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卫生健康局
标题: 桓台县荆家镇卫生院健康科普知识“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
索引号: 11370321MB28217263/2024-5445950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5-22 发布机构: 桓台县卫生健康局

桓台县荆家镇卫生院健康科普知识“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

发布日期:2024-05-22
  • 字号:
  • |
  • 打印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

 

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水平,如何提高老年人心理保健水平,已成为我们当前老年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着重谈谈老年心理保健的一些常识问题。

关于老年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界定

  我国心理学家把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为五条:热爱生活和工作;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强;性格开朗,通情达理;人际关系适应强。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正常的感觉、知觉、思维、记忆。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不发生错觉;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不发生大的遗忘;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楚,不出现逻辑混乱;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不答非所问;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令自己愉快的奋斗目标。

2、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能理智地评价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办事较少盲目性和冲动性;有较强的意志力,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刺激;在悲痛时能找到发泄的方法,而不至于被悲痛所压倒。欢乐有节制,不过分激动;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或怨天尤人。

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助人,也乐于受他人之助。在家中,与所有家人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他们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新老朋友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人不求全责备,做到与人为善。在正式群体或非正式群体内,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4、能正确地认知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相一致。对社会的看法、改革的态度、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对社会道德伦理的认识等等,能与社会上正确的态度基本上保持同步

   5、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参加适当的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其一切行为符合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身份和角色。

    以上五个方面只是界定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其核心的最重要的是基本正常这一点,即说话办事、认识问题、逻辑思维、人际交往等都在正常状态之中,那么其心理健康就是达标的。要说明一下,上面这个基本标准是个较模糊的概念,对某个老年人而言,在该标准的上下参差,也是达标的。 

老年人的八大需求

   老年人的八大需求是:交往需求,自主需求,恭敬需求,求助需求,变异需求,求知需求,健康需求,依存需求。

1、交往需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年人特别需要思想感情上的互助和交流,通过交流,能满足个人认识的发展和新信息的交流。老年人要注意和新、老朋友保持经常的联系,以利成功的人际交往,一个老年人有众多的知心朋友,有利于身心健康,欢度晚年。

  2、自主需求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老年人沉着稳重,老练大方,阅识丰厚,处世有历,生活富足,医保在身,这些都会使老人产生自信和自主,这就是老年人心理上的自主需求。

  3、恭敬需求  “尊老敬老传佳话,传统美德人弘扬。老年人希望得到自己原来的下级、现在的领导、晚辈甚至不熟悉的人的尊敬是一种心理需求。老年人得到别人的恭敬后,必会增添老年人对生活的情趣。

  4、求助需求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老年人因为身体衰老和健康等原因生活自理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时求助就是一种需要,是一种愿望,他人若能帮助他们完成日常生活无法独立完成的活动,则会使老年人感到心情舒畅,获得心理安慰。

  5、变异需求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变异需求,是人们适应生理变化和社会角色变化的一种心理现象。我们都要理解和支持老年人的变异需求,以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情趣。

  6、求知需求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生有限,学海无涯,白首莫悔读书迟,抓紧学习尚有时。愿老年人的知识更丰富,余生再增辉。

  7、健康需求  “留得青山润春露,为国为家皆是汝。健康需求是老年人希望生理、心理、社会的有利因素作用下,达到健康的一种心理需求。大家都希望岁月不老,青春长驻,我们更希望老年人生命之树常绿,长寿之泉常涌。

  8、依存需求  是老年人希望互相间保持思想上的沟通和增进感情上的联系的一种心理需求。一般讲,老年人对家庭有一种依存心理,城市中的离退休在老有所养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后,精神依存就尤为突出,这时,做晚辈的抽点时间,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就显得十分重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出门一笑江中月,水上轻盈步微月老人的依存需求也要有度。如今,中青年人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和事业,加上现代社会对中年人的各种压力也很大,也需要工作之余有时间放松自己,以利第二天紧张的工作。因此,老人在理解自己的孩子处境时要做到心理如明镜秋月,做到依存有度。

  除以上叙述的八个需求之外,老年人还有许多需求,例如:安全需求、黄昏恋需求等,我们做晚辈的和单位的老龄工作者都应努力满足老人们的合理需求。顺便说一句,在晚辈对老人不敬、不孝、不助、不管时,老人们可以利用你手上的经济资源论功行赏,这是你们的权力,合情、合理、合法!

认识和把握老年心理保健的几个重要因素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大致说来有四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

   1、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脑和其它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如果大脑衰老过快或者个人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有可能导致心理上失常。

   2、环境因素。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外部的良好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有可能产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变态。

   3、生活因素。如若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如赌博、酗酒等就会严重损害人的心理健康。

   4、文化因素。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一些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老年人如何把高质量的生活和愉快的身心把握在自己手中呢?根据我国古今养生保健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即,概述于下。

    1,就是身体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用进废退不动则衰君欲延年寿,动中度晚年。因此,不同的年龄段的老人要注意动静结合,加强身体的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其核心就是爱人。与人亲善,待人宽厚,容人容事,仁者寿也。长寿老人大多慈祥善良。乐于同情和帮助他人,有利自身的心理健康。专家认为,同情与援助他人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机制。有位九旬老医生说:我不可能无私、但以少私两字为座右铭,少私好处很多,可以开心,可以宽旷。名利淡泊了,与人少争了,就能心平气和、身心健康。我有今日之健,也许是对人宽厚,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专心工作的缘故。

   3,就是勤于学习,科学用脑,用科学的知识指导养生保健。步入老年一个重要的行动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树老怕空,人老怕松。学习一点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很有必要。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主动把自己融入发展了的社会中去。学习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有些年龄较大的老同志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不妨看些知识性稍强的电视片、新闻节目,例如每天看看江苏城市频道的零距离节目,和家人一起认真地猜猜送礼提问,既有一点乐趣,又可锻炼大脑的记忆和反应,不定哪天大礼送到你家去呢。

   4,就是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好奇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即正视现实,接受挑战;乐观豁达,安享晚年;适应今天,迎接明天。快乐与豁达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仅要会享用,更要善于发掘,更不能浪费。清代画家高相轩总结有十乐养生延寿法耕耘之乐。把扫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步之乐。沐浴之乐。高卧之乐。曝背之乐。可谓乐者寿之集大成者,当代老年朋友不妨效法其中之几,可以收益。

  老年朋友一定要学会得乐,在动中求乐,静中求乐,宽中求乐,学中求乐,为民而乐,为国而乐,与人同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人老了,如果还处在忧名、忧利,忧家、忧私状态,难免背上深重的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一个老年人整天心绪烦躁,何以能颐养天年。老年人要解脱自己,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学会玩,在玩中取乐。玩的方法和种类很多,可自选、自取,例如可参加与人同乐的集体活动,在团体中找乐趣,与别人共同享受欢乐;也可从事自得其乐的活动,打打牌,打打电子游戏,参加远足,行善助人等,只要是健康的活动老同志都可适量地参加,只要身体状况许可,老人一定要玩起来,动起来,乐起来,笑起来。

  长寿学家胡夫兰德指出:没有见过一个懒汉能够长寿的!

  根据科学的推测,人类自然寿命应比现在实际的寿命更长。但由于疾病、创伤或心理、社会等不良影响,使人们未能达到预期寿命而过早死亡。危害老年人常见的病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癌症。而这些疾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均属心身疾病,其中50%以上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包括不良情绪、吸烟、酗酒、饮食过度、睡眠和休息不足等)引起的。可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此类疾病即可大大减少。因此老年人要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有条件的要积极参加老年心理、医疗咨询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以达到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水平。

  老年人要乐观地认识到:昨天和今天的没有关系,要主动地去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使之长期保持最佳状态,以求心灵较彻底的解放,体会轻松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