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桓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桓台县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

桓政办发〔2013〕15号

 

各镇人民政府,城区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桓台县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办法》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桓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3月18日

 

桓台县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办法

 

为推进我县电子政务健康规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监督管理,提高政府部门信息化应用效能,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电子政务应用,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见》(淄办发〔2007〕50号)、《淄博市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淄经信字〔2012〕1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原则

考核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兼顾客观性、权威性和科学性。考核工作每年组织一次。

二、考核主体

桓台县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我县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工作。桓台县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信息办)设在县信息产业局,具体负责考核办法制定,组建桓台县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小组(以下简称县考核小组)。县考核小组由县信息办、监察局、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等单位人员及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部分专家组成,负责各镇(街道)、各部门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工作。

三、考核对象

各镇(街道)、县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的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均适用本办法,其他部门、单位参照本办法。

四、考核内容

(一)组织体系。主要考核领导重视程度、信息化业务部门工作开展情况及人员培训情况;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制定落实情况;规章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

(二)重点项目。主要考核项目管理机构健全程度及效益和潜力,项目标准化程度、建设进度和达标情况。

(三)专项资金。主要考核项目资金利用情况及运行维护资金落实情况。

(四)基础建设。主要考核电子政务内、外网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业务应用情况;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业务梳理和管理创新情况。

(五)信息公开。主要考核政务信息公开目录编制情况;内、外网政务信息发布公开和更新,政务网站建设、维护和改进情况。

(六)应用效果。主要考核应用系统与公众、企业互动情况和网上受理业务办结反馈情况;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在线办事能力;应用系统与县科技防腐电子监察系统联接情况。

(七)资源共享。主要考核本单位内部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共享情况;跨部门信息共享及跨部门业务协同工作情况。

(八)网络安全。主要考核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健全程度;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备份及安全等级保护方案制定和工作开展情况。

五、考核方式

考核采取每年各单位自评、县考核小组抽取部分单位现场核查,并组织专家综合评议等方式确定考核结果。

(一)被考核单位根据《桓台县电子政务绩效考核评价细则》,填写《桓台县电子政务绩效考核自评表》,并提交本单位电子政务工作年度报告。

(二)县考核小组组织专家对被考核单位自评情况进行抽查、核实。

(三)专家对单位自评结果和抽查情况进行评议,向县考核小组提交考核结果。

(四)评分说明:单位自评结果和专家综合评议结果分别占综合得分的30%和70%。根据综合得分情况,将被考核单位年度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分为优秀(90-100分)、合格(75-89分)、基本合格(60-74分)和不合格(60分以下)四个等级。

六、加分事项

信息化工作成绩突出,受市级以上表彰的(国家级加5分,省级加3分,市级加2分)(不累计);被列为市级以上信息化工作(项目)示范、试点的(国家级加5分,省级加3分,市级加2分)(不累计);积极争取市、省、国家部委信息化建设资金成绩突出的(每50万元加1分,最高加10分)。

七、考核纪律

(一)参加考核人员和相关机构应根据评估工作要求,认真进行评估,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二)参加考核人员和相关机构在评估过程中不得谋取利益,不得干预和影响各单位正常工作秩序。

(三)被考核单位应及时提供评估相关资料,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干涉或影响评估工作。

(四)对违犯工作纪律的单位人员,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八、考核结果

桓台县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列入县政府重点工作考核内容,考核结果是评价机关工作重要依据之一。年度考核结果上报县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负责考核部门,考核成绩优秀的给予表彰。县信息办在综合评估工作结束后40个工作日内向各单位反馈考核结果。各单位应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及时总结电子政务建设、运行和管理经验,完善相关制度,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增强服务和应用效果。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具体问题由县信息办负责解释。

 

附件:1.桓台县电子政务绩效考核评价细则

        2.桓台县电子政务绩效考核自评表

 

附件1

 

桓台县电子政务绩效考核评价细则

 

考评方面

考评项

考评指标和评议要点  

评价规则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组织体系(10分)

组织机构(4分)

主要领导重视程度

电子政务列入本单位重点工作,领导高度重视,其他部门和电子政务部门积极配合,效果明显。

电子政务列入本单位工作内容,领导重视,其他部门和电子政务部门配合,有一定效果。 

电子政务在本单位工作中有所体现,领导有所重视,其他部门和电子政务部门有一定配合。 

电子政务工作尚未列入本部门的议事日程,其他部门和电子政务部门几乎没有配合。 

信息化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能有效执行领导决策,积极发挥协调和推动作用,效果显著。 

能执行领导决策,发挥协调和推动作用,效果明显。 

基本能执行领导决策,有一定协调和推进作用。 

领导决策不能有效执行。 

人员培训情况 

有专人负责组织本单位人员定期进行电子政务专业技能培训。 

有兼职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人员定期进行电子政务基本的专业技能培训。 

单位内有兼职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人员进行电子政务基本技能培训。 

无专人负责本单位人员电子政务技能培训。 

规章制度(2分)

规章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 

资源共享、信息安全、运行维护等制度健全,得到有效执行并有明显成效。

主要规章制度健全,得到执行并取得成效。 

建立部分规章制度,基本执行并取得一定成效。 

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发展目标 (4分)

发展规划落实情况 

有明确的电子政务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得到有效实施。 

有较为明确的电子政务规划并基本得到实施。

对电子政务工作有一定安排,并进行一定的实施部署。 

没有电子政务规划或相关安排和部署。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任务完成情况

圆满完成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任务。 

较好完成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任务。 

基本完成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任务

未完成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任务。 

部门年度电子政务计划完成情况 

圆满完成年度部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和应用推广各项工作任务。 

较好完成年度部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和应用推广各项工作任务。

基本完成年度部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和应用推广各项工作任务。

未完成年度部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任务,或应用推广工作。

重点项目(8分)

项目管理 (4分)

项目标准化程度、建设进度和达标情况

项目标准化程度高,严格按照设计进度建设;并全部达标。 

项目符合标准化标准,按照设计进度建设;80%以上达标。 

项目基本符合标准化标准,基本按照设计进度建设;50%以上达标。 

项目不符合标准化的标准,不按照设计进度完成;不达标。 

效果效益(4分)

项目管理机构健全程度及效益和潜力

明确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已完成项目80%以上,发挥预期效益且潜力巨大。 

明确项目管理机构;已完成项目50%-80%,发挥预期效益且有潜力。 

明确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已完成项目不足50%,基本发挥预期效益。

未明确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已完成项目未发挥预期效益。 

专项资金(7分)

项目建设资金及运维资金 (7分)

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能按照专项资金有关管理规定合理使用资金;项目资金使用符合预算计划,无重复建设和浪费。 

能够按照专项资金有关管理规定使用资金;项目资金使用比较符合预算计划,分配较为合理。 

基本能够按照专项资金有关管理规定使用资金;项目资金使用存在一定问题。

未能按照专项资金有关管理规定使用资金;项目资金使用存在较严重问题。

运维资金落实情况 

电子政务运维资金有保障,渠道顺畅。 

电子政务运维资金基本有保障,渠道较顺畅。 

电子政务运维资金只有部分保障,渠道不够顺畅。 

电子政务运维资金没有保障,渠道不顺畅。

 

基础建设(10分)

网络建设(3分)

网络建设、维护和应用情况 

办公局域网覆盖所有处室,全面支撑办公自动化;70%(含)以上业务实现网上办理。 

办公局域网覆盖核心业务处室,支撑办公自动化;50%(含)-70%(不含)业务实现网上办理。 

办公局域网部分覆盖业务处室,部分支撑办公自动化;20%(含)-50%(不含)业务实现网上办理。 

无机关办公局域网;20%以下的业务实现网上办理。 

内部管理信息化 (3分) 

基础资源建设情况

有功能齐全的内部管理信息化系统,80%以上资料实现数字化管理。 

有功能较完整的内部管理信息化系统,60%-80%资料实现数字化管理。 

有一定规模的内部管理信息化系统,40%-60%资料实现数字化管理。

没有内部管理信息化系统,资料实现数字化管理低于40%。 

业务信息化(4分) 

业务梳理和管理创新情况 

完成了对部门业务流程全面梳理,核心业务流程实现优化,有一项以上管理创新。

基本完成部门业务流程梳理,核心业务流程基本实现优化。

部分完成部门业务流程梳理,核心业务流程尚未实现优化。

尚未对部门业务流程进行梳理。 

核心业务信息化实现情况 

80%以上有信息化需求的核心业务实现信息化。 

50%-80%(不含)有信息化需求的核心业务实现信息化。 

有信息化需求的核心业务实现信息化,但比例低于50%。 

核心业务有信息化需求,但没有实现信息化支撑。

信息公开

(15分)

信息公开目录(5分) 

信息公开目录编制情况 

目录编制完整更新及时。 

目录编制基本完整,更新及时。 

目录编制不全,更新不及时。 

没有编制目录。 

信息公开内容建设(10分)

内、外网政务信息发布公开和更新维护情况 

有网站单位能根据统一模板内容,规范并发布本单位政务公开信息,内容完整更新及时;无网站单位能按照统一部署,在政务公开统一模板中填写本单位政务公开相关信息,内容完整更新及时。

有网站单位能根据统一模板内容,规范并发布本单位政务公开相关信息,内容基本完整,更新及时;无网站单位能按照统一部署,在政务公开统一模板中填写本单位政务公开相关信息,内容基本完整,更新及时。 

有网站单位能根据统一模板内容,规范并发布本单位政务公开相关信息,内容不完整,更新不及时;无网站单位能按照统一部署,在政务公开统一模板中填写本单位政务公开相关信息,内容不完整,更新不及时。 

没有按要求做到网上政务信息公开。 

系统应用(22分)

互动情况 (9分)

与公众、企业互动情况 

能按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处理本单位相关事项,办结率90%以上,满意率90%以上。 

能按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处理本单位相关事项,办结率80%以上,满意率80%以上。 

基本能按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处理本单位相关事项,办结率70%以上,满意率70%以上。  

不能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处理本单位相关事项,办结率70%以下,满意率70%以下。 

网上审批(7分) 

网上审批情况

能按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办理本单位审批事项,办结率90%以上,满意率90%以上。  

能按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办理本单位审批事项,办结率80%以上,满意率80%以上。 

能按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办理本单位审批事项,办结率70%以上,满意率70%以上。  

能按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办理本单位审批事项,办结率70%以下,满意率70%以下。  

应用系统

(6分)

与县科技防腐电子监察系统联接情况

90%以上部门应用系统与县科技防腐电子监察系统联接,实现电子监察。

70%-90%部门应用系统与县科技防腐电子监察系统联接,实现电子监察。

50%-70%部门应用系统与县科技防腐电子监察系统联接,实现电子监察。

部门应用系统与县科技防腐电子监察系统联接不足50%。

资源共享(13分) 

 

部门内部信息共享(5分)

部门内部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共享情况 

90%以上部门内部共享信息实现有效共享;不存在重复采集数据情况。 

70%-90%部门内部共享信息实现有效共享;内部不存在重复采集数据情况。 

40%-70%部门内部共享信息实现有效共享;内部不存在重复采集数据情况。

部门内部共享信息低于40%或存在重复采集数据情况。 

 跨部门 资源共享 (8分)

促进跨部门信息共享工作情况 

50%以上需对外共享信息实现免费有效共享,并列入共享与交换目录;共享信息在指定范围与用途内使用,并妥善管理保证安全。 

30%-50%(不含)需对外共享信息实现免费有效共享,并列入共享与交换目录;在指定范围与用途内使用共享信息,并妥善管理保证安全。 

30%(不含)以下需对外共享信息实现免费有效共享,并列入共享与交换目录;在指定范围与用途内使用共享信息,并妥善管理保证安全。 

需对外共享信息基本没有实现免费、有效共享;或者未有效保障共享信息安全。 

跨部门协同办公情况 

协同办公成效显著。

协同办公成效较好。 

协同办公成效一般。

无协同办公。 

 

 

信息安全(15分)

网络安全(3分)

网络安全和应急预案健全程度 

有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和岗位,每年定期召开信息安全会议;有健全的安全应急预案和可操作的灾备措施和工作流程。 

有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和岗位,每年定期召开信息安全会议;有比较健全的安全应急预案和一定的灾备措施和工作流程。 

没有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或没有信息安全岗位,每年定期召开信息安全会议;但没有安全应急预案、灾备措施和工作流程。 

没有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也没有信息安全岗位,没有召开信息安全会议;没有安全应急预案、灾备措施和工作流程。

信息安全(4分)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方案制定情况 

有健全和可操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方案和工作流程;单位信息对外发布由主管领导审核把关。  

有比较健全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方案和工作流程;单位信息对外发布由主管领导审核把关。 

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方案和工作流程;单位信息对外发布无主管领导审核把关。 

无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方案和工作流程;单位信息对外发布无主管领导审核把关。 

应用系统安全(4分)

重要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和数据备份情况 

50%以上系统开展了风险评估;全部重要系统进行安全定级和数据备份,并制定相应安全等级保护方案。 

30%-50%(不含)系统开展风险评估;部分重要系统进行安全定级和数据备份,并制定相应安全等级保护方案。 

系统开展了风险评估,但低于30%;没有或只有个别重要系统进行安全定级,没有数据备份和制定安全等级保护方案。

没有开展风险评估;没有进行安全定级。     

病毒防杀体系 (4分)

建立网络病毒防杀体系情况

按主管部门要求,统一部署网络病毒防杀体系。 

本单位内部自行建立网络病毒防杀体系,并更新、维护及时;无重大病毒事件。 

本单位内部自行建立网络病毒防杀体系,并更新、维护及时;发生过病毒事件。

未按有关主管部门要求,统一部署网络病毒防杀体系;本单位内部未自行建立网络病毒防杀体系。

 

 说明:

 

1.本表对各指标项评价等级的确定提供了参考尺度,使用时应根据某项指标相关的各方面情况综合把握该项指标评价等级的选择。

 

2.由于部门职能等原因,一些部门可能没有某些指标项对应的工作,这种情况可选择相应指标项为“无此项”,并在自评报告中说明理由。

 

附件2

 

                                                         

桓台县电子政务绩效考核自评表

考评方面

考评项

考评指标和评议要点

无此项

自评意见

优秀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组织体系

组织机构

主要领导重视程度

 

 

 

 

 

信息化业务部门工作开展情况

 

 

 

 

 

人员培训情况

 

 

 

 

 

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

 

 

 

 

 

发展目标

发展规划落实情况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任务完成情况

 

 

 

 

 

部门年度电子政务计划完成情况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

项目标准化程度、建设进度和达标情况

 

 

 

 

 

效果效益

项目管理机构健全程度及效益和潜力

 

 

 

 

 

资金使用

项目建设资金及运维资金

项目资金利用情况

 

 

 

 

 

运维资金落实情况

 

 

 

 

 

基础建设

网络建设

网络的建设、维护和应用情况 

 

 

 

 

 

内部管理信息化

基础资源建设情况

 

 

 

 

 

业务信息化

业务梳理和管理创新情况 

 

 

 

 

 

核心业务信息化实现情况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目录编制情况 

 

 

 

 

 

信息公开内容建设

内、外网政务信息发布公开和更新维护情况 

 

 

 

 

 

系统应用

互动系统

与群众、企业互动情况 

 

 

 

 

 

网上审批

网上审批情况  

 

 

 

 

 

应用系统

科技防腐电子监察系统的联接情况

 

 

 

 

 

资源共享 

部门内部信息共享

部门内部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共享情况 

 

 

 

 

 

跨部门资源共享

促进跨部门信息共享工作情况 

 

 

 

 

 

跨部门协同办公情况 

 

 

 

 

 

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健全程度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方案的制定情况 

 

 

 

 

 

 应用系统安全

重要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和数据备份情况 

 

 

 

 

 

单位名称(盖章):

领导签字:                                  日期: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