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

发布日期:2007-06-26 浏览次数: 字号:[ ]
  华严寺位于桓台县田庄镇高楼村西北角。《新城县志》载:“新城佛寺十二,崔楼之洪福,高楼之华严最著,洪福志乘谓唐建,华严或以为唐或以为元魏莫能明也……”《新城县志•金石•重修华严寺碑记》又载:“邑东北高楼有华严寺,故老相传建自隋代。《齐乘》、《通志》及《舆地》诸书,略诸兰若,独载兹寺,其来之远可知也。寺前有塔,文帝得舍利一握,择天下名胜建塔十三藏之……。”由上述可以看出,华严寺建筑的确切年代很难确定。现在重修前的华严寺已不是史料记载的那么久远,应是明清两代重修后的面貌。


  重修前的华严寺,成南北向,南北长100米,东西阔40余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寺向面南,高踞2米余的台地上,山门、四天王殿,大雄宝殿、百子殿,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成三进院落。台壁用青砖砌成,青色条石压顶,正中有9级台阶,登上台阶即山门一间。山门檐下悬蓝底金字匾额,上书“华严寺”3个颜体大字。由山门里行是天王殿,硬山式过厅三间。过天王殿是第二进院落,雄踞于露台上的大雄宝殿是华严寺的主体建筑,整体为木制结构,阔5间,进深3间,五脊攒尖顶,绿色琉璃瓦,二龙戏珠大脊(后被粮食部门全部更换为红色钢瓦)。大雄宝殿前左、右各有厢房5间,硬山式台梁结构,青砖瓦(后换红瓦)前出厦。大雄宝殿后是第三进院落,建有百子殿3间,形制与相房同,只是略高一点,百子殿前左右各有墓坯房3间,是僧人们居住的地方。

  华严寺整体布局严谨,主次得体,参差有致,是桓台历史上12座佛寺中唯一幸存的1座。1984年被公布为淄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9月经市、县文物部门批准,华严寺重修工程正式奠基,2007年重修工作正式完成,重修后的华严寺以其雄伟壮观的面貌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