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桓台县第二小学劳动育人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方案
索引号: 11370321004221038A/2022-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9-29 发布机构: 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桓台县第二小学劳动育人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2-09-29
  • 字号:
  • |
  • 打印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劳动教育应与德、智、体、美“四育”融合,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课程标准》细化了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桓台县第二小学结合学校特点,构建“尚美·田园”教育,创建劳动育人框架,从劳动空间、劳动课程、学习方式、育人评价等方面探索基于五育融合的劳动育人新模式,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健体。

一、总体目标:

依托指向五育的责任田园、科技田园、人文田园、艺术田园和健康田园,通过空间建构、项目整合、学习方式转变和发展性评价等实施路径,生成具体的学习项目,让学生释放自然天性、体会责任担当、创新劳动技能、提升生存智慧、增强健康体魄,成为具有担当之肩、智慧之脑、审美之眼、创造之手、健康之魄的新时代“尚美·田园”少年,从而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健体。

二、基本原则:

时代性:体现党和国家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突出劳动育人中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红色基因传承等核心要素。

融合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对劳动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整合,对五育的关键能力进行融合,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真实性:劳动实践基于真实的生活情景,解决来自于学生的真实问题。

具身性:强调“身体”参与的劳动学习方式,在亲身经历中体验、探索、感悟、迁移以促成深度的学习劳动。

成长性: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分析成长中的不足与优势,激励学生更好地成长。

三、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

(一)同构共建劳动育人学习空间的创设

学校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把大自然搬进校园,改造相关场所,将一些没有必要的景观性场所改造成学生劳动教育的主战场。如学校通过向内开辟“一分田”耕读园劳动实践基地,向外与近郊周边的生态园区等建立校外劳动基地,以“打开边界,融通未来”的思路,吸纳并共享社会资源,通过校内空间、家庭空间、社会空间和网络空间的构建,与研学、郊游相结合,打破真实性学习的时空边界,实现“学习在窗外”,充分架构劳动育人的空间格局。

(二)课程整合构建劳动育人课程体系

学校结合五育融合下学生素养发展的关键能力,对德育、科学、综合实践、音体美等课程进行统整,聚焦劳动实践中的真实问题,确立多个项目的课程体系:一是设立生活“智”理、创意设计、职业体验、公益服务、农耕探索五大主题,构建25个项目的跨学科课程融合体系;二是以研学为基础,设立“田园+思政”“田园+生态”“田园+农商”“田园+科技”“田园+人文”五个方面的跨界融合体系,逐步形成学生综合素养协调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

 

(三)项目化学习变革劳动育人学习方式

学校以小组合作形式确定一个或几个项目,进行项目设计,明确实施计划,形成项目实施的基本流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同学科的教师一起参与,提炼关键知识点,建立问题素材库,组织学生探究解决,以高阶思维带动低阶思维,构建开放性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路径。

以《守望麦田》为例,围绕麦田这个大主题项目,学校按照小麦的生长周期设计和开发了10个子项目,通过灌溉设置、小麦观察与研究、储藏方式等8个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用多种手段与途径来获取、整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学科的教师都要进行联动。语文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小麦的发源、小麦与二十四节气,组织征文大赛和朗读会;音乐教师组织学生学唱劳动主题歌曲;美术教师组织小麦画、做艺术品、开摄影展、制作、花样面食等活动;体育教师组织插秧、割稻、打稻趣味运动会;科学教师开发项目课程,解决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陆续出现的各种问题;德育教师对劳动过程中的自理能力等进行监测。

不同学科的教师提炼关键概念和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资源支持、技术引导等,将课堂的时空无限拓宽,关注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学习资源开展有效探索,提升劳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促进五育融合视野下学教方式的变革。

(四)发展性评价保障劳动育人模式

1.梳理评价要素,注重五育融合的匹配性

发展性评价指向尚美·田园少年五大育人目标和核心素养,内容涉及15个要点,以表现性评价为主,实行综合素养评价。评价的方法和工具既激励学生个性发展,又匹配五育融合项目化学习要求;既关注学生知识的迁移、核心概念的形成及最终的作品成果,又要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卷入、五育全面提升的情况。

电子档案袋主要有学科成绩”“项目日志”“作品展示”“学分银行”“田园争章”“评者寄语”“整体画像等栏目,注重过程的激励与学习资料的收集,注重学习成果的展示,注重学生本人及同伴、教师、家长等多元主体的参与,注重实践过程的统计与分析。

2.设计《劳动手册》,注重整体素养的提升

学校设计《劳动手册》,收集记录劳动体验、劳动成果及劳动学分,开展劳动争章活动,以雷达图的形式来呈现综合评定结果。依据劳动学习项目的五大模块设计奖章———“服务章”“自理章”“耕读章”“职业章”“创客章,对学生德、智、体、美、劳进行评价,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四、具体主题活动成果展示

(一)“尚美·田园”少年跨学科融合体系评价办法

1.根据各年级跨学科融合劳动清单开展自我劳动练习,并做好参与记录与评价;

2.定期开展劳动技能比赛,每班择优选派10名学生参加校级比赛,奖励一、二、三等奖,计入班级考核。

1)生活“智”理主题劳动技能大赛(第1-4周)

2)创意设计主题劳动技能大赛(第5-6周)

3)职业体验主题劳动教育成果展示(第12-13周)

4)公益服务主题劳动教育成果展示(第16-18周)

5)农耕探索主题劳动教育成果展示(9-10份)

(二)“尚美·田园”少年跨界融合体系评价办法

1.根据各年级跨界融合课程开展相应活动,并做好参与记录与评价;

2.定期开展汇报交流活动,每班择优选派由3-5名学生组成的小组参加校级汇报交流,提倡形式多样化,比如制作PPT演讲、故事、视频、舞台剧等形式,奖励一、二、三等奖,计入班级考核。

1)田园+思政:红色记忆主题活动(第7-8周)

2)田园+人文:非遗研学主题活动(第9-10周)

3)田园+科技:企业跟岗体验活动(第12-13周)

4)田园+生态:生态探究系列活动(第14-15周)

5)田园+农商:商贸理财系列活动(第16-18周)

备注:结合时令节气、传统节日、国家时政

附:1-5年级劳动清单及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