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桓台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 第三批、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通知发文机关
桓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字号
桓政发〔2014〕8号
索引号
11370321004221396B/2014-5119884
成文日期
2014-03-29
发文日期
2014-03-29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化
有效性
有效
桓台县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第三批、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通知
桓政发[2014]8号
各镇人民政府,城区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县政府批准县文化出版局确定的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计19项)及第三批、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计18人),现予公布。
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第三批、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评定公布,对于建立健全县、镇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存、传承和发展,展示我县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全县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05〕18号文件做好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05〕94号)的精神和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积极推动文化大县建设。
附件:1.桓台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2.桓台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简介
3.桓台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人名单
4.桓台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人名单
桓台县人民政府
2014年3月29日
附件1
桓台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名单
(共计19项)
一、民间文学(8项)
《古诗吟诵》 街道办
《兄弟槐的传说》 果里镇
《荆家洼聚宝盆的传说》 荆家镇
《铁拐李与油辣菜》 马桥镇
《秃尾巴龙王与恋娘湾》 马桥镇
《辕固传说》 田庄镇
《皮狐子娘的传说》 田庄镇
《鲁班夜建华严寺》 田庄镇
二、传统舞蹈(1项)
《东镇高跷》 索 镇
三、传统体育、游艺和竞技(1项)
《桓台传统游戏》 文化馆
四、传统美术(2项)
《西果里面塑》 果里镇
《芦苇画》 起凤镇
五、传统技艺(5项)
《湖味小吃制作技艺》 起凤镇
《王茂小磨香油制作技艺》 唐山镇
《伊氏休闲马扎制作技艺》 唐山镇
《新城明清民宅建筑技艺》 新城镇
《芦苇宫灯制作技艺》 起凤镇
六、民俗(2项)
《炉姑庙会》 索 镇
《五贤祠庙会》 起凤镇
附件2
桓台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简介
一、古诗吟诵
报送单位:街道办
项目类别:民间文学
基本内容:吟诵是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但目前濒危。索镇王佩行老人掌握古诗吟诵技法,并将此技法传授给了孙子王昊。他吟诵古诗的方法学自旧时私塾,没有固定的谱子,讲究以气驭声,以情摇音,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很富有音乐性。
二、兄弟槐的传说
报送单位:果里镇
项目类别:民间文学
基本内容: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山西孙姓四兄弟移民往山东。行至现今果里镇永富村时,老大、老二染病留下。兄弟四人将从故乡带来的一颗槐种播下,一口铁锅一摔两半,约定将来以铁锅为凭证相认。留下的两兄弟在此安家落户。而那颗槐种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棵大槐树,至今已经近五百年的树龄,它见证着当年的兄弟亲情,故名“兄弟槐”。
三、荆家洼聚宝盆的传说
报送单位:荆家镇
项目类别:民间文学
基本内容:相传在荆家洼立庄之前,庄北有庞姓渔民。一天,东海龙王的三太子变成鲤鱼被庞氏网住。因见鲤鱼流泪,庞氏便把鲤鱼放生。三太子为报恩,让庞氏得到一个聚宝盆,从此他衣食无忧。一次庞氏因事外出,将聚宝盆埋在一丛芦苇下。春末返乡,但见芦苇茂密,聚宝盆再也找不到了。以后荆家洼一带的人们便主要依靠苇编为生。
四、铁拐李与油辣菜
报送单位:马桥镇
项目类别:民间文学
基本内容:古时候,马车桥村有爱吃“油辣菜”的风俗。 相传马车桥村村东头,有一个夫妻老婆店,生意很是不好。一天,夫妻两人救了一个老叫化子。老叫化临走给了夫妻两人一种调料,很快小店起死回生,生意兴隆。后来知道那老叫化就是下凡的铁拐李,而加入那调料的菜便被顺口称作“油辣菜”。
五、秃尾巴龙王与恋娘湾
报送单位:马桥镇
项目类别:民间文学
基本内容:马桥村村东有个恋娘湾。据说很久以前,大芦湖边住着一户孤儿寡母的李姓人家。儿子李黑龙得到一颗宝珠,母子俩过上了好日子。当地县令抢夺宝珠。母子逃到李家庄。为防宝珠丢失,李黑龙把宝珠吞下变成大黑龙,阴差阳错被母亲弄断了尾巴。黑龙疼得翻身打滚,形成了一个个大水湾。后它扑向县衙,用霹雳将县令连人带屋炸成一片大湖。后来,人们把马桥村东的大湾叫“恋娘湾”。因为黑龙断了尾巴,人们都叫他“秃尾巴龙王老李”。
六、辕固传说
报送单位:田庄镇
项目类别:民间文学
基本内容:1.刘大申梦辕固:清末刘大申,年轻时参加会试睡着,梦到辕固给他提示,醒后提笔作文,有如神助,终于高中。后刘大申来新城任职,整修了辕固坟冢和祠堂;2.辕固冢借东西:田庄镇辕南村原来有一个大墓冢,是汉博士辕固的坟墓。据说,这里曾经发生过怪事:东庄有一个叫王成子的穷人,娶亲的时候从辕固墓前借到了一些家俱,并如期归还。从此,类似事情时常发生,但后来因为有人贪心不还,辕固墓冢的物品就不再外借了。
七、皮狐子娘的传说
报送单位:田庄镇
项目类别:民间文学
基本内容:皮狐子娘的故事在桓台田庄镇家喻户晓。据说从前有个寡妇,守着三个闺女过日子,大闺女叫炊帚疙瘩,二闺女叫笤帚疙瘩,三闺女叫小疙瘩。有一天皮狐子精把寡妇和三闺女吃了,变成了寡妇的模样,想吃了另外的两个闺女。两个闺女机智勇敢,识破了皮狐子精,并想方设法把它杀死。
八、鲁班夜建华严寺
报送单位:田庄镇
项目类别:民间文学
基本内容:桓台县高楼村的华严寺,据说是鲁班一夜建成。高楼要建寺院,请来鲁班。按着鲁班的安排,三个月备料完工后,开工时他就来。三月初三这天鲁班到来,施展神工,一夜之间大殿就落成了。后来人们才知道大殿最东南角的那颗大柱是由三尺灰菜与木头结合而成的。
九、东镇高跷
报送单位:索镇
项目类别:传统舞蹈
基本内容:东镇高跷从清朝末期发展至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具有浓郁北方地区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经过数代民间艺人的努力,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基础上,东镇高跷做到了“三绝”:一绝是县令坐轿。二绝是抬八仙。三绝是三打白骨精。至今,本村传承不断。
十、桓台传统游戏
报送单位:文化馆
项目类别:传统体育、游艺和竞技
基本内容:桓台地区打撬、滚铁环、拾子儿、磕拐、跳房、丢沙包、跳绳、踢毽子、荡秋千、跳皮筋、打弹弓、丢手绢、弹琉璃蛋儿、剪子包袱锤、翻绳、过家家、叠罗汉、打纸牌、打陀螺、摔哇呜、捉迷藏等传统游戏曾在民间代代相传,至今仍然有一定的生命力。
十一、西果里面塑
报送单位:果里镇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基本内容:果里镇西果里村祖辈精通此艺。面塑作品种类繁多,就大类而言有动物、戏曲人物、家畜、神话人物等上百个品种。与其它面塑不同的是,西果里面塑需要烤制,基本工序有和面、压面、撮剂子、制作模型、上炉烘烤、上色等。现在传承困难,面临濒危。
十二、芦苇画
报送单位:起凤镇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基本内容:起凤镇鱼一村村民巩向滨把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制成了独具风格的芦苇画。他制作的芦苇画利用马踏湖得天独厚的芦苇为原料,经过蒸、煮、漂染、碳化、抛光、拼接、粘合、装裱等十几道工艺,纯天然、纯手工,每个画面都是采用芦苇的茎、叶、苇花等进行艺术加工,不但画面逼真,且立体感强,光泽中带有几分金属的质感,天然、环保、不变形、不变质,保持着自然纹理和光泽。
十三、湖味小吃制作技艺
报送单位:起凤镇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基本内容:马踏湖出产的鱼、虾、蟹、蒲白等,以质地美好闻名遐迩。湖区人们用此做的湖味小吃,以独特精细的制作方法,新颖别致的造型,清、鲜、淡的口感等特点倍受称誉。鳞炸鲫鱼、鱼丸子、蒲白黄鳝汤、醋熘白条鱼、黄焖鲢鱼、酥鲫鱼、清炸黑鱼、清炖鲤鱼、清蒸鲤鱼、糖醋鲤鱼、熘黑鱼、泥鳅汤、毛蟹汤、炸螃蟹、炒虾、炸荷花、蜜汁莲子羹、糖拌芦苇笋、糖拌白莲藕等菜闻名齐鲁,其制作方法掌握在当地人民的手中。
十四、王茂小磨香油制作技艺
报送单位:唐山镇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基本内容:唐山镇王茂村小磨香油是著名的地方特产,它以红、清、香而誉满齐鲁。据传,清光绪末年,王茂村于氏四兄弟,为谋求生存,由于启禄、于启祚兄弟二人,引进了小磨香油的制作工艺,至今有200余年的历史。经过一代代传人的努力,现在于氏手工小磨香油的制作技艺日臻完善。其原料选自本县,都是籽粒饱满、无污染的绿色无公害优等芝麻。其制作加工技艺经过数百年的时间,仍沿用纯手工加工。
十五、伊氏休闲马扎制作技艺
报送单位:唐山镇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基本内容:伊氏休闲马扎始于伊丕福。改革开放后,他率先走上了马扎制作的致富之路。开始全靠手工,木料多采用枣、槐等硬质木。后来磨具加工被用到了马扎制作之中,用料也由原来的枣、槐木变成了各种擅木、花梨木等,加工工艺也更加细致。2005年申请了专利。
十六、新城明清民宅建筑技艺
报送单位:新城镇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基本内容:新城镇西巴村有一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落。它以明清两代民间建筑的艺术格调为主体,同时吸纳了北京故宫建筑、浙派建筑、徽派建筑、苏州园林、山西平遥古城和名山大川古代建筑群等多种建筑艺术的技法,形成鲜明的特色风貌。这座文化庄园是村民耿殿兴历经数十年建成。
十七、芦苇宫灯制作技艺
报送单位:起凤镇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基本内容:芦苇编织是最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之一。起凤镇夏二村田江承另辟蹊径,在传统编织技艺的基础上,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成功编制成了芦苇宫灯。经多年探索,他发明了模具编织的办法。他制作的芦苇宫灯挂于室内或门外,可以为家庭增添浓郁的湖区风味和文化气息,很有艺术价值。
十八、炉姑庙会
报送单位:索镇
项目类别:民俗
基本内容:每年在炉姑园内举行四次庙会,每次三天,分别是农历三月三、六月十九、九月九、十一月十七(炉神姑的生日)。届时,总有临淄、邹平、周村、博兴、东营等地近万名群众云集园内,摩肩接踵,烧香祈福,热闹非凡。有的群众为了在庙会当日烧第一柱香,凌晨一点就赶到庙前。由此观之,炉姑传说在民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十九、五贤祠庙会
报送单位:起凤镇
项目类别:民俗
基本内容:农历三月十八是传统的五贤祠庙会,来自起凤镇及周边镇村的游客会云集五贤祠,纪念“五贤”(鲁仲连、颜斶、辕固、诸葛亮、苏东坡)。庙会期间,村民自发组织秧歌、大鼓等表演,极富民俗风情。
附件3
桓台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传承人名单
(共计8人)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 或单位 |
传承人 |
苏王高跷 |
索 镇 |
徐 东 |
桓台吕剧 |
文化馆 |
张 奎 |
孙氏扒鸡酱蹄制作技艺 |
荆家镇 |
孙连军 孙 纲 |
起凤金丝鸭蛋腌制技艺 |
起凤镇 |
宋汝刚 |
四色韭黄种植技艺 |
荆家镇 |
孙元福 |
宫家山药种植技艺 |
新城镇 |
董现忠 |
橘源堂郑氏中医诊疗法 |
街道办 |
郑晓辉 |
附件4
桓台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传承人名单
(共计10人)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传承人 |
古诗吟诵 |
街道办 |
王 昊 |
东镇高跷 |
索 镇 |
高庆利 高希民 |
西果里面塑 |
果里镇 |
李丙贞 |
芦苇画 |
起凤镇 |
巩向滨 |
湖味小吃制作技艺 |
起凤镇 |
曲庆河 |
王茂小磨香油制作技艺 |
唐山镇 |
于光安 |
伊氏休闲马扎制作技艺 |
唐山镇 |
伊丕福 |
新城明清民宅建筑技艺 |
新城镇 |
耿殿兴 |
芦苇宫灯制作技艺 |
起凤镇 |
田江承 |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武部。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