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桓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桓台县“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的

通知

桓政办发〔2016〕49 号

 

各镇人民政府,城区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桓台县“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桓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1月22日 

 

桓台县“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

 

  “十三五”期间,是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制定并实施“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是应对未来严峻的地震灾害形势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平安桓台的需要。

  一、指导思想及依据

  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全面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能力,形成政府主导、专群结合、全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淄博市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实施期为2016-2020年,重点规划全县防震减灾的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二、防震减灾形势与要求

  (一)桓台县的地震环境

  桓台县地震基本烈度Ⅶ度,是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质构造复杂,有四条断裂纵横穿过,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区域和近场强震活动的波及和影响,历史上我县遭受的最大影响烈度是1668年郯城8½级地震。

  (二)“十二五”防震减灾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建成地震信息节点、地震流体观测设施,地震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进一步规范,抗震设防要求审定纳入基本建设审批流程,城乡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进一步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地震应急救援和救助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使我县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大幅提高,2010年建成“山东省地震应急预案管理示范县”,2015年创建成为“山东省防震减灾基层基础工作示范县”,防震减灾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1.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县调整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2012年县地震办公室更名为桓台县地震局,升格为正科级单位,新增编制一名,为全额事业编制。

  2.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扎实推进“三网一员”体系建设,地震宏观测报网、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络不断完善,调整充实地震宏观异常观测点9处,均配备了群测群防观测员;开展群测群防观测员培训,编印了“地震监测预报联系卡”,确保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灾情信息速报的准确、及时;建设了桓台县流体观测设施,加强县级信息节点建设,综合利用省市地震台网监测数据,监测预报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极大提高我县强地震监测能力。

  3.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按照规定进行审批,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全部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4.地震应急与救援能力。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组织,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与蓝天救援队、城际救援队等专业救援组织合作,建立了专业救援力量及志愿者队伍保障体系。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可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系统全面运转,救援力量迅速到达灾区实施救助。2013年,新建成红莲湖应急避难场所,共计面积38公顷,遇灾可安置10余万人,进一步提高了应急避难处置能力。

  5.公众应对地震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学校作为防震减灾的重中之重,按照规定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形成了成熟全面、快速有序、持之以恒的应对地震反应的疏散和自救互救机制和能力。大力推进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100%,广泛开展社区、企业、乡村、机关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社会民众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和防震避震技能,科学应对地震谣传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

  6.防震减灾法制宣传和科普教育。以青少年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为基础,形成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不间断、多形式的开展防震减灾宣传;编印了《防震减灾知识手册》,加大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和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广播宣传、报刊专版、刊文、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广大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和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十二五”期间我县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新增5所,总数达到7所,市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11处,县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20所,市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3个;少海社区被命名为省级地震示范社区,汇丰石化被命名为省级地震示范企业,实验中学被命名为市级地震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三)桓台县地震形势现状分析及规划要求

  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防震减灾的现实要求。桓台县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县级城市,化工与石油化工、机械、造纸发达,县城区人口10万人以上,人口密度较大,全县片区分布特色鲜明,人口相对趋于集中,特别是我县的化工危险源众多,其中危险化学品生产与经营企业就有220余家,各种地下管网和地面设施跨越不同工程地质单元和断裂构造,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或受外围强震影响,其网络系统遭受破坏时,将导致城市功能丧失,且极易产生次生灾害,引发连锁反应。在制定推进城市化和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时,应科学地评估自然地质条件,充分利用地震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成果,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选址规划,应统筹兼顾,科学评价,避免重大项目建在断层通过的区域。

  三、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县城乡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地震监测及预警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地震综合防御能力均衡发展,建成较完备的地震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1.进一步提升地震监测预报和临震预警效能。整合地震监测台网、群测群防网络等社会资源,提高地震监测信息实时获取能力,尤其是获取地震短临信息的能力。推进超限高层建筑、特大型桥梁、矿山企业等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或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试点。结合国家、省地震局地震预警台网建设,建立面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的预警技术平台,依托信息推送技术,为社会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

  2.不断提高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严格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落实国家规定的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易产生地震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保重大建设工程的抗震性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及整村搬迁等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设施及其环境保护力度,保证既有设施安全使用和正常运行。

  3.有效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切实做好应对破坏性地震的准备。进一步健全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地震应急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推进县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和地震现场工作队伍建设。设立桓台县地震应急物资储备库,建立地震应急物资储备补充更新和调用联动机制。进一步规范地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和志愿者培训,提高实战能力。

  4.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贯彻实施《山东省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办法》,提升全社会的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加强预防文化和安全文化建设,用科学的防震减灾知识指导推动政府、社会和民众主动防灾、科学避灾、有效减灾。持续深入地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进一步提高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普及率。

  四、工作重点

  (一)着力提升防震减灾能力
  1.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台站的综合化、网络化水平。紧紧围绕增强信息获取、数据分析和台网运维能力,提高台网运行质量。依法落实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措施。

  2.进一步强化地震群测群防,提高捕捉短临地震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作用,完善群测群防管理体制,地震宏观观测员补助提高到每人每月150元。鼓励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地震监测预测,整合畜牧、水利、水文、气象、国土等社会资源,推广简单、廉价、实用的地震宏观观测手段,有效捕捉地震宏观异常。

  3.深入推进试点示范,全面提高基层防震减灾能力。全面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城镇建设,加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企业、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地震科普宣传教育基地的建设力度,全面提高基层防震减灾能力,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

  4.构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常态化格局,着力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推进地震应急演练和地震应急检查的常态化,确保县与省、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联通联动,实现应急指挥准备和应急救援力量培训常态化。强化地震现场监测设施、应急装备、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的配备和调用,确保技术保障能力的实战化和常态化。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调用机制,每年对应急物资进行更新、补充,确保紧急状态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够满足需求。强化部门应急队伍的协调联动,加强地震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实现指挥系统制式统一、实现互通互联,提高现场工作科技化水平。

  5.加强地震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提高地震信息产品产出能力。建立完善地震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地震数据、灾害评估、烈度速报、应急指挥等信息的统一存储、统一处理和统一服务。依托政府和公共网络资源,拓宽信息服务渠道,提高信息服务的覆盖面和时效性。
  (二)丰富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产品

  1.提供农村民居建筑地震安全技术指导和服务。强化农村民居建筑防震抗震设防知识宣传普及,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建筑工匠抗震施工技术培训,推广使用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计典型图集,引导农民建房采用抗震构造措施,强化农民群众建造安全家园的意识。

  2.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和地震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宣传队伍和宣传网络,面向政府、社会、学校、志愿者提供防震减灾知识、地震应急救援救助技术培训服务,宣传普及应急避险及救助知识,提高全社会应急避险意识和素养。

  3.贯彻落实《山东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指导建设单位配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设施,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功能设置的规范化,提高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适用性。

  (三)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

  1.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进一步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联动机制,落实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发形式多样、简捷有效的防震减灾宣教产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推动防震减灾知识融入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培训纳入各类党政干部培训机构和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培训教学计划,引导社会民众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掌握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

  2.做好防震减灾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健全地震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和地震信息发布制度,加强舆情收集和分析,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做好新闻报道工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政府网站、防震减灾信息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的舆论引导作用,在第一时间准确地向社会提供震情和灾情信息服务。

  五、重点建设项目

  1.建设地震预警系统。依托国家、省地震局地震预警网络布局,建设地震预警技术系统,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地震应急指挥决策和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2.以点带面,全面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村民居建筑抗震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筑工匠抗震施工技术培训深入到镇(街道),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计典型图集发放到村(居),力争新建民居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帮助农村居民营造安全的生存生活环境。

  3.实施防震减灾示范县和示范城镇建设工程。开展地震安全工程、地震安全社区、地震安全企业和地震安全校园建设示范试点。探索推进减隔震技术、先进抗震技术的推广应用。

  4.推进资源共享,借助信息推送技术,全面建设县级虚拟地震台网中心和地震应急指挥中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依法履行职责。全县各级要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分解规划目标,逐项落实规划确定的工作任务,落实防震减灾目标管理责任制。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区域协作和部门联动,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突出问题。
  2.强化组织建设。扩大各镇、村的监测人员队伍,完善我县群测群防的防震减灾网络。按照《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有关规定,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培养一支懂专业、会管理、善宣传、能防震的专业队伍,强化政府职能和服务意识,为我县的防震减灾奠定坚实的基础。
  3.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培育和动员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团体更多地参与支持防震减灾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配合,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事业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完善地震信息发布制度,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依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建立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机制,促进防震减灾工作的公开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健全投入机制

  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资体制和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对防震减灾重点建设项目和震情短临跟踪、地震应急处置、演练培训、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等专项投入。健全完善抗震救灾资金应急拨付机制,建立与县情财力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地震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大对防震减灾宣传作品创作、各类工程设施和城乡建筑抗震设防的投入,鼓励和引导企业及社会投资防震减灾事业,依靠社会资源共同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三)建立应急队伍,加强应急演练

建立多部门联合的公共应急队伍。将全县应急救援队伍,统筹管理,统一培训。整合统一电力、卫生、消防等部门的专业应急队伍,加强协调演练,使之能够适应多种不同应急事件的处置。利用每年“5.12”、“7.28”等重要时段,县政府有关部门,包括应急、地震、消防、人防等部门和单位要联合或者单独组织,在机关事业单位、重点企业、学校等重点部门和单位开展地震应急疏散和自救互救演练,并检验各单位预案和应急准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正和完善,形成全民防灾自救的自觉意识和熟练行动。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