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扩大发展绿色小麦种植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3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基本情况
桓台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山东省农业发展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和山东省“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县。1990年整建制建成江北第一个“吨粮县”,1992年建成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双千县”,2014年11月通过3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2019年11月被农业农村部表彰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自3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验收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我县坚持“规范管理、产销对接、突出重点、稳步发展”的原则,坚持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建立健全绿色食品原料生产七大体系,全面推广粮食生产“五统一”模式,严格落实绿色食品原料生产技术规程,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生产基地的组织管理体系
(一)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农业农村和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计划制定、政策研究、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会议,对年度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对调整的领导小组成员及时更新相关名单。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基地巩固提升、小麦统一供种、秸秆综合利用等建设工作。
(二)日常管理。桓台县3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配备3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基地技术服务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承担基地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同时,县农业农村局、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小组,各镇、村也明确了基地建设责任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建立了综合协调组织管理指导体系,促进了工作的有序推进。
三、先进技术应用情况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和社会效益突显,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四级生产管理体系。桓台县建立了县、镇、村、户四级生产管理体系,制订了绿色食品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组织开展生产技术培训、生产资料市场监管、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做好小麦玉米产品质量抽检,抓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农户生产手册”的印制和发放,户均一册,将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落实到户。在基地显要位置设置标识牌,加强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指导。全县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326人,负责基地生产监管、技术指导,督导农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严格遵守农药、肥料使用准则,认真做好生产记录。每年小麦玉米收获后,生产手册由各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负责收齐交由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存档,保存三年以上。
(二)粮食种植“五统一”模式。生产中推广粮食“五统一”种植模式,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提高了粮食种植专业化、标准化程度,提升了产业化水平,为基地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实行统一供种。小麦生产中全部种植济南17、鲁原502、山农29等高产优质品种,统一种衣剂包衣,优良品种普及率100%;玉米生产中推广种植农大372、郑单958等耐密型高产品种,全部种衣剂拌种,防治地下病虫害;二是制定印发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重点对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进行规范。通过宣传培训、技术指导,抓好推广落实,普及应用率达到100%;三是设立8处绿色食品原料农业投入品专供点,设立专柜,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了投入品的安全供应和使用;四是县农技部门搞好苗情墒情调查,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意见下发到各基地建设单元,统一田间管理;五是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对全县小麦、玉米实行统一收获。
(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了小麦玉米轮作制度,肥料以施用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污和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基础,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实现全覆盖。在小麦玉米播种前,县农技部门根据全县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制定发布专用配方,由省农业农村厅认证的大型企业生产,淄博博信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等负责配送,实现了“测、配、制、供、施”一条龙服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达到98%以上。全县小麦玉米氮素化肥施用量逐年下降。
(四)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在搞好粮食病虫草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及时发布绿色防控方案,防治药剂选自《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允许使用的农药清单,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实现全覆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委托专业化服务组织作业。小麦根病春季统防统治、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防双减”等病虫害防治统防统治采取专业化服务作业方式;二是区域集中防治作业。在麦田除草、后期病虫害防治和玉米苗期病虫草害防治环节,以各村机防队区域集中防治为主。
四、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完善
“桓台县优质专用小麦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得第一批淄博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县推行以“绿色食品品牌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原料基地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依托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整合粮食加工、畜牧养殖等企业资源,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链条,实行订单生产,形成以绿色食品企业为链条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五、优质优价,实现了农民增收
桓台县3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验收以来的五年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实现了高产稳产。2021年全县小麦平均单产512.66公斤,连续11年位居全省首位;2019年高产攻关田亩产835.2公斤,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记录;在全县玉米平均亩产达到491.15公斤,实现了较高产量。
(二)促进了农民增收。基地建设实现了优质优价,增加了农民收入。基地小麦平均比普通小麦每公斤高0.16元,仅小麦优质优价一项每年为农民增收2000余万元。
(三)扶持壮大了专业化服务组织。基地建设促进了病虫害机械化防治、粮食烘干储存等专业化组织的发展。淄博益农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全市唯一取得认证的飞防服务组织,有人驾驶植保飞机6架;全县拥有100余架无人植保飞机,日防治作业面积5万余亩;烘干设备保有量16台(套),日烘干能力2100余吨。
(四)加快了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基地建设增加了种粮收入,促进了土地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截至目前,全县拥有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560余家,土地流转率达到85%以上。
(五)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基地建设,加强基地环境保护,实现了秸秆转化利用,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下一步,我们将以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发展绿色小麦种植为目标,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小麦、玉米)技术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生产和管理,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确保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我县乡村振兴贡献应有的力量,为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