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桓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桓台县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建设实施的方案发文机关
桓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文字号
桓住建字〔2019〕25号
索引号
1137032100422110XX/2019-5119607
成文日期
2019-04-25
发文日期
2019-04-25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城乡建设(含住房)
有效性
有效
为巩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成果,保证改造后的农村卫生厕所长期发挥效益,促进无害化粪肥有效循环利用,在总结前期我县农村改厕后续服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通知》(鲁政办字〔2018〕151号)精神,现就我县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建立健全农村改厕后续长效管护机制,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有偿服务的原则,积极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完善抽厕清运、维护维修、利用处理三项制度。具体目标:结合我县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充分利用田庄和马桥后续管护服务站,使后续服务模块化。建立起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后续管护长效运行机制。
二、基本原则
——管护长效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农村改厕日常管理落实到位、设施维修养护及时到位,避免重复改造和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运作市场化。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鼓励企业或个人多方参与,实行必要的有偿服务,建立完善管护服务价格补偿机制。
——农民主体化。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要求,培养农民群众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改厕后续管理和维护。
——责任明细化。厘清县、镇、村各级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推进合力。
——统筹一体化。要将农村改厕和污水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统筹考虑,充分利用现有人员和设备,实现绿色、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内容
(一)监督规范管护组织
目前,全县配有8家旱厕清运服务公司,8处管护服务点,25辆吸粪车,两处厕污处理中心(马桥陈三和田庄胡中)。
各镇要认真总结改厕后续管护经验,监督现有服务公司按照“十有”标准规范建设:即有场所、有牌子、有车辆、有人员、有电话、有制度、有经费、有配件专柜、有活动记录、有粪液利用。
(二)建立厕具维修服务体系
以镇现有管护服务组织为单位,设立服务网点,配齐维修工具和厕具零配件,公开服务标准、服务承诺和服务电话,低价有偿向农民群众提供厕具维修服务。在产品、工程质保期质保范围内出现的质量问题,维修费用由供货企业或者施工单位承担;超出质保期质保范围或人为损坏的,维修费用由农户承担。
(三)引导农民正确使用改厕
改厕完成后,各镇一是制作使用明白纸:要坚持节约用水,尽量控制冲厕次数和水量;严禁将生活废水倒入化粪池;要避免卫生纸、报纸、菜叶、食物残渣等扔入便器,以免造成堵塞和影响发酵效果;严禁在厕所内吸烟或使用明火;冬季因地制宜采取有效保暖措施,防止厕具产品和配件发生冻裂。二是由镇统一制定热线服务卡,详细标明农户改厕信息及后续管护服务和监督电话,并悬挂在明显位置。
(四)搞好粪液粪渣处理利用
1.依托现有田庄、马桥厕污处理中心,对厕污进行模块化收集处理,提高厕污资源化利用率,同时解决田庄、马桥后续管护服务站规模大、厕污收集量少的问题。将荆家镇、起凤镇、新城以及果里镇夏家、孔家、荣家以西划入马桥服务站;将唐山、索镇以及果里镇夏家、孔家、荣家以东划入田庄服务站。
2.将两站产出的肥料用于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粪渣粪液资源化利用。
3.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粪液粪渣综合利用模式和生产技术,鼓励采用多种合作模式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做好粪液粪渣后续利用和水肥一体化结合工作。
(五)适时更新管护模式,筹建智慧化管理系统
为高效、便捷、准确地解决农村卫生厕所的管护问题,形成长效管护机制,需引进信息化手段,采用智慧化管理。目前各地市应用较成熟的智慧化管理APP:软件部分由“一个中心,三个终端”组成,即数据中心、政府管控端、第三方公司作业端、村居端;硬件部分由吸粪车安装防乱倒传感系统、GPS 定位系统、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喊话系统等智能硬件组成。
村民通过扫码进行报抽、报修、付费、评价、反馈等操作,工作端 APP 自动接收任务、高效作业,并可防作弊。通过安装的硬件可有效杜绝抽粪车厕污乱倒行为。各级管控终端分级管控,实时显示各项数据,对于农户信息更新、修改等数据维护更高效便捷,各项报表可自由生成、自由导出,无需人工统计。
智慧化管理APP可显著提升管护效率,有效确保管护质量,提升村民满意度,其管控体系,可规避违规行为,做到精细化管理,节约管护成本,并可同时形成大数据,为改厕管护工作提供数据依据。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各镇继续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实施办法,切实加强厕污收运处理、厕具维护维修、厕污有效利用各个环节的组织领导,全过程全方位抓好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工作。严禁出现管道阻塞或漫溢、私拉乱运、随意倾倒等现象,确保厕污管理有序、应收尽收、及时清运、有效利用,为广大农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健全政策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后续管理资金保障机制,按照政府补助引导、集体和社会资助、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原则,多方筹集改厕后续管护资金。一是由政府负担每户一年两次的抽厕费用。二是对改厕后续管护组织购置抽粪车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的,给予适当财政补助。三是综合考虑群众承受能力,合理确定维修维护缴费标准。四是研究对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企业的用地、用电、用水、税收等优惠政策,扶持有机粪肥等相关企业做大做强。
(三)健全监管督导机制
一是各镇严格按照公开公示程序,村级信息公开到户,镇级信息公开到村,提高群众参与度,推动改厕工作制度化、透明化。二是各镇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受理办理时限。三是建立党员联系机制,由各村党员每月走访旱厕改造户一次,并在党员会议上汇总分析,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四是对厕具无人管护、粪液粪渣无组织抽取的,将责成进行整改,问题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启动问责机制。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