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神姑

发布日期:2009-11-23 浏览次数: 字号:[ ]
春秋战国时期,淄博市地域有两个孝女流传至今。一个是博山颜文姜,一个是张店商山欧冶子之女。前者以侍翁婆、任劳任怨为人称道,死后当地人立祠以示纪念。后者以舍身救父壮烈殉身,受人尊敬,死后乡人在山上立祠以示怀念,人称炉神姑。《志》书上称商山孝女,清代祠迁索镇,知县刘大绅书匾额为“商山孝女祠”。
商山为铁山古名。山南不远处有十几户人家,世世代代以冶铁为生,古称冶里。村中有一复姓人家姓欧冶,主人叫欧冶子。春秋时,列国称雄称霸,战争频繁,需要大量武器供应。欧冶子凭其高超的冶铁技术曾为越王勾践铸了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五口有名的宝剑。当时越王正在准备对吴国的战争,欧冶子不愿为战争卖力,便跑到了楚国,投靠了朋友干将。干将正在和妻子莫邪铸两口最好的宝剑,欧冶子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帮助朋友铸剑的劳动中。几年后铸剑成了,取名干将、莫邪。楚王得知两剑乃稀世珍宝,为了得到它,便暗暗把干将莫邪夫妻二人杀掉。欧冶子在朋友帮助下逃回齐国。
欧冶子逃回齐国,回到家乡冶里村已年近四十岁了,家中父母也已亡故,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村中一李姓老汉看他诚实能干,先是收留了他,后又把女儿嫁给了他。他和妻子虽然年龄悬殊,但还是相敬相爱。一年以后,妻子生了一个十分逗人喜爱的女儿。时光荏苒,李老汉终因年老力衰,由铁匠营生改为放牧为生,且几年之后便染病去世。自岳父谢世后,欧冶子也不再从事冶铁生意,而是接过了李老汉的鞭子放牧于水草丰茂的山川之中。丈夫不辞劳苦,妻子勤俭持家,女儿也逐渐懂事,在父母面前,不是甜甜地喊声爸爸,就是甜甜地叫声妈妈。全家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还是和和美美,倒也十分的幸福。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欧冶子一家人相安生活的时候,一天齐王把欧冶子召进宫去逼迫欧冶子为其铸剑,并声色俱厉地说:“欧冶子,今天寡人叫你来,就是要你为我铸最好的剑,我要象先君桓公那样用武力称霸列国,你同意吗?”欧冶子推辞说:“大王,奴才十几年未铸剑了。俗话说‘三日不做手生’,何况我已是半百之人,老眼昏花,两手迟钝,恐不济事,请大王另选高手吧!”齐王一听大怒道:“欧冶子,你别不识抬举,你能为越王、楚王铸剑,为何不愿为寡人铸剑?寡人限你三年为我铸成宝剑,否则我要杀你的头!”说完拂袖而去。
欧冶子深知诸侯王是杀人不眨眼的。他从齐王宫回到家后,茶饭不思,睡觉不宁,不言不语,愁眉不展。妻子看到丈夫的样子哭了!女儿看到父亲的样子哭了!欧冶子不忍心难为妻子和女儿,便把真情说了。
第二天,邻居知道了,乡亲们知道了,都跑来帮助想办法。最后一致的意见是:炼掉北山峰上的铁牛为齐王铸剑,这是唯一的好办法。大家说干就干,不约而同地奔上北山,围绕着铁牛很快建成一座大冶铁炉。从四山砍来了木柴,欧冶子带领全家搬上北山,点火生炉。妻子做饭烧水,女儿搬柴,为父亲端水送饭。欧冶子日夜守护在炉旁,观察火势,掌握火情,不停的鼓风加柴。三个月过去了,铁牛在炉中安然无恙,半年过去了,铁牛在炉中纹丝不动,一年过去了,铁牛照样屹立在火炉中。
欧冶子按照以往的经验,加紧鼓风,加大火力,女儿和妻子忙着加柴,全家人累得冬天穿不住棉衣,夏天汗水不止。这样又忙活了一年,铁牛在火炉中仍不曾损掉一丝一毫。欧冶子挖空心思,把所有经验都用上,也无济于事。妻子伴着丈夫在炉旁,彻夜不合眼,女儿看着父亲的脸,天天消瘦下去,心疼地说:“咱村里王爷爷是个冶铁好手,咱请他上山来想想办法。”
女儿的话象明灯一样照亮了父母的心。欧冶子高兴地说:“人慌无智,我怎么就忘了呢?”妻子高兴地说:“女儿人小心慧,定能成为爸爸的好助手。”主意已定,女儿要妈妈在山上照顾爸爸,自己下山去请王爷爷。
山路崎岖,荆棘丛生。女儿求援心切,全然不顾山高路险。走不多时,冷不丁从侧身窜出一丈许长蛇,待大蛇遁去,心神稍定,猛然间,又从密林深处跳出一只猛虎。猛虎咆哮声震山岳,女儿直吓得心惊肉跳,急忙躲到一块大石后面,嘴里不住的叨念着:“老虎啊,我是为帮助父亲才进山的,你不能吃我。”老虎似乎知道她的心事,长啸一声蹒跚的走了。猛虎刚走,又来一群恶狼,正在十分危急之时,被上山砍柴回家的村民救了回去,并帮助她找到了王爷爷。
王爷爷是个古稀老人,在村里德高望重。当得知她的来意后,深受感动。于是便集合了村中有经验的铁匠,连夜赶上北山。大家围在炉旁琢磨铁牛不化的原因。他们看炉子,找不出毛病,最后一致的意见是再多加柴,多鼓风,加大火势。为此,王爷爷又重回到村中动员乡亲有人的出人,有物的出物,一定要帮助欧冶子铸成宝剑。没过几天,便有更多的木柴运上山,更多的人上了山。风大柴多,炉火熊熊,照亮了山野,映红了天空。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铁牛在炉中还是没有一点变化。眼看齐王规定的期限就要到了,齐王派人来督催的人扬言:“如果不能按时铸成宝剑,休怪大王无情。”欧冶子越来越焦急,越来越感到失望。于是对乡亲们说:“你们都会去吧!不要受我的连累了!”欧冶子对妻子女儿说:“你们娘俩远走高飞吧!有人问你,不要说是我的妻子和女儿,三天以后面对着铁山,磕个头,等于送我……”。妻子哭着说:“我不能走,死,我们也要死在一起。”说着摘下自己的耳环对女儿说:“孩子啊!这是你爸爸结婚时给我的,你戴上它,去投你姑家吧!她会看在你爸的份上,收留你的。”说着把耳环给女儿戴上。女儿说:“爸爸,妈妈,你们不能寻死,女儿会想法救你们的。”说着对着镜子梳了梳头,穿上妈妈给做的最好的衣服,戴上头巾,告别父母,离开草棚。欧冶子跟了出来,望着女儿。女儿本想先去看看铁牛为何不化,然后再去见齐王,为父请命,代父去死。突然一阵狂风吹过,把女儿的头巾吹落在火炉中,紧接着化成一片火光,火光过后,但见铁牛头顶开始融化,女儿的心不由一动,就又摘掉一只耳环扔进炉中,霎时间化掉了铁牛的一只耳朵,铁水哗哗淌在炉中。女儿恍然大悟,心想:这是铁牛为我而存在,将为我而消失。父亲的性命在女儿身上,随即纵身跳入炉中,化为一道青烟升上天空。待众人跑过去时,女儿已经不见,炉中的铁牛也已化成铁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切勿他解——编者)众人举目望天,只见空中彩云缭绕,女儿随祥云飘然而去……
后人有诗赞曰:
铸剑如何竟不成,女身从此一毛轻。
丹心不问炉中灰,化作清风岭上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