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桓台县马桥镇北营小学基本简介
索引号: 11370321004221038A/2024-5284122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9-01 发布机构: 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桓台县马桥镇北营小学基本简介

发布日期:2024-09-01
  • 字号:
  • |
  • 打印

桓台县马桥镇北营小学座落在小清河南岸和青纱湖畔,校址在马桥镇北营一村,学校占地面积2688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177平方米,绿化面积9113平方米。

一、办学性质

学校实施五年制小学教育的全日制公办教育机制,学校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其它行政管理工作。

学校根据社会需要、上级计划和办学条件,确定向西孙村、康杨村、小庄村、辛桥村、东圈村、西圈村、南营村、北营村、辛庄村、冯马村、胡马村、齐马村等12个自然村以及金诚石化集团职工随迁子女,博汇集团职工随迁子女,服务区范围内外来务工子女招生,招生对象小学适龄儿童 ;办学规模10个班级,400人。

二、主管部门

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三、办学地点

学校座落在小清河南岸和青纱湖畔,校址在马桥镇北营一村,学校占地面积2688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177平方米,绿化面积9113平方米。

四、联系方式

0533——8530337

五、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5个年级,10个教学班,每个年级2个教学班,共380名学生。一年级70人,二年级90人,三年级84人,四年级75人,五年级61人。

学校面向西孙村、康杨村、小庄村、辛桥村、东圈村、西圈村、南营村、北营村、辛庄村、冯马村、胡马村、齐马村等12个自然村以及金诚石化集团职工随迁子女,博汇集团职工随迁子女,服务区范围内外来务工子女招生,招生对象小学适龄儿童 

六、办学条件

校园环境优美,校内翠绿茵茵、鸟语花香、景观别致,种植各种名贵的花木,有海棠花、玉兰花、月季花、菊花、美人蕉、碧桃、榆叶梅、银杏树、柿子树、栾树等十几种花木。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有行政办公楼、教学楼、艺术楼、乒乓球训练馆、塑胶风雨操场、篮球场、排球场、室外乒乓球台、体育器械场地、餐厅、冲洗式厕所等教学设施。学校教学功能室有:科学实验室、科学仪器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室、德育展室、足球教室、心灵小屋、广播室、档案室、文印室、体育器材室等。

七、办学特色

“特色社团”、“校园足球”是学校的教育特色。

200810月亚足联中国展望部部长刘劲松、前国家女足队员范运杰一行到校视察校园足球工作; 2008年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局局长张英伟莅临学校指导工作;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长琨一行参观调研学校乡村少年宫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森莅临我校参观视察青少年工作;全国妇联儿童部部长邓丽莅临参观考察学校乡村少年宫工作;山东省关工委主任王克玉莅临指导少年宫工作;山东省委宣传部部长李群一行参观视察学校乡村少年宫,市委书记刘慧晏陪同;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王磊视察参观学校少年儿童工作。学校承办淄博市素质教育经验交流现场会;学校还迎接桓台县县委、县府、人大、政协、妇联、宣传部多次参观。

20093月申报“山东省级规范化学校”并顺利通过验收。2013年通过“山东省级规范化学校”复评验收工作;2013年被评为“全市优秀乡村学校少年宫”;

201610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176月通过“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复评验收。

八、师资水平

现有专任教师30人,研究生2人,本科26人,专科2人。学校现有县级骨干教师5人,县级学科带头人2,教坛新秀1人。学校全力提升师生的整体人文素养;努力打造一支素质精良,业务精湛的干部教师队伍;全面改善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力求把学校办成有知名度的优质学校。

九、荣誉奖励

2008年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20143月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复评验收;2012年被被省地震局、省教育厅、省科协表彰为“山东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 201410月接受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验收;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20186月被山东省教育厅表彰为“省级绿色学校”;2019年被表彰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2021年被表彰“市级平安校园”和“桓台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先后荣获“淄博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淄博市乒乓球教育特色学校”、“淄博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淄博市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淄博市地震科普示范学校”、“淄博市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2008200920102011年连续四年被评为“桓台县十佳乡村少年宫”;被桓台县教体局授予“桓台县教学示范学校”、“桓台县管理示范学校”、“桓台县科技创新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十、历史沿革

桓台县马桥镇北营小学

清朝末年,北营村有私塾两处,学生25人,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

1917年春,北营乡绅郑鹤年、郑瀚章等人,呈准在北营铁佛寺设立“桓台县第三高等小学”,这是民国时期本乡唯一的县立高等小学,19185月停办,1921年续开。1923年冬,郑翰章等人在北营村南“姑子庵”建修新校舍,1927年搬迁新校址,此后收归国有,1929年称“桓台县立等第三小学”,这时已发展成完全小学,1934年改称“桓台县立北营小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因日寇入侵,学校停办。1941年夏,桓台县政府在北营村建立雁鸣乡中心小学,招收两个班学生80人。1944年成立北营小学,有4个班,学生142人,教师5人。194910月成立北营完小,前期招收两个班,后来发展为3个班、4个班,学生约180人,教师10人。

1954年,北营学校建立东北分校、西北分校、张刘分校,各招收4个班,各有学生100人左右,教师各5人。1972年前后,三校停办。北营一村开办新建小学,招收6个班,学生250人左右,教师9人。北营二村开办新生小学、北营三村开办新杨小学。1968年北营完小停办,在原校址成立北营联中,6个班,学生300人,教师15人。19928月份北营联中并入马桥一中,并在北营联中校址组建了北营小学。19989月份马桥镇辛庄小学、马桥镇三马小学、马桥镇东圈小学合并至北营小学,招收北一、北二、北三、东圈、西圈、南营、冯马、胡马、齐马和辛庄村的学生,教学班12个,学生480人,教师26人。

2005年马桥镇人民政府和北营一村、北营二村、北营三村的村委投资700余万元,在北营村东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新建成高标准的北营小学新校(现在的学校),面向西孙村、康杨村、小庄村、辛桥村、东圈村、西圈村、南营村、北营一村、北营二村、北营三村、辛庄村、胡马村、冯马村、齐马村等14个自然村,以及金诚石化集团职工随迁子女,博汇集团职工随迁子女,服务区范围内的外来务工子女招生,学校规模扩大师生约8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