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桓台县荆家镇荆四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70321004221038A/2022-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10-11 发布机构: 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桓台县荆家镇荆四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2-10-11
  • 字号:
  • |
  • 打印

桓台县荆家镇荆四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211月——202312月)

本规划经第十三届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202011月)审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桓台县荆家镇荆四小学始建于1968年,曾三次迁址,1988年新建的现有教学楼,如今仍在使用。学校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学校现有七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9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较为完备,配有计算机网络教室、音乐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室。

学校现有在岗教师28人,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24人,专科学历1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初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14,高级职称2人。

(二)学校发展优势

1.地域优势

学校坐落在荆家镇镇政府驻地,学校周边公共设施齐全,所辖十四个自然村,相对于其他村落家长受教育程度较高。家长对学生人格的完善,个性特长的发展,对学校教育的软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特色发展

“活力”是我校的文化品牌,孝德是我校的特色文化,活力教育主要依靠活力课堂和活力课外活动来实现,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生机勃勃的教育、激情澎湃的教育。活力教育包括实现途径——活力管理和终极目标——活力校园两部分。

孝德是我校文化育人中的亮点与特色。我们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即:追根溯源——了解孝德(主要针对一二年级)、走进经典——浸润孝德、名人孝事——效仿孝德、持恒躬行——践行孝德 、主题活动——弘扬孝德 。文化品牌和学校特色的创建非朝夕可至,也并非一成不变,这就需要我们荆四人坚守教师职业信仰、做出辛苦卓绝的努力、充满创新精神,保持真诚教育之心,不断坚持职业自信、理念自信、文化自信、品牌自信,以孝德为特色,打造活力荆四品牌,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3.课程优势

学校已经初步建立了活力课程体系,为培养活力学生提供生命成长的“跑道”。基于活力教育视角,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师本化实施,创立主题式的活力教育校本课程,建构活力课程体系。

4.管理优势

有爱岗敬业、团结务实的干部和教师队伍。学校领导班子善于思考、勤于实事。教师队伍中,老教师工作经验丰富,乐于奉献,能够创新;中青年教师思维敏锐,工作扎实,敢于创新。

(三)学校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不稳定,阻碍学校建设的持续发展。学校地处乡镇,教师流动性强,导致理念贯彻不够持续,发展时断时续,前行缓慢。

2.教学设施

学校资源有限,硬件设施缺项。合班并校后学校功能用房紧缺,科室有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开展,对学校的品牌建设形成一定的阻碍。

二、学校发展目标

(一)发展目标

以“崇德向善,诚勇明理”的办学理念,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把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适合学校发展的文化作为发展方向。着眼于未来人才素质的提高,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学习、科研型”教师队伍为途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狠抓课堂教学效率,注重教学常规的落实,注重师生共读书,以此为切入点,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一宗旨,走民主治校、文明美校、质量兴校、创新强校、从严治教的发展之路。坚持三项改革:管理体制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搞好三大建设:队伍建设、书香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实施三个战略: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品牌立校。

(二)办学目标

把学校愿景“彰显学生的活力,让每个学生都阳光;彰显教师的活力,让教育每一天都精彩”植根于师生的心中,努力打造“活力荆四,幸福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有特长,知能并举有个性” 的自信学子。

核心词解读:

全面发展、知能并举: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共同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有特长、有个性:人人都有内在的天赋和潜力可以挖掘,教育就是让他成为他自己——有个性。有特长是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兴趣爱好发展的特别擅长的技能。通过拥有特长,获得成长的自信。

(四)管理目标

秉承“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通过三项改革、三大建设、三个战略,形成民主管理、以法治校、文化立校的新局面。坚持三项改革:管理体制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搞好三大建设:队伍建设、书香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实施三个战略: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品牌立校。把我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管理科学规范、特色品牌鲜明的学校。

三、学校发展项目

(一)重点发展项目

1.学校管理

   1发展目标

坚持依法治校,推行育人目标管理和民主监督管理制度。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员工,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精简管理,提升中层干部执行力,使管理工作逐步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不断完善与学校发展成熟度相匹配的管理机制,梳理和完善学校各部门工作机制,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观念转变。加强对学校三年规划的过程性管理与评估,保障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地与达标

2主要举措:

①坚持用办学理念引领学校文化建设。

遵循“用办学理念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思维和原则,依靠“整体化、课程化、过程化”的主要建构方式让学校文化逐渐呈现出活力。进一步优化校园人文环境,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载体,推动校园视觉文化建设,着力创设良好育人环境;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支撑,完善校园育德机制,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

②坚持用育人目标引领学生快乐成长。

  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坚持“全面发展有特长,知能并进有个性”的育人目标,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真诚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师爱的传递中获得安全感、快乐感,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改进课堂育德和活动育德的教育方式,精心设计基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校园文化活动,设计并开展相关教师培训,用育人目标滋润学生心灵,滋养学生成长。

③坚持用发展规划促进管理机制完善。

一是提高学校发展规划的执行力。通过全校成员的参与规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提高规划的成员执行力。明确学校领导和全校教职工在规划实施中的职责,确立规划管理流程。二是实施“分阶段实施、分阶段落实”策略。学校各重点实施项目和系统优化项目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规划,内容包括目标理念、策略方法、分年度内容、规划评价、达成指标等方面,尤其在构建自评指标体系、采集自评信息和处理自评结果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同时通过每学期工作计划的制定,细化近期工作任务,明确重点,提高实施规划的清晰度,以提高规划的学校执行力。三是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重视学生、家长、社区在学校规划制定、实施与评估中的作用。

④检测指标

年度

项目

检测指标

2021

细化育人目标

1. 形成学校育人目标的二级指标;

2. 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相关教师培训;

校园环境建设

1. 形成校园环境建设方案;

2. 完成1-2处校园标志性景观的建设;

三年规划过程性管理与阶段评估

结合学校三年规划中各部门规划检测指标,形成学校规划达成度自评指标;

2022

细化育人目标

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相关教师培训;

校园环境建设

1.调整校园环境建设方案;

2.再完成2-3处校园标志性景观的建设;

三年规划过程性管理与阶段评估

结合学校三年规划各部门规划工作调整情况,修订学校规划达成度自评指标。

2023

细化育人目标

1. 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相关教师培训;

2. 形成相关教师培训设计方案与活动集;

3. 设计问卷并进行调研,评估教师对学校文化构建的认同与理解度;

校园环境建设

1. 再完成2-3处校园标志性景观的建设;

2. 开展校园人文“十景”的评选;

三年规划过程性管理与阶段评估

1.结合学校三年规划各部门规划检测指标及规划督导要求,完成学校规划达成度自评指标。

2. 学校规划达成度自评指标完成学校规划自评,形成自评报告;

2.课程教学建设

严格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按内涵发展要求树立全面、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不断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小班额、绿动力、数字化、轻负担”为追求,全面贯彻落实基于小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追求教学流程管理的规范化精致化,以语文、数学学科为引领不断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完善校本课程方案,丰富和完善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优化适合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活力校园,形成品牌课程。

1)目标任务

学校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全面落实课程教学建设工作,采取多项保障措施,积极促进全体教师开展课程教学建设,结合桓台县教学资源平台,推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课程教学建设领导小组  

 长:荆超  

副组长:宫君 张文超 崔鹏 王凯强  崔瑞

 员:全体教师

2)责任部门

有教务处牵头负责组织开展,总务处负责后勤保障,各教研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3)实施路径

一是注重学校办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以校为本优化学校课程方案,深入开展校本课程的实践,开发学校的校本教材,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将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教师新一轮教师自培新的增长点,形成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二是认真贯彻和落实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积极探索中高年级等第制的评价工作,不断引导学校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实行多元评价,推进等第制工作,利用家长会、家访、学校开放日等活动落实家校合作。

三是积极推进数学、语文等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发挥校重点学科高地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学科均衡发展,做到学科建设有特色,教师专业素养有提高。

四是围绕学校内涵发展和绿色指标,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继续研发校本练习册,减轻学生学业压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五是围绕减负增效,以实施“有效性教学”为抓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校本化实施方案的完善,以“精讲、精选、精练”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六是加强教研组建设,围绕减负增效的主题确立教研组研究的重点,做到教研组活动有计划、内容实、效果好,要发扬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优势,增强团体协作意识,整体提高教研教学质量。

4)年度任务

2021-2022学年启动学校课程教学建设,初步搭建好学校平台,让全体教师参与进来,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各年级至少完成一个主题探究活动设计。形成《一、二年级阶段综合评价设计与实施方案》及资料汇编;完成《(三至五年级)语数英学科校本单元作业设计(初稿)》、《(三至五年级)语数英学科单元命题汇编(初稿)》;五年级语数英学科学业质量稳中有升;

2022-2023学年完成《(三至五年级)语数英学科校本单元作业设计(修订)》、《(三至五年级)语数英学科单元命题汇编(修订)》;五年级语数英学科学业质量稳中有升。

根据实施情况,调整课程目标,完善学校探究型课程实施纲要;根据主题探究活动的实施,完善上一年的主题探究活动和各年级的主题探究活动。在原有基础上,选取重点年级横向开发主题探究活动;围绕突破点,开展校本课程活动的课堂教学研究,完善课堂活动观测指标;依据评价指标观测校本课程活动,指导教师就课堂活动中的教师指导撰写案例。

2023-2024学年。每个年级至少形成2个主题探究活动设计及配套的学生探究活动手册;结合校本课程活动的指导过程,进一步优化完善课堂活动观测指标。依据评价指标观测校本课程活动,指导教师就课堂活动中的教师指导撰写案例,汇编成册。结合教师撰写的案例,凝练“聚焦创新能力,创设活力课堂”的教师课堂活动指导经验,形成经验总结。完成《(三至五年级)语数英学科校本单元作业设计汇编》,形成校本作业;完成《(三至五年级)语数英学科单元命题汇编》,形成资源共享;五年级语数英学科学业质量稳中有升。

5)支持保障

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教学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从实际出发,指导各处室工作。

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经费保障:学校通过调整经费使用结构,合理使用资金,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促进教师有序流动,为规划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

制度保障:加强目标管理,并以教育改革的实际梳理学校的相关制度要求,根据规划内容和要求进行微调,使校长领导下的条线主任负责制实施能有成效。同时形成学校的制度文本汇总。

(二)基础发展项目

1.师资队伍建设

1)目标任务

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学校的发展空间,为此,学校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培养机制,通过分层发展、梯队建设,立足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这个平台,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来发挥教师教育过程的创造性,形成一支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高尚的师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研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现代化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2)责任部门

教务处和工会。

3)实施路径

① 注重师德建设,提升教师核心素养。

聚焦“爱学生、会研究、有气度”的教师发展目标,以争当“四有”教师为要求,通过学校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名师骨干等一系列的先进示范个人与团队,开展系列师德主题活动、文明班组建设、年度人物评选、教师读书论坛、校本培训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弘扬先进,提升师德水平、核心素养。

②依托个人规划,引领教师内涵发展。

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措施,并做好阶段性的评价、反馈和调整,促进教师内涵与学校发展的同步性、一致性,使之真正成为学校“全面发展有特长,知能并举有个性”育人目标引领下,围绕个性化教育要求,聚焦核心素养提升,促进教师自我持续不断地成长。

③注重课题引领,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以课题引领、顶层设计的项目推进策略,完善的学校教科研网络管理机制和体系,统整各类资源,真正使教育教学、管理常规工作与教育科研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同时聚焦教师科研意识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要求, 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实践,助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

④提升信息素养,注重信息课堂整合。

以县基础教育行动纲领提出的教师队伍现代化为目标,以当前全面的信息化应用为要求,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推进构建以信息化为载体课堂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关键核心,完善校本“乐学”课程体系。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方式,落实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职责,让骨干教师在校内外充分示范,积极发挥骨干引领与辐射作用。

⑤加强分层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学校不断完善师资自培机制,加大校本研修力度。根据区域发展目标和学校具体工作需求,坚持“因人施训”、“因需设训”的原则,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校本培训课程。同时务实培训模式,健全制度,加强培训活动的全程化管理,及时总结,向外辐射,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学校师资力量。继续走“教、研、训”一体的校本培训之路,依托项目引领,打造优质团队,在实践反思中不断提高,把不断学习、积极研究作为教师职业生存方式。

⑥搭建各级平台,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将为各梯队教师搭建适切的发展平台,在班主任队伍、语文教师队伍、数学教师、音乐教师队伍上形成发展助推力。并通过青蓝结对等活动,创设新教师的成长平台。学校经常组织有益活动,发挥示范带教作用,辐射引领青年教师成长。整合学校各工作坊、各内涵发展项目工作的推进,定期举行学科技能专业竞赛、青年教师课堂评优、骨干教师经验交流等活动,给予教师更多展示才华、锻炼技能的机会。

4)年度任务

2021-2022学年,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措施,根据规划扎实开展实施。

2022-2023学年开展课题研究,做到人人有课题,践行“12345”工程 ,结合“活力”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县教学评优活动中中青年教师人人获奖。

2023-2024学年建立起一支具有幸福、健康教育思想,具有教学严谨,专业扎实,思想端正的师资队伍。使有能力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教师队伍中有更多的教师具有教育教学专长,培养出一定比例的名师和骨干教师,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作用。努力实现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好辐射作用。

5)支持保障

①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从实际出发,指导各处室工作。

教务处、工会协同开展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合力的形成。

②经费保障

学校通过调整经费使用结构,合理使用资金,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促进教师有序流动,为规划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

③制度保障

加强目标管理,并以教育改革的实际梳理学校的相关制度要求,根据规划内容和要求进行微调,使校长领导下的条线主任负责制实施能有成效。同时形成学校的制度文本汇总。

6)成功标志

形成一支由3名县级领军人物,5-6名以上县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各学科教师队伍均衡发展的教师梯队。

2.德育工作

1)目标任务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德育建设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精神,健全德育管理机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探索德育新途径,营造良好德育环境。完善“活力学生”评价体系,进行活力德育“体验”课程的建设,通过系列课程开展,培养具备积极、乐观、自信、健康、团结、友爱及良好习惯的自信学生。

2)责任部门

 教务处、德育处及大队部。

3)实施路径

①完善德育课程评价体系,把每月一评的“活力之星”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依据,开展“活力之星”赢奖章活动,提高孩子争当校园荣誉之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成为文明、健康、阳光、自信的少年。

②德育处加强对“活力之星”赢奖章活动进行过程性监督和管理,注重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③结合本校德育的五大类课程,有针对性的每月开展专题活动,如:路队评比、礼仪展示、红歌唱响校园等,让学生在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④为了增加活力德育体验课程的实效性,结合社会资源,走进烈士陵园、敬老院、拓展训练等,在校内和校外开展体验活动。

4)年度任务

2021-2022学年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开发“活力德育”自主管理的特色德育模式,把德育内容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丰富德育活动,创新德育途径,探索规范化、课程化、体系化的德育校本课程

2012-2023学年建立健全“活力德育”自主管理的特色德育课程,完善“活力德育”课程的课程纲要和评价制度。其中包括“活力之星”课程、“文明礼仪”课程、“劳动与卫生”课程、“感恩”课程、“民族精神”课程。

2023-2024学年实践和创新德育体验课程,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涵养精神的人文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打造自信校园、文明校园,特色校园。

5)支持保障

基于德育指南,完善学校育人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核心理念,不断完善学校育人体系,搭建并完善德育工作顶层设计,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根据国家教育部2017年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有关五项内容---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六大实施途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要求,和县“个性化教育”的要求,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学校的德育工作需要创新转型,育人体系更加完整。

注重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注重是班主任队伍的梯队建设,在新班主任、资深班主任及骨干班主任队伍培养中,注重分层及专题培训,努力提高育德能力、核心素养。通过各级平台,为班主任创设发展空间,提升能力素养。尤其基于学校开展的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班任人文素养的培训与提升,提高“国学”课程等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能力。

注重德育品牌,推进完善行动策略。学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行动策略》的框架下,陆续以儒家经典、国学课程、传统节日为重点推进的德育品牌已初成,结合学校年级、班级学生实际,积极开展市级课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研究》,健全完善以“国学”为重点的德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成长体验。

物质保障。加大学校对德育工作开展所需经费的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既要保证好重点工作有序开展,又要本着节约的原则,高效完成每一件事。

6)成功标志

德育品牌特色下学生养成教育有成效,学生品行素养在“社、校、家”三方面评价好。

德育特色在区域发挥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举行区域展示活动。

四、保障机制

(一)组织机构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学校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并成立自我评估监督小组,将各项工作纳入评估运行机制,将评估工作分条块目标化,并整合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对规划中的重要任务,做到有相应的实施计划,由专人负责、措施落实、完成时间明确。

(二)规章制度保障

大力开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通过制度改革、制度建设,为学校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三)队伍建设保障

学校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构成“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观念新、学历层次高、教科研潜力强的师资队伍。学校充分寻求各方支持,整合社会、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家长以及教育教学科研机构等各方资源,为学校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充分有效资源保障。

桓台县荆家镇荆四小学   

                                                                                        20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