活劳动强化学生劳动实践。
(五)着力推进劳动教育的学科融合
本学期学校1~5年级全面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劳动课程,配备了7位兼职教师,安排劳动课进课程,保证每周每班一节的劳动课,确保劳动教育有序开展。使全体学生接受较全面系统的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在此基础上,学校注重劳动教育与多学科的教育融合,充分挖掘语文、思政、美术、科学、传统等学科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推进教育一体化。学校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的隐形、显性劳动教育资源,实施“学科+课程”,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推进教育一体化。
三、丰富“实践”课程,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
将劳动教育渗透在校园日常生活中。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及午餐劳动。“做好值日生”“当好午餐小管家”等活动,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学会扫地、擦地、擦黑板、整理课桌椅、收拾餐盘和餐桌,养成劳动习惯,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学校结合传统节日及相关的节假日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如学雷锋日的“向雷锋同志学习”,五一节的“晒劳动,秀光荣”,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一分”,植树节的“我为家乡植下一片绿”,这些活动使同学们体会到劳动的美好和光荣。
四、工作中的困难
通过劳动教育活动,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学校还存在师资队伍较弱、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欠缺等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 重点打造劳动教育特色项目
为丰富学生劳动实践体验,增加劳动课程的丰富性、选择性和厚实度,规划设计学校“种植园”。
(二)聚力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基地
充分挖掘校外资源,建立多处“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创设专项劳动教育活动,丰富劳动教育体验提供有力保障。引导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加公益性服务,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培育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素养。
(三)科学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本学期学校将建立学生劳动实践动态激励评价体系。借助《学生劳动教育成长册》记录学生劳动过程和收获;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成果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定期评选劳动榜样,与学校德育评价体系和雏鹰争章评价机制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成就感和自豪感。教师、家长关注和记录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态度、成效、进步和闪光点。
桓台县田庄小学
2024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