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水利局
标题: 关于《桓台县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政策解读
索引号: 11370321MB2865649L/2024-5491876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8-02 发布机构: 桓台县水利局

关于《桓台县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24-08-02
  • 字号:
  • |
  • 打印

一、政策背景

近年来,国家不断深化宏观布局,对水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水环境治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对关键时间节点的治理效果提出了严格要求。中央提出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和“节水优先、系统治理、空间均衡、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

为解决桓台县中长期水资源配置问题,根据淄博市“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用足用好引黄引江客水,强力推进使用再生水,科学利用地表水,控制开采地下水,积极利用雨洪水”的原则。以全面落实《桓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拟定水资源中长期供需平衡配置方案,指导建立科学的水资源布局与调配体系,提高桓台县的水资源保障能力。结合我县实际,县水利局牵头组织编制了《桓台县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二、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修订);

2、《地下水管理条例》(2021年);

3、《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2018年);

4、《山东省水资源条例》(2017年);

5、《桓台县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

6、《桓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7、《淄博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淄水资[2023]17号。

三、主要目的

编制《桓台县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导全县建立节约优先、保护有效、配置优化、开发合理、利用高效、管理科学的水资源支撑保障体系,努力在提高资源保障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上有新突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为约束,通过水资源中长期供需形势预测分析,统一配置和管理各类水源,统筹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用水,力争通过5至15年的努力,缓解桓台县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布局不协调的瓶颈制约;改善地下水超采局面,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用水效率,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规划实施后,桓台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水污染防治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将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体系、保护体系、开发利用体系、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节水型社会基本建成,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格局基本形成。

四、重要举措

(一)规划思路和目标

本次规划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为约束,通过水资源中长期供需形势预测分析,统一配置和管理各类水源,统筹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用水,力争通过515年的努力,缓解桓台县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布局不协调的瓶颈制约;改善地下水超采局面,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约优先、保护有效、配置优化、开发合理、利用高效、管理科学的水资源支撑保障体系,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水资源状况

桓台县多年平均降雨量567.8毫米,形成当地水资源总量10495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033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2474万立方米,重复计算量5012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03立方米,为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的67.7%;亩均水资源量234立方米,为全市亩均水资源量的52.2%。

(三)水量供需平衡预测分析

根据人口与城镇化进程、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农业发展指标,分平水年、枯水年、特枯水年三种情况(以下简称“三种情况”),按照基准年(2020年)、2025年、2035年三个水平年,测算经济社会需水总量、可供水量,进行县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需水量预测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成果,采用定额法或趋势法,按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用水保障原则,提出不同水平年居民生活、工业、农业等行业预测需水量,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按照三种情况进行预测。

2020年、2025年、2035年平水年全县总需水量分别为21122万立方米、22809万立方米、26943万立方米;枯水年(特枯水年)总需水量分别为22694万立方米、24481万立方米、28361万立方米。

2.供水量预测

供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引黄客水和非常规水可供水量等,由于地表水可供水量直接受降水影响,根据技术规范要求,地表水可供水量按照三种情况预测分析。

按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上限预测:全县三种情况下2020年可供水量分别为22020万立方米、21845万立方米、21545万立方米;到2025年可供水量均为21205万立方米;2035年可供水量分别为32536万立方米、32361万立方米、32061万立方米。

3.全县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为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和水资源刚性约束原则,本次采用用水总量约束性指标作为可供水量进行供需平衡分析。在三种情况下,2025年指标缺口分别为1604万立方米、3276万立方米、3276万立方米,缺水率为7.0%、13.4%、13.4%;2035年不缺水。

通过全县水资源配置成果分析,桓台县当地水资源短缺,对引黄引江客水依赖大是需长期面对的基本情况。影响供需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一是受用水总量指标控制影响。二是农业用水量占比较大,需进一步加大农业节水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同时,农业灌溉用水需求主要受降水因素,实际可以采用不充分灌溉方式保障基本用水需求。

)规划重点任务

结合桓台县水资源实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统筹地水和水、已有水源工程和规划水源工程,形成一库多源、主客并举、多源联调、充分备用"的水资源总体布局思路。严格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重点规划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及配置等领域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

1、高质量建设节水型社会。大力推进各行业节水工程和技术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在此基础上,加大再生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实现多水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形成多源互补的保障体系。到2025年,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5.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3.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624。

2、加强水资源保护。系统实施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修复、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等工程,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提高水源地保护综合治理能力,加强水源地水量调度管理,加大保护区整治管理力度,加强水源地管理队伍培训和水源地保护宣传教育。

3、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及配置。统筹生活、工业、农业及生态用水,对全县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满足各行业基本用水需求。 研究谋划特殊干旱年、连续干旱年供水对策和供用水计划,完善供水设施,提高抗旱能力。到2025年全县用水总量分别控制在2.1205亿立方米。

4、完善水资源配置网络体系。在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统筹本地水和外地水、已有水源工程和规划水源工程,形成“一库多源、主客并举、多源联调、充分备用"的水资源总体布局。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细化任务分工,完善投入机制,健全法治保障,加大宣传引导,建立水资源管理长效机制,稳健有序推动《水资源规划》落地落实。

五、解读人:王燕    联系电话:1876699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