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桓台县唐山镇中学教学管理监测分析制度 | ||
---|---|---|---|
索引号: | 11370321004221038A/2024-5289597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9-01 | 发布机构: | 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
为了使我校教学管理监测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确保新课标的全面落实和教学质量及教育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我校根据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并制订了我校教学管理质量的监测分析办法。
一、监测目的
1.使教师树立“知识和能力”与“态度和习惯”两者并重的教学观念,学生“人人达标”的教学思想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2.形成“反对给全班学生集体补课,提倡为少数学生个别辅导”的教学氛围。
3.及时检测我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主动改进教学及行政管理措施。
二、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教学质量监测工作的领导,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学质量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三、监测原则
1.导向性原则:体现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教师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
2.可行性原则:力争措施简单、明确、重点突出,行得通,落得实,改得快。
3.主动性原则:调动各级监测机构的主动性、创造性,变被动监测为主动监测,变指令性监测为自我创造性监测。
4.全面性原则:监测的内容要全面。既包括对学生学业质量的监测,又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测;既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监测,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监测。
四、监测内容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程度和优劣的状况。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过程的监控,包括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质量分析几个环节,二是教学效果的监控,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践操作等方面。因而,我们的教学质量监测工作,主要从这两方面进行。
五、监控方式
采用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普遍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自检与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测。
1.集中监测
期中、期末由县教研室统一组织命题,测试后要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指出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及时查漏补缺。
2.随机抽测
随机抽测的对象包括学生和教师。
①对学生学业质量的抽测。侧重于单项能力检测,充分发挥检测的诊断作用。评价方式既采用以纸笔考试为主的量化评价,也采用非纸笔化的质性评价;既注重水平性评价,更侧重发展性评价。抽测的形式有:语文方面的阅读( 书面)、朗读,英语方面的日常口语、数学方面的口算、计算能力测试等,还有艺体方面的唱、跳、投、画等等。
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抽测。我们采用随堂听课的方式,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经常性的随机抽查和反馈。将听课、评课与检查教师的备课、学生的学习习惯等结合起来,有计划地随机监测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备课和作业批改等情况。
学校建立学校、教研(年级)组、教师三级监控网络,教师以自我监控和随堂监控为主,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而进行;教研(年级)组采用单项能力检测的方式,发挥其导向作用;教导处侧重于对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进行监控。重点在进行质量分析,质量反馈,发挥其激励、改进功能,及时调整师生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级监控:学校监控(主要由教导处负责)
1.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学习、备课、听课、评课、考勤等。
2.严格按上级要求,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教师进行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师资培训。做好教学的常规检查工作,定期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计划落实、备课和作业批改等情况。
3.每学期召开至少2次教研组长会议。研究、讨论、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每学期不定期进行学科知识的抽查,并及时通报抽查情况。
5.每学期分年级召开1 - 2次学生座谈会,不定期地采取对学生问卷的方法,调研学科教师的教学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布置量、批改情况。
6.对后进生的辅导,每单元备课中都要体现目标和措施。
二级监控:年级组、教研组监控
加强年级组的备课活动,由年级组长负责,每周集体备课1次,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探讨,并做到有书面记录。
1.由年级组长牵头,汇总各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名单,定期(基本.上每月一次)出基本练习题,对本年级后进生进行质量追踪分析。
2.教研组长负责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做到计划、时间、内容、小结四落实。每学期举行2次专题研究活动。
3.教研组长不定期(每月一次)检查负责学科的任教教师批改作业和学生订正作业的情况,要作记录并及时反馈。
三级监控:教师自我监控
全校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五认真”要求。
1.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除认真作好记录外,应对所听的课进行较为科学的评估,以及提出教学建议。
2.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出勤率应达到100%。
3.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实行跟踪调查,有辅导措施,建立学习跟踪记录。
4.部分年级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监测。
六、分析方式
(一)教学质量分析的内容
教学质量分析可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
1.对试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分析
试卷命题范围及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是否紧扣教材与结合实际。要分析试题的难度值,提出对试题梯度,层次的看法。分析试题的效度和信度。试题的效度是考试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标明是否正确测出学生实际能力的程度;试题的信度是指考试的可靠性。
2.对学习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
对优秀率、及格率和班学科平均分数线、任教平行班学科平均分数线、年级学科平均分数线进行统计比较。对得分率较高的试题和失分率较高的试题进行统计汇总。对错误类型、原因分析。
3.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分析
通过数据,确定学生失分较多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原因。面批班级后五名学生的试卷,分析成绩差的原因,针对学生的不同学情确定补充措施。
4.对教师教学状况进行分析
总结考试反映出来的教学总体水平及分化情况。对考试所反映出来的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二)学校各层面质量分析制度
1.备课组质量分析制度
(1)期中质量监测、期末质量监测等测试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教师教学内容是否落实的重要途径,故每次测试后必须认真做好书面试卷分析。
(2)期中、期末测试后要如实填写考试成绩统计表,要统计出优秀率、合格率的人数、班级平均分等数据。
(3)要按项目认真分析学生错误情况的原因(必要时也可按题进行正确率统计),总结前一阶段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4)要做好测试的讲评工作,帮助学生分析试卷中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练习、巩固。
(5)要掌握学生理解知识的动态变化。
①要鼓励成绩在合格和不合格两等第之间的学生,进一步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②要重点了解学习成绩的等第不合格学生成绩较差的原因,争取家长配合,开展补差补缺活动。
2.年级组的质量分析制度
(1)每次测试后,由年级主任负责完成本年级学科考试、质量统计表。
(2)由年级主任召集本年级学科组会议。
①由各科首席教师(备课组长)汇报各班级测试情况。
②讨论本次测试中各班知识掌握情况,总结前一阶段的教学中成功与不成功之处。
③商讨如何讲评试卷,设计有针对性的反馈练习。
(3)商讨今后教学中的具体改进措施。
(三)学校行政的质量分析制度
1.每学期定期听取各年级主任汇报年级教学情况,反馈评教评学情况,并有选择的与部分教师个别反馈。
2.校领导要分工参加有关年级组的质量分析会议,与教师一起分析学生掌握知识方面共同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讲评的要求。
3.校领导要与教师研究今后教学中改进的具体措施。
4.校领导要了解各班级学习的总体情况,与有关老师讨论、分析班级情况,具体落实学生的帮教措施。
(三)质量分析的注意事项
1.质量分析要做到言简意赅,不说套话。
2.分析试题完成情况要深刻、具体,不回避问题,尤其要通过分析找出教法、学法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
3.提出的设想、建议要切实可行,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